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逐客凸显垄断和种族歧视之困
(2017-04-19 01:36:08)
标签:
时评美联航暴力垄断种族歧视 |
分类: 美国社会 |
日前在芝加哥即将起飞的美联航UA3411航班,由于要安排4名航空公司雇员(并非是购票合约里提到的法律许可的超售),美联航使用暴力强行把一名亚裔男子拉下飞机,导致该乘客脑震荡,牙齿脱落,鼻梁骨折断,事发现场视频在网上流传,引起全球公愤,包括中国与越南民众以及海外华人的激烈批评。
事发后,美联航CEO第一时间强硬表示公司做法没错,但随后的全球批评抗议风暴,使美联航CEO不得两次低头表示道歉,但是已经太晚了,美联航股票断崖式下跌,蒸发8亿美元,该乘客已经聘请律师团准备诉讼,律师团中有芝加哥专注航空纠纷赔偿的顶尖律师,据该律师事务所网站显示,该律师在诉讼中“从来没有输过”。受害者David Dao夫妇和五个孩子中的四个都是医生,这样的家庭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打官司,更不要说是这样的官司。
可以预料,美联航这次将在诉讼的庭外和解中付出巨额赔偿,也许是千万美元,也许是上亿或数亿美元,而且,美联航的声誉在这一事件中已经遭到沉重打击,抵制美联航的呼声此起彼伏,短期看,灰头土脸的美联航在这次暴力事件和随后的公关灾难中付出巨大代价。
美联航事件凸显美国的许多问题,其一是垄断。美国航空公司在合并潮中已经形成几大巨头,
美国航空公司所有权重合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据媒体报道,在美国四大航空公司(西南LUV,美联航UAL,美国航空AAL,达美航空DAL)中,巴菲特,贝莱德, Vanguard, State Street, Primcap这五家公司均大量持股,平均控股达到了30%以上。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股东也同时在四家航空公司持股。结果就是,即使美联航股票下跌,但导致其他航空公司股票上扬,各大股东事实上只赚不赔。
垄断的结果就是,没必要和动力提高服务质量。旅客抵制美联航,客流就到其他航空公司,钱从这个口袋流到那个口袋,口袋的主人没什么损失。可以想见,美联航事件过后,不会再发生暴力对待旅客的事件,但是期待美联航改善服务质量,杜绝那些成千上万旅客吐槽的恶劣态度和服务,恐怕要落空。
其二是种族歧视,据报道,David Dao在飞机上提到自己是Chinese,因而被选中下机。对这件事有两种看法,一是美联航存在潜在的种族歧视,一种是美联航只是随机选择,不必上升到种族歧视。David Dao是美籍越南裔华人,英文里Chinese不仅有中国人的意思,还有华裔、华人的意思。美籍越南华人在美国被称为越华裔,越华裔在美国有自己的组织,参加华人的活动,在洛杉矶,越华裔联谊会成立超过40年历史。
但这并不等于美联航事件没有种族歧视的因素在内。华人在美国是少数族裔,由于种族和人性的因素,受歧视是不可避免的。这次华人民众和华人民选议员站出来呼吁,笔者认为理应如此。在美国,无论华人遭受的是公开的还是隐形的歧视,华人民众和组织都应该站出来发声。要让美国社会听见华人的声音,认识华人团结的力量,才能逐步改变美国社会历来对华人存有的软弱可欺的刻板印象。
刊于美国《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