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课例研究报告
(2014-10-17 15:34: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例展示吧 |
《盘古开天地》课例研究报告
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
(一)产生的背景。
“读书破万卷 ,下笔若有神。”这句话深刻揭示出了读与写之间的辩证关系。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孩子的写作总是先从读书开始的,读与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转化 ,这就构成了读与写的结合。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二)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神话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作为第二课时,我这样安排教学的:复习上文,激起疑问;学习文段,体会精神;拓展想象,迁移仿说;展开想像,打写结合;拓展延伸,鼓励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生词和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2、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复述故事,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的名字。
一、复习上文,激起疑问。
1、重温旧课。运用上节课的这几个生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盘古开天地》。
二、学习文段,体会精神。
1、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盘古是怎么样做的。
2、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3、师生合作读:
4、代入盘古角色,想象盘古的心理活动。
三、拓展想象,迁移仿说。
1、学生自读,找到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盘古变化的神奇和宇宙的美丽。
4、理解“创造”。
5、启发想象,练习说话。盘古的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出示句式:盘古的(
四、体会盘古精神。
你觉得盘古是个怎么样的人?
五、展开想像,打写结合。
1、欣赏老师创编的小诗。
2、打写:你想对盘古说什么呢?可以仿照老师这样写,也可以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
六、拓展延伸,鼓励阅读。
1、进入跨越式网站的拓展阅读读一读《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这两篇神话吧。
2、汇报:你从神话中知道了什么?
六、总结。
(三)《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师: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你能不能用上上节课的这几个生词,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词语:黑暗
生:盘古在黑暗中苏醒,劈开天地,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盘古开天地》。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71页。
师:劈开了天与地,盘古是怎么样做的。男同学来,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
生:盘古是头顶着天,脚蹬着地。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表示盘古的这一举动,你会想到……
生:顶天立地。
师:(出示课文插图)你好看,这就是盘古头顶天脚使劲蹬地的画面。
师:几百年过去了,盘古这样站着……
生: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几千年过去了,盘古这样站着……
生: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几万年过去了,盘古依然这样站者……
生: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盘古的心里是怎么样想的?
生:盘古想:就算我再怎么苦、怎么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我一定要把天和地分开。
生:盘古想:这个宇宙已经混沌了这么久,我一定要把这个宇宙变美丽。
师:是啊,盘古这一站就是上千上万年,没有人知道他忍受了多少苦。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
生:没有。
师:他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用书上一句话回答。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这句话叫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师:真棒!你们已经学会了抓住中心句来概括自然段的内容了。盘古的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画出来。
师: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
生:很神奇。
师:是啊,有了这些神奇的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宇宙。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听老师读课文(出示第四自然段的缩句)这样写好不好呢?
生:不好。这样写宇宙都让人觉得不美了。
师:你的感受真好。这些词语作用可真大,让我们在这些词语下面划“△”。
师:让我们再读一读这美丽的宇宙吧。(齐读课文)你看到了什么?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出现了很多次,你找到了吗?
生:变成。
师:正因为是盘古身体的变化才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知道创造是什么意思吗?
生:通过自己动手把一件事物做出来。
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文中的省略号
师:盘古的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出示句式:盘古的(
生1:盘古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你是第一个来到宇宙的,祝贺你。)
生2:盘古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
生3: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你说得真好!)
生4: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人的心。(你真聪明!)
生5: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
生6:盘古的爱变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精神。(你还能想到盘古的精神,真棒!)
师:就这样,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原本混沌的宇宙变成了
生:美丽的宇宙。
师:这时候才能称盘古为什么?
生:人类的老祖宗。
师:能用“因为、所以”给最后一句话换一个说法吗?
生:因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所以称盘古为人类的老祖宗。
师: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由巨人成为了人类的老祖宗。
师:你觉得盘古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盘古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生:我觉得盘古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生:我觉得盘古是一个勇敢的人。
师:老师把课文编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出示诗歌)
师:读了这首小诗,你们也一定想了很多很多,你想对盘古说什么呢?可以仿照老师这样写,也可以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请同位先说一说。
生:我想对盘古说,盘古你真伟大,牺牲了自己,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我要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
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电脑,把你心中所想打写下来,一定要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生:我多想,紧紧靠近大地,藏在你温暖的怀抱里;我多想和月亮和太阳说说话,告诉你,世界有多么美丽……
生:我多想扑进浩瀚的大海,在你怀抱中成长。
生:我多想回到远古时期,和你一起开天劈地。
生:我多想靠近巍峨的山脉,轻轻抚摸着你四肢。
生:我多想,看看肥沃的土地,看着你创造的五彩缤纷的宇宙。
生:我多想碰碰小河边的石头,轻轻碰你的牙齿。
生:盘古啊盘古,我多想在流淌的小河里游泳,去触摸你的汗水。
……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无法做出科学解释,于是就借助想象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千百年来,这些故事不断流传,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进入跨越式网站的拓展阅读读一读《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这两篇神话吧。
师:你从神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从《女娲补天》这个故事中知道了女娲用五彩石把天上的大窟窿补好了,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了。
生:我从《精卫填海》这个故事中懂得了做事情只要有恒心,铁柱也能磨成针。
师:美丽的神话故事,把我们带入了神奇的世界,伟大的盘古,向我们展示了健壮的身体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生活是幸福的,宇宙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爱护属于人类的家园——地球吧!
(四)教学研讨。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其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理解和积累。”因此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到要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同时兼顾了识字和情感熏陶,达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五)课后反思。
这是我第二次上同一课时的课,第一次执教的时候是使用别的班。由于第一次上课时我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在学习课文时问的问题比较琐碎,以致后面仿写小诗的时间比较仓促。因此第二次学习目标虽然和第一次的学习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以“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因此本次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生词和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2、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复述故事,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因此我在教学中做到: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自主读悟、语言积累、实践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神话故事内容的神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作为第二课时,我这样安排教学的:复习上文,激起疑问;学习文段,体会精神;拓展想象,迁移仿说;展开想像,打写结合;拓展延伸,鼓励阅读。
怎样才能突破难点?怎样让学生读好课文?怎样让学生去感受,去领悟并积累运用语言呢?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轴,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下面我就从三个注重,介绍我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和一些想法。
1、注重朗读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据此,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
(1)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在朗读“飘动的云”等词句中,我通过对比句子,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好,并且通过合作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2、注重个体感受。
在语文课堂上,肯定有些学生会表现出茅塞顿开、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等这种类似思维上的碰撞或情感的共鸣。针对这篇文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认为必须应该让学生上升到一定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学习的氛围中,尝试着用思想去触击。于是,我把第四段作为本文的思维重点,通过朗读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语言说出“辽阔的大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我再鼓励激发学生想象:盘古身体的哪些部位还变成什么?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情感实现了升华。为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进一步得到锻炼,实现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超越文本,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又安排了一次写话的训练,让学生写一写:你想对盘古说什么?培养学生语言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享受着创造的快乐,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3、注重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如第四段中,通过朗读和说话等训练形式,使学生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自觉地学习、了解,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的积淀。
以上是我对《盘古开天地》一课的粗浅认识,考虑的不一定到位,并且虽然这些意图都是我力求要体现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尽人意的地方,而自我感觉在这节课的设计方面,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还请各位教师多提宝贵意见。
练习设计:
1、请用这几个生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黑暗
2、句式训练:盘古的(
3、写话训练。
(1)我想对盘古说:
(2)我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