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听柴五
(2011-11-16 14:40:16)
标签:
文化 |
分类: 随感随想 |
(冬夜,重听柴可夫斯基e小调第五交响曲,旧文重贴)
一百六十多年历史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是全球乐迷心目中的顶级之选。因此,一听说维也纳爱乐要来香港演出,立刻飞一般地赶去买票。
指挥是华莱里 格吉耶夫(Valery Gergiev),一位活跃在当今乐坛上才华横溢的指挥家。照片上的格吉耶夫沉默而冷峻,略带点忧郁,台上的格吉耶夫时而优雅时而狂放,极富感染力。他指挥的老柴第五,绝对要好过我收藏的DG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版本。
上半场是莫扎特C大调第三十六交响乐(K四二五),四个乐章听下来,心里只有惊叹,16把小提琴演奏起来就像一个人在演奏,连乐感都是一样的。听起来就像是一把琴,一支弓弦,一颗爱乐的心。真是无可挑剔!其他的组别也是一样。维也纳爱乐演奏莫扎特,原汁原味,乐章清楚利落,引人入胜。
下半场是柴科夫斯基的 E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第六十四),乐团全编制上场,小提琴加到24把,依然无懈可击!管乐也非常出色,尤其是那把法国号,令我无比倾心!第二乐章,法国号吹起那段迷人的旋律,仿佛看见宝蓝的夜空,一轮皎洁的明月,晚风中的伏尔加河,宽阔的河面上微波荡漾,轻轻地泛着银光......如歌的行板略带点忧伤,展现了犹如女性般的温婉和优雅,又充满企盼和憧憬。然后双簧管吹出第二主题,法国号跟随着,然后大提琴加进来,中提琴加进来,小提琴加进来,美丽温婉的旋律不断反复,加速,变化,直到整个乐队都加进来,奏起那被称之为“命运”的主题。
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的法国号!圆润,透明,细腻;如歌,如诗,如梦......令人心魂俱醉!
然后是欢欣而带点迷惘的第三乐章。第四乐章,结尾,高潮迭起,似乎预示着人类战胜了命运,抑或命运依然主宰着人类?
从柴四的辉煌到柴六的悲怆,柴五展示了柴科夫斯基命运之路的转折。不过于乐观,也不那样悲凉,恰到好处地拨动了我的心弦。
喜欢老柴要超过喜欢莫扎特。莫扎特是天才,老柴是天才的巨人。老柴的交响乐比莫扎特的交响乐来得深沉,博大。这大概由于个人的气质不同,同时也有文化背景的区别,莫扎特一生穷困潦倒,但是他生长的那块土地,相对来说是比较富足和安宁的;而俄罗斯那块苦难深重的土地,在阳光灿烂和狂风暴雨的交替中,几百年来,孕育出了多少文学艺术的巨人?不由地想起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这块也经历过俄罗斯那样深重苦难的土地,也有过那样的灿烂的阳光和狂暴的风雨,然而我们没有柴科夫斯基,没有拉赫马尼诺夫,没有肖斯塔科维奇。在文学上,我们也没有托尔斯泰,没有普希金,没有索尔仁尼琴。没有!
......
独一无二的维也纳爱乐走了,柴五的旋律流进我的心里,流出我的沉思,这些夜晚,一直在我家的客厅里回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