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棣与烧鹅

(2012-02-07 08:27:05)
标签:

文化

分类: 随感随想

常棣,花名,古代喻指兄弟,语出《诗经 小雅 常棣》有:“常棣之华, 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烧鹅则是指香港著名食府“镛记烧鹅”。报载“镛记烧鹅”兄弟反目争股权入禀两年至今,调解失败,开打官司。双方到香港高院应讯,形同陌路,连眼神也不曾交集一次。很多人因此担心,香港是否会失去这家最为著名的食府。 

 

我知道“镛记烧鹅”,是在赴港后不久,有老饕朋友,专门在一些著名食府请客,“镛记烧鹅”就是其中之一。那时镛记在中环威灵顿街已有一幢大厦,金字招牌,老远就能看见。据朋友说去“镛记”吃饭要提早订位,当天又要确认,然后只保留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一过,那位置就是别人的了。可见镛记如何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镛记迄今已有70余年,当年主人甘穗辉以大排档起家,后儿子们加入打拼,两代人共同奋斗,发展成身家逾20亿港元的饮食王国,曾被美国《财富》(Fortune Magazine),选为世界十五大食府之一,为其中唯一的中式食府。后来又获米其林一星荣誉。

 

镛记的招牌菜自然就是烧鹅,镛记的烧鹅皮酥肉香,入口回味无穷。香港人素喜烧鹅,我在香港,各处烧鹅尝过不少,有一次一朋友还老远拉去青马大桥附近一村中处吃私家烧鹅菜,那烧鹅家设施简陋,但味道确实不错,大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意味,但是和身居中环闹市的镛记烧鹅比较,镛记确实略胜一筹。

 

我素来不喜油腻,各种烧鹅,只是浅尝即可,镛记的烧鹅,却可以多吃几块,所谓肥而不腻,要真正做到其实不易。烧鹅肉香又是另一说,甘老先生当年配制秘方,应有食神相助,从街头大排档到闹市食府大厦,食客趋之若鹜超过半个世纪,米其林肯给它带上一星,不是没有道理。

 

遗憾的是兄弟失和,殃及食府,米其林去年已经将镛记烧鹅的灿灿之星摘掉,改为“一般推介餐厅”,令人扼腕。如今“镛记烧鹅”尽管表面看起来生意仍然不受影响,但因内里纷争而故,烈火烹油之势已不复存在。兄弟官司,如果最终只有清盘一条路走,人们担心的镛记70年老店恐成为历史,不是没有来由的。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特别之处,就是家庭观念中十分注重兄弟感情。民间有:“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此外又有“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衫”之说,此说和当时妇女地位低下有关,但其中真意还是“血浓于水”。著名学者钱钟书论及《常棣》时说:“盖初民重‘血族’之遗意也。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以人类文化学角度解说兄弟关系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兄弟阋墙,相煎太急,都是痛心之事。钱财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人皆知又都放它不下,盖因现代世界物质趋于丰富,利益诱惑增加,道德的约束减少,亲情逐渐淡漠,加以意气之争,故放眼看去,豪门家族,富家企业,兄弟为争财产分配反目的比比皆是。

 

据说当年镛记创办人甘穗辉曾拥有一个幸运车牌(141),寓意是兄弟两人团结辅佐父亲打拼。时过境迁,甘穗辉已过世,如在天有眼,见兄弟阋墙,不知会有多少伤心?有略懂风水的朋友指141其实并非幸运车牌,如今兄弟撕下脸争股权可为一证。香港人信风水到了痴迷的地步,试想甘老先生当年发迹后,如何不会请教智者,因此种种说法,见仁见智罢,此为题外话。然而兄弟失和殃及美食似乎已是定论,不免令人叹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