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寄予厚望的张虹能在1000米速滑比赛中,帮助中国代表队冲击金牌。只是事与愿违,张虹拼尽了全力,最终还是不敌实力更为强劲的两位东道主选手,屈居第三名,只拿到一枚铜牌。赛后,有关专业人士在解析张虹为何这次冲金失败的问题时,都把状态不佳和更换冰刀作为最大的理由。但笔者想说,状态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她在速滑过程中,拐弯那段动作频率过低才是她输掉比赛的最根本原因,而动作频率低就是因为身材太高所致。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了,可以这么说,日后张虹很难再夺冠。
因为索契冬奥运一鸣惊人,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抢得1000米速滑这块金牌,为中国冰雪运动这一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再加上张虹长相漂亮,身材完美,此后张虹就成为了媒体的宠儿。
如果说,索契冬奥会后的那些年里,张虹的成绩呈下滑趋势,是因为精力放在了外面的聚光灯下,没有专注在竞技运动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运动员出成绩,就必须经过平日的刻苦训练才能拼出来,当身心都不在训练场时,哪来的状态?这是一。
但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也满足了聚光灯的虚荣后,张虹还算是理智的。特别是为了准备这次亚冬会,张虹在训练中的刻苦程度,我们可不敢想象。如果就拿单纯的状态来说事,好像并不合理。拿更换冰刀一说,也难解释清楚。

如果是拿技术角度上来说,就很好理解了。从这次比赛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张虹在速滑的过程中,动作幅度非常大,前冲的力度也足够,但为何就输给了日本对手?
这就要搬出各个人的身材优缺点来解析了。做过运动员的人都清楚,身材高大的人,跑步时两个脚的频率肯定比起身材矮的人要慢很多。因为她抬脚的幅度就要比矮个的人大,从而减慢了落地的时间。如果抬脚的幅度不够,那么就等于踩碎步一样,踩上去都是没有力度的。所以,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解析,张虹就输在了这个问题上。

直道时,因为张虹身材高,跨步大,前冲的力度也大,因此,在直道的段落,张虹不输日本选手。但张虹就输在了拐弯那段。拐弯时,就因为身材高,抬脚的幅度大,动作频率低,从而很容易慢下来。在拐弯这一环节上,矮个的运动员是占有优势的,因为她们的动作频率要快很多。
所以,如果不能在拐弯的这一环节上解决技术性的问题,日后的张虹是很难再夺冠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