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开心奎哥
开心奎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481,449
  • 关注人气:1,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外援出战时的广东队控卫在哪里?

(2016-02-04 09:05:45)
标签:

体育

广东队

卡特

双外援出战

控卫在哪

分类: CBA

双外援出战时的广东队控卫在哪里?

        倒数第二轮的练兵之战,广东队赢球之下趁山东队输球之机一举实现反超,夺下前四位置。在几乎没有主客场之分的佛山之旅中,面对本赛季弱不禁风的佛山队,杜锋总算闲下心来好好让年轻人练练手,也让贾斯汀卡特早日融入战术阵容中。只是,当第二节双外援出战时,细心的宏迷应该发现,贾斯汀卡特的打球风格和技术特点,根本不像是1号控卫球员,也不像纯粹的2号位得分手,而是介乎于23号位的摇摆人。那么,季后赛每场比赛都竞争那么激烈的情况下,当双外援出战时,广东队谁来担当1号位去组织传球?

        毫无疑问,常规赛最后几场比赛,广东队肯定会抓紧时间磨合卡特与队友间的配合,因此,本场比赛广东队的重点依然是卡特。第一节首发出场的卡特,刚开始表现是像1号位来打的,与阿联的配合也有点意思,都能相互做球。只是,从卡特几次的持球突破中可以看到,卡特持球能力不是很强,突破也不够犀利,突破后的上篮更没有拜纳姆那样成功率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如果半决赛对上辽宁队,卡特的持球能力将会给广东队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辽宁队是联盟中全场逼抢最凶狠的球队,他们强悍的逼抢,多人的围抢,像卡特这样的持球能力,分分钟被他们夹击抢断得手。没有拜纳姆的情况下,无论是华仔,还是周湛东,持球能力都不是很强,只要对手贴身逼抢,他们总是经常失误,经常连球都传不出去,更别说转身甩开对手,如今卡特同样如此,这样的广东队,在1号位的组织传球上,依然令人担心。

        考察了卡特作为首发1号控卫的能力后,还要看双外援登场时能发挥多大作用。所以在第二节开始,卡特与迪奥古之间究竟会怎样来电也是广东队考察的重点。有一个镜头可以说明,卡特与迪奥古比拜纳姆更来电。第二节打了两分钟时,迪奥古一次及时的直传球,快速插进篮下的卡特接球就是一个单臂劈扣,同样,卡特也多次突破后的分球,让迪奥古接球投篮时很舒服。这样的镜头放在拜纳姆时,很少出现。拜纳姆组织传球时,他的传球确实更诡异,更巧妙,但他除了与阿联有默契的配合,很少与迪奥古来电,迪奥古也很少有传球给拜纳姆得分的现象。虽然迪奥古、阿联和拜纳姆曾经有过一场比赛同时爆发的时候,但迪奥古更多的是与阿联配合,很少与拜纳姆有默契的来电。所以,就双外援登场时发挥威力,卡特和迪奥古的双外援出场,比迪奥古与拜纳姆的双外援出场更有威力,打得更像整体。

        只是,当双外援出场时,我们也看到,卡特很多时候的表现,根本不像是一个控卫后卫在组织传球。打了三场比赛,卡特的特点就是,运球到了前场,很快就把球交了出去,有点像当年的半场搬运工陈江华的样子。把球交出去再从队友手里接过球后,他也不会像拜纳姆那样控着球瞄着队友跑位去分球,而是直接跑向一边等着队友传球过去。那时的卡特,倒像是2号位的得分手。而当卡特冲击篮下时,他却又像是3号位的小前锋那样打。

        可以说,虽然卡特持球突破的能力不如拜纳姆,但无球状态下卡特冲击内线,以及在篮下的策应能力,确实比拜纳姆要好,团队表现更强。当双外援出战时,迪奥古是十足的4号位,而卡特,表现得总像是2号位或3号位,特别是三场比赛得分能力不断增强说明,卡特是一个很好的很稳定的得分手。如果华仔和周湛东的控球组织能力不错,双外援这样打,也未尝不可,可以减轻阿联很多负担,那时的广东队内线,看不到有多大的软肋。但问题是,现在华仔究竟怎样?周湛东控球摆脱的能力不是很强,一旦对手夹击围抢,卡特不把重心放在组织传球上,广东队的组织传球谁来负责?在半决赛这样的比赛,你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周湛东身上吧。如果拜纳姆能及时的伤愈复出,是放弃卡特,还是抛弃迪奥古呢?如果抛弃迪奥古打双外援控卫战术,那么意味着拜纳姆和卡特肯定有一人要站出来得分,但说实话,无论是拜纳姆,还是卡特,投篮的命中率是绝对不如迪奥古的。卡特和拜纳姆手感好时,命中率当然很高,但却没有迪奥古稳定。

        所以,卡特和迪奥古双外援出战时,广东队的内线冲击弥补了很多不足,内线攻击强了不少。但是,在卡特更不像1号位打球的情况下,广东队的1号控位谁来负责?此时是不是后悔了当初放走刘晓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