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恒大土豪庶民球队夹缝求生人才培养体育 |
分类: 国内足球 |
如果把广州恒大、山东鲁能和北京国安这些强势俱乐部比喻为土豪的话,那剩下的太多俱乐部球队都可以归纳为庶民球队,虽然个别俱乐部会为此不高兴,不服气,因为他们口袋里同样不缺钱,但目前中超市场的现实就是如此。面对恒大和鲁能这样的土豪在球员转会市场上的巧取豪夺,家底的进一步丰厚,中超其他俱乐部该怎么办?在土豪金元筑起的门前,如何在夹缝里求得生存?
在中国职业足球史上,爱砸钱的俱乐部年年有,出手豪阔的老板早在许家印之前就出现过,但从来没有哪个俱乐部投资人、或哪支球队能达到广州恒大今日的高度。当许家印的广州恒大连年夺取中超冠军,提前实现五年内夺取亚冠的计划后,中超各俱乐部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砸钱运动,甚至有些俱乐部明知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也硬着头皮砸锅卖铁跟着上。如果中超放宽了外援引进政策,那么,这样疯狂的砸钱运动必将把中超联赛推向火爆的市场,在火爆市场的推动和影响下,喜爱足球的孩子将会更多,人才更广,这对发展中国足球来说又是好事一桩。
但是,由于外援引进政策没有放宽,也限于中超影响力不够,在好外援人数有限的情况下,一心要把球队做大做强的俱乐部只能把引援的眼光放在国内市场。由于这些年来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下滑,尖子球员本就僧多粥少,因此,太多俱乐部的核心或灵魂都成了土豪球队争抢的对象,看着土豪的门面不断壮大,自己的家底一步步被掏空,有些俱乐部忍不住了,指责土豪的行为失去江湖规则,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要来鱼死网破。青岛中能与刘健和广州恒大之间的纠纷其实就是给了中超其他球队一个思考问题,资金不雄厚的情况下,俱乐部还有另一条路可走。成功的俱乐部不一定在乎有多少锦标,而在于俱乐部长期的稳定和坚持。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样的道理谁都懂,作为职业球员,在自己的青春事业期间多挣点钱为下半生着想无可指责,向往更高的平台实现人生的梦想也情有可言,在职业化越来越规范的今天,这是锁都锁不住的,“留住了人留不住心”其实对自身的经营建设毫无好处。那么,在土豪上门争抢自家家底的恶劣形势面前,自身该如何应对?如何生存?那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由于这些年中国足球水平低下,尖子球星少之又少,其实这就为中超其他球队创造了一个生存的空间。几支土豪球队再有钱,也只能局限在几个球星的争抢上,为了壮大队伍实力,必然还要招募其他各色球员。因此,经济实力不雄厚又聪明的俱乐部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去跟着土豪吆喝,而是退一步趁此培养人才,成才后卖出赚钱,赚到钱继续加大青年球员的培养力度,如此循环也是球队的生存之本。待赚够钱时,自身的基础扎实时,球队阵容稳固时,战术成型时,再把卖出去赚来的钱买几个高水平外援充实队伍,同样也是一支争冠球队,在职业足球市场里,这样的俱乐部同样也是成功的。但现在我们的很多俱乐部都眼光短浅,被人抢走一两个当家球星就好像天要塌下来,要死要活。
要把俱乐部足球做大做强是要有钱,而且必须砸钱,但砸钱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俱乐部砸钱壮大即战阵容去争夺锦标,但有的俱乐部是砸钱培养人才去以球养球。既然在即战阵容上砸不过土豪们,那就退一步砸钱培养人才,把钱砸在加强球队软硬件的建设上,为培养人才和稳定俱乐部长期发展着想。在欧洲职业联赛里,豪门球队毕竟是少数,可争的锦标也毕竟有限,如果硬着头皮去跟着豪门斗气,只会死得更快。因此,太多的俱乐部都是理智的投资,在球员转会市场上避开豪门的锋芒,把钱砸在更实际、更符合自身建设的上面。虽然太多的俱乐部不曾夺过锦标,不曾把冠军奖杯带回家过,但以他们长期稳定的发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拥有一众铁杆球迷追随,他们同样也是成功的。
但在我们还不成熟的联赛里,我们中国人总是有那么一个特点,就是看到谁家卖鸭蛋发了财,整个村子就一窝蜂的去养鸭子。这次整个中国足球看到许家印砸钱砸出个亚洲冠军,也一窝蜂的跟着砸钱去引援,以图像广州恒大那样风光一把。但是,恒大那样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更多的俱乐部砸钱过后,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失败。所以,在来势汹汹的土豪面前,一些经济实力不是很强大的俱乐部,没必要砸锅卖铁的硬着头皮去跟土豪们抢风光,隐忍下来踏实做好人才培养,每个赛季都有一两个球星卖钱的俱乐部,也是成功的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