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四月末五月初是上海最好的季节。薄衫替换了夹衣,潮热的梅雨尚未开始,空气中有股淡淡的茉莉清香。上海在这时似一位妩媚的少女,不张扬不强势,轻风垂柳下脉脉含情。

这样的季节里,在某个薄日的黄昏或微雨的午后,走进一家别有风情的咖啡馆,正确地浪费掉两三小时生命,实在是个不错的主意。
绍兴路上的梧桐树造型很古典,成排成行的法国梧桐使这条小街显得格外雅致。维也纳咖啡屋掩藏在绿树浓荫之中,向着咖啡特有的香味寻去,这所外表平常的咖啡屋里却别有洞天。

大华二路不怎么好找,这条毫无特色的小马路上,却有一家颇有情趣的咖啡馆——宁静名猫生活馆。楼下售卖猫粮猫砂猫玩具,楼上供爱猫人士边喝咖啡边逗猫。
墙上贴的是油画猫,桌上的摆的是陶瓷猫,地下躺的是如假包换的苏格兰折耳猫。福哥、阿呆、警长、泥巴,只只憨态可掬,狡黠的蓝宝石眼睛摄人心魄,迷死人不偿命。
猫跟狗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傲慢,只要肚子是饱的,任你千呼万唤它犹如老僧入定毫不动容;猫与狗的第二大差别在于它嘴馋,可以轻易为美食放弃所有原则。所以其实你只需要花5元钱在馆内买一包猫零食,所有的猫儿们便乖乖地在你面前排排坐了。

貌似迟顿的阿呆在美食面前可一点都不傻,它敏捷地率先抢扑上前,双爪紧抱勺子,一阵狼吞虎咽。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福哥很有君子风度,胸有成竹地端坐一旁,静候属于它的那杯羹。

见阿呆霸占了最佳位置吃得香甜,警长馋得口水滴哒眼神迷离。

喂了半天猫,满手腥味全心满足,浑然不辩咖啡好坏。
静安别墅安静的居民弄堂里,有一家名为“
2666”的私人图书馆,营业时间是每天下午1点到晚上10点,月租借卡100元,年卡800元。看上去有点贵,但如果你正好住在附近,又是只狂热的书虫,这个费用还是值得的。这间4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三面墙都被各类图书簇拥,其中很多是在公共图书馆看不到的,再说这个地段的房屋租金每月少说也得八千到一万吧,人家也得吃饭不是。


据说这家私人图书馆是由几个喜爱书籍的年轻人合伙开办的。我去那天正好听到有记者电话采访2666老板钱小昆。记得她说:我不是拯救人类灵魂的伟大使者,我只想给喜欢阅读的人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收借书费不为赚钱,能抵扣成本就好。
要了一杯黑咖啡,抽了本《失踪的名画》随手翻看,朝崎郁惠如诉如泣温婉酣畅的歌声抵挡了门外俗世的纷扰,为这间小屋笼罩了一个湛蓝色的水晶世界,周边所有的繁花似锦、灯红酒绿、声色犬马都落潮般退去。我渐渐入了迷,直到夜色降临才发觉咖啡一口未喝,已经冰凉。

渡口书店坐落在清幽的巨鹿路上,经过有老树和盆栽的院落,迎面看到马尔克斯在大玻璃窗上笑得灿烂。书店不大的空间里几乎没有任何装饰,柔和的灯光下只有成叠的刊物和成排的书本静候读者。
低缓的背景音乐中,有人在淘书,有人在看书,没人喝咖啡。虽然25元/杯的咖啡在上海已经算得上是便宜了。年轻的书店主人似乎也并不在乎有没有人消费,自顾自安然地坐在收银台后面,手捧一本大部头埋头苦读。
我找到一本三岛由纪夫的《奔马》,意外惊喜。




常德路上的千彩书坊以张爱玲公寓之名吸人眼球。这栋西式老楼在1942年名为爱丁堡公寓,张爱玲和她笔下著名的姑姑曾在此居住过。也许正因为此,这里特别招文化人仰慕。仔细观察,店内客人少有看书的,大都都谈的是琐碎的生意经,也有风风火火专程赶来用午餐的。在书坊吃午饭肯定不是为了饱口福,只是为了沾点文化味吧?如同在书坊谈生意一样,可以让银子上也有点书香。



坐在书坊一角,手拿一本张爱玲,貌似专心阅读,实则别有用心地偷窥世人百态,也不失为一种趣味。

北京路上的半岛酒店咖啡厅每到周末下午常常一位难求。阵容可观的乐队和美味的三层塔点心是这里的两大亮点,当然,这类讲究排场的英式下午茶,咖啡容器一定得是纯银的,也许这可以让你的虚荣心得到一点小小的满足,假装已经成功打入上流社会。


酒店旁边的园明圆路很有看头,欧式风情建筑犹如舞台布景,耸立在枝繁叶茂的法国梧桐下。



园明圆路对面,是闻名上海滩的外白渡桥及游人如织的外滩,这一路景色如同这个季节一样,渐入佳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