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DNA之父”事件看华人教育平权

(2019-01-26 11:31:42)
标签:

时评

dna之父

种族歧视

教育平权

哈佛诉讼

分类: 侨言华语


最近媒体有几条新闻引人注目。一条是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代表270个亚裔组织其中包括230个非营利组织和教育机构,向波士顿联邦地区法庭递交“非当事人一件陈述书”,声援对哈佛提出涉及种族歧视诉讼的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SFFA)。

 

另一条是在近日,著名的诺贝尔奖得主,被誉为“DNA之父”的詹姆斯·沃森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新出纪录片《美国大师:解码沃森》中,有涉及“种族主义”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91岁的沃森坚持认为“黑人与白人的智力测试结果存在差异,我相信这个差异就是遗传因子决定的。”这种政治不正确的言论,令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取消了多项荣誉,备受舆论谴责。

 

还有一条是华人孩子在“少年诺贝尔奖”的成就。被誉为“少年诺贝尔奖”的美国雷杰纳隆科学奖(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9日揭晓前300名半决赛入围名单,其中华裔高中生89名,几乎占30%。根据资料显示,在2017年的300名半决赛入围选手和201840名决赛入围选手,华裔高中生都在其中占了约30% 的比例。

 

第一条新闻,显示有越来越多的亚裔组织,对哈佛大学招生中涉嫌歧视亚裔学生表示不满,认为哈佛大学的招生,以潜在的配额,以及对亚裔学生个人素质的低分评估,限制优秀亚裔学生进入大学,违背了最高法院一系列相关判决的精髓,伤害亚裔学生。

 

第二条新闻,沃森自认为是研究的学术观点,但在美国,政治正确下没有纯粹的学术观点。沃森的观点符合种族主义的一般定义,即指主张遗传的肉体特质直接决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行为的特性,因而认为某些种族的人在本质上比其他种族的人优越。而对其他种族进行歧视。在沃森看来,(整体)白人从基因上就比(整体)黑人优越,沃森被批评被取消多种荣誉也就是必然的。

 

智商是因个体不同而不同,人们可以说很多白人智商高,很多华人智商高,但是如果把整个族裔作为整体,显然是不严谨或者不妥当的。因为具体的白人和华人智商是有差异的,即使白人或华人的平均智商比较高,也不能说明整个族裔每个个体都是高智商,更不用说智商测试因素有很多与外界因素有关的可以推敲之处。因此,从基因角度做出针对整个族裔的导致产生歧视的结论,不管对政治正确有何种看法,都是政治不正确的。

 

再说美国雷杰纳隆科学奖华人孩子的成就,雷杰纳隆科学奖没有“多元化”的要求,因此占美国人口极少数比例的华人学生,得以以30%的比例令人瞩目。想起在哈佛诉讼案中很多民众甚至包括有些华人自己,有种观点认为是华人之所以成绩好,是因为上辅导班,是会做题。这种观点非常偏颇,不知道这些民众看到被誉为少年诺贝尔奖的雷杰纳隆科学奖,有没有认为华人学生是靠会做题才入围的?成绩好,确实需要好智商,但同时也需要勤奋努力,没有努力,光有智商是不可能有好成绩的。华人千百年来重视教育的传统,和这种传统影响的诸因素,是很多华人学生能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再回到哈佛大学招生对亚裔的歧视,哈佛大学没法抹杀亚裔学生的优秀成绩,就提高亚裔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就在个人素质评估上做文章。优秀亚裔学生,被指在性格,特质等情商方面比其他族裔学生差,被打低分数因而不被哈佛大学录取,更不要说亚裔学生的录取需要在SAT分数上比别的族裔高出数百分这样的人为限制标准。这样针对一个族裔学生,在智商和情商等方面进行压低,是不是带有种族歧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对哈佛的诉讼,将会耗时很久,该诉讼在波士顿联邦法院的裁决,无论哪方输赢,最后都会诉诸联邦最高法院。至于那种认为这种诉讼针对的是整个平权法案的观点,并不能模糊哈佛对亚裔的歧视性招生方式。如果实施“平权法案”的结果是扶持几个少数族裔的同时打击其他少数族裔,那么,这种实施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反省。


刊于美国《侨报》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