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侨言华语 |
近日一系列涉及和华人有关的教育平权问题的报道:哈佛大学被迫提交过往招生文件,哥伦比亚大学取消SAT等考试,以及纽约州众议会教育委员会不久前投票,以16比13的微弱优势,赞成取消特殊高中入学考试等事件,令人深思。
这几个事件都被认为是与华人和教育平权问题有关。
哥伦比亚等大学取消SAT等考试,对华人存在较大的影响。标准化考试有利有弊,但相对客观。如今的华人子女,在课外活动等方面都有斐然的成就,并非如刻板印象中的那样高分低能。就像“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起诉时提到的一位华人移民的后代,成绩非常优秀,在学校担任网球队队长,也是国家公共电台的募款志工,但最终被哈佛拒绝。把亚裔打上特定的某种刻板的性格标签,从而堂而皇之地加以限制,和哈佛当年对录取犹太人的做法如出一辙。
纽约州议会教委取消特殊高中入学考试的决议,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是针对亚裔。学校应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但作为教育机构,学术成绩肯定是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为了所谓“政治正确”的“平等”打压亚裔,学校录取时置教育水准而不顾,只能说是刻意把教育问题政治化。
近来亚裔中有一种极端观点,居然指这一代亚裔的学术成就,是造成美国精英教育机构的危机的原因;又指美国第二代亚裔有超乎寻常的动力追求成功,而第三代已经认同美国价值,不会像第二代那样对成功抱以激情,所以应该培养快乐自信的孩子,而非模范亚裔儿童,故应接受第三代的“衰弱”。这种把亚裔学术成就当做所谓精英教育危机的原因的说法是可笑的,把美国价值片面等同于快乐自信,而自甘“衰弱”,更令人难以接受。
美国价值通常被认为是鼓励努力奋斗改变自己命运,就是主流社会的白人,只要不努力也会成为loser,更不用说处于边缘的少数族裔。亚裔一代一代努力改变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恰恰是美国价值的体现。在当下美国社会,那种持极端观点的亚裔,如果自己还在底层劳工群体中苦苦挣扎,他们能给子女多少自信和快乐?
亚裔在教育平权上遭到不公正的限制和打击,近年还有加州试图限制亚裔子女进入大学的SCA-5提案,以及美国数州通过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针对华人的“亚裔细分法”等等。时下,亚裔包括华人确实面对教育平权上的困境,但这种困境,是由于种族偏见和歧视造成的。上个世纪20~30年代,犹太人在哈佛大学招生遭到类似今日对亚裔的歧视,但犹太人并没有自揽责任而是挺身努力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自强不息。华人应该好好向犹太人学习!
刊于美国《侨报》原题为《华人在教育平权问题上应努力维权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