五月是上海最好的季节,草木复苏百花竞艳——除了天空依然不阴不阳。这样的日子适合游手好闲无聊溜达,看看大街上薄衫飘逸的现代美女,再瞧瞧美术馆锦衣华服的古典贵妇。


中华艺术宫展出以鲁本斯为主的“佛兰德斯画派”油画已经有一阵子,G老师已看过两次,今天特意再陪我同行。
此次展出的一百多幅珍品由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这个欧洲中部的内陆小国曾在2002年去瑞士时经过,因为特别小,经过也如没经过,感觉上就是瑞士的一个小镇。不知为何,列支敦士登的邮票闻名遐迩;又因它像邮票一般袖珍,人们习惯称它为“邮票王国”。邮票王国小归小,国民生活水平却极高,号称有世界顶级的生活水准。钱多人少花不完,咋办?搞收藏嘛。好比现在国内的有钱人无论是土豪还是金贵,都对藏古鉴宝趋之若鹜,是同一个意思吧。
列支敦士登王室的收藏史已有六百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收藏,特别是对巴洛克时期的重要艺术流派——佛兰德斯画派的收藏,邮票王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举世无双的,即便是欧美的大型国家博物馆也难以抗衡。
由于此次展出的一百多幅油画都加了玻璃防护层,拍摄效果不佳,朋友们不要被这些照片误导,还是眼见为实吧。

进门第一眼就看到我钟爱的勃鲁盖尔。
《盲人带路》题材取自《圣经》,耶稣对法利赛人说:“随他们去吧;他们是瞎眼领路;若使盲人领盲人,二者必皆落入坑中。”
这幅名画本由彼得•勃鲁盖尔在1568年创作,其后却有八幅复制品流传于世,卢卡斯•凡•瓦克布奇的这一副据说是最精湛的临摹品。

《盲人带路》局部。有趣味的小细节。

《伯利恒的户口调查》亦是以《圣经》为蓝本创作的,描述耶稣出生前约瑟和身怀六甲的玛利亚在伯利恒的情景。
这幅宗教画没有仙气,与勃鲁盖尔一贯的实事求是相符,有如一个普通村庄的日常生活写照:骑着驴的圣母玛利亚和扛着锯的木匠约瑟,像两个赶场的乡下平民,东张西望地走在闹哄哄的小镇街道上。
可惜,眼前这幅赏心悦目画作也并非勃鲁盖尔的真迹,而是他儿子小勃鲁盖尔的临摹精品。

鲁本斯是比利时佛兰德斯地区统治者宠幸的宫廷画家,后来做了驸马,吃香喝辣只缺烦恼。都说成就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最好方式是让他尝遍人间所有苦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总之就是要使其痛定思痛发奋图强绝地求生,最后,从贫瘠之地长出肥美庄稼。
但鲁本斯颠覆了常规。锦衣玉食的安定生活并未让他颓废沦陷,反而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积极创作,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
鲁本斯自画像。

克拉拉 •
赛琳娜,鲁本斯早逝的女儿。这张笔触圆润细腻的早熟脸蛋已经成为一个符号。

鲁本斯善于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色调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画面的运动感,用旋转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宗教神话里的各路神灵在他的笔下是以世俗的肉感形像现身的,享受优裕生活的鲁本斯内心洋溢着乐观与激情,他用其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人生的欢乐,人体的健康以及自然的生机勃勃,他画笔下的贵族女子个个体态丰满,细皮白嫩,叫这位先生入了迷,连G老师都色迷迷地说“好想掐她一下。”

《发现婴儿厄里克托尼俄斯》局部。


《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题材源自希腊神话:公主安德洛墨达被海怪挟持,锁于海边巨岩,英雄珀耳修斯杀死海怪救出了美人,并娶其为妻。
局部观看,那马的眼神,像是在诉说什么。

佛兰德斯画派形成于1581年,鲁本斯使其在17世纪初获得盛名。除了油画,鲁的创作领域还涉及雕塑、建筑、书籍插图、版画以及挂毯。
鲁本斯创作的《战神马尔斯与瑞亚西尔维亚》油画原稿。

根据油画原稿织成的巨幅挂毯。其间成百上千的彩线置换让人叹为观止,织匠的耐心和准确教人感佩。

根据鲁本斯的油画原稿制作的版画非常可爱,涵盖了封面设计和图书插画、铜版画与木刻。


随着鲁大师的名声渐长,向他下订单的贵族队伍也日渐庞大,为多快好省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老鲁雇了许多学徒充当助手,其中最出色的要数年轻的凡•戴克。
相比鲁本斯的绚烂夸张,凡•戴克则是自然严谨的。虽是同一时期的领尖人物,他与鲁本斯在审美取向上大不同,他的画面沉着内敛,精确概括;结构极其严谨,用笔却非常放松,是举重若轻的高手,亦是我企图达到的最高境界。

《玛利亚 • 德 •
塔西斯的肖像》局部。G最喜欢那头蓬松的秀发,仿佛带着温馨的呼吸;我还是比较着迷衣裙的细节,这华夫绸的质感多么丰盈!我分明听见它随着女人的侧身在沙沙作响。

凡•戴克的肖像画张张精彩,每个人物都有迥异的鲜明气质,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像鲁本斯,无论女孩还是妇人,轮廓都酷似克拉拉。

《女人肖像》局部。请注意这双手,画家用神奇之笔附予了它真实的体温。

《热那亚贵族的肖像》。男子的眼神告诉我们,一个故事即将开始。

佛兰德斯画派的大师中还有昆丁•马西斯、勃鲁盖尔家族、雅各布•约丹斯.....不计其数。
这些大师中以小大卫•特尼尔斯的作品最为我喜悦,他笔下的画面有一种喧嚣中的沉静,特别擅长对偶发事件细致入微的描绘;他笔下的人物神似《魔戒》中的霍比特人,天生带有玩世不恭的喜感。


他笔下的风景笔触虽细致写实,感觉却迷茫虚幻,竟与我刚去过的新西兰山水惊人相似……巴洛克艺术的恢宏气势和浪漫情怀在他的画笔下约现一斑。


朱斯.德.蒙佩尔的《壮阔山景》。懂我的G指着它说,这是你爱的调调。

《壮阔山景》局部。从柠檬黄到拿坡里黄、从淡黄到中黄、桔黄到土黄,全是我的心头好。

法兰斯.卢克斯的《基督向抹大拉的玛利亚显圣》。

《基督向抹大拉的玛利亚显圣》局部。G说:上次我带学生来就讲“鱼看到这些皱折会疯的!”

《基督向抹大拉的玛利亚显圣》局部。复活后的耶稣形象非常反传统,脸色红润,神情自得,而且是个肌肉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