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法兰西(三)


标签:
游记城市历史文化 |
事实上,巴黎对不再年轻的小资大资们来说,亦不仅是一个地标,而是一种符号。

凯旋门的下方埋葬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
凯旋门建成后,又在其周围修建了12条以凯旋门为中心的放射状道路,一百多年过去了,巴黎人依然走在十九世纪的碎石路上,沿着卢浮宫——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凯旋门这条完美的中轴线行进,踩着雨果、卢梭、毕加索和波伏娃的足迹,走过协和广场、战神广场、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
巴黎还有一座小凯旋门,为庆祝拿破仑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拱门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浅浮雕。门的顶端摆放了四匹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搬来的镀金奔马。
“香榭里舍”意为“极乐田园”,这里曾被沼泽和森林所覆盖,直到1667才开始在些修建林荫大道。平坦的英式草坪和恬静法国梧桐是它的特色,这条空气中流动着骚动与热切的时髦大街上,挤满了银行、精品店、点心铺及咖啡馆。
埃及方尖碑两侧的喷泉建于1836年,精雕细琢的塔型水台上不间断地喷涌出股股清泉,在阳光的反衬下流光溢彩。
战神广场直到17世纪,还是一片土豆基地。到18世中叶,这片广阔的农田,才成为军事学校的练兵场。
其实法国人只打别人,却惧怕别人打自己,二战一开始他们便投了降。法国政府把这一被后世人耻笑的行为解释为:为了保全百姓的宝贵生命和众多无价艺术品。显然他们认为别国人的生命和艺术品都是低贱的,这和一开始说的“巴黎与巴黎之外的人”的论点倒是相当吻合。
无论如何,战神广场现在已经成为一座景色优美的开放式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