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傅博变阵示好里皮   国足的恒大战阵就缺孔卡

(2013-11-20 00:36:24)
标签:

傅博

恒大战阵

里皮

国足

孔卡

分类: 国内足球

 傅博变阵示好里皮 <wbr> <wbr> <wbr>国足的恒大战阵就缺孔卡

    继续坐镇主场作战的中国队全场占尽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亚预赛小组倒数第二轮比赛中,以00闷平提前出线的沙特阿拉伯队,没有实现提前出线,也没有被淘汰出局,没死也没活就是这场比赛结束后国足的现状。只是在这场关键战中,代理主帅后一直在回避恒大元素的傅博,终于在这场比赛中毫无顾忌的以恒大的亚冠班底出战并打满全场,收到良好效果,难道这是傅博在向里皮示好么?是在呼唤里皮放心接手中国队么?以恒大在亚冠决赛中所表现出的技战术为指导思路,这样的战阵、这样的战术在比赛中占据着绝对优势,一场闷平的比赛结果在表明,这样的中国队在进攻上,唯独缺少一个孔卡式的传球之人。

 

    卡马乔执教国足,本着减少磨合时间,尽快稳固核心阵容提高配合效率的目的,一直就以恒大国脚为框架构建球队。但是,由于西甲教练与意大利里皮的战术指导思想不统一,卡马乔的恒大国足一直没能表现出恒大队在联赛、亚冠的上佳表现,遭致业界口诛笔伐,国足的惨败更是让恒大成了舆论攻击的焦点。因此,自从傅博代理国足主帅后,一直就在刻意回避恒大元素,纵使每期集训召集了最少七八位恒大国脚,但每场比赛都不再以恒大班底打造核心阵容,甚至有些比赛刻意避开恒大元素。东亚四强赛,以及几场热身赛,恒大元素越来越淡薄的中国队屡次上演精彩表现,更是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认为,是恒大拖累了中国队。如今这场比赛首发11人中出现7位恒大球员,并全部打满全场,实属罕见。

 

     或许是受到里皮探访时的场外指点,也或许从亚冠决赛第二回合比赛中得到启示,傅博在这场关键的比赛中,终于不再顾忌的排出以恒大国脚为班底的核心阵容迎战沙特队。集训的恒大国脚9人中,由于荣昊伤停,两个后腰位置只能上2人,赵旭日只能在板凳上待命,但首发11人中,中后场球员除了青岛队的刘健外,其他全部是恒大国脚,郜林再次顶在最前面,这种现象只有在卡马乔时期才有。由于上一场比赛打弱队印尼队时表现出进攻乏力,中场组织无序,傅博这场比赛再次把郑智提前到后腰位置加强中场的控球和传接,因此,这场比赛虽然沙特队很重视中场的拼抢,但中国队也能扛住对手从容组织攻防。对郑智的使用上,傅博学习了里皮的技战术变化,在球队攻防转换中,郑智也从后腰到中卫的两个位置上或前提、或拖后,致使中国队在进攻时,不再盲目,退防时有了保障。面对小组赛四战全胜提前出线不肯放水的沙特队,中国队表现出难得的从容,表现出一定素养的控制球战术,凭借上佳的表现抑制了对手,比赛更多时候是在中国队的狂攻之中。

 

     由于傅博不像卡马乔那样固执和自傲,以恒大国脚为班底的核心阵容,也第一次在国家队展现出配合上的默契。在中后场,中国队很少让沙特队制造机会,仅有的几次机会也是有惊无险被化解,这点上很像恒大在亚冠赛中的表现,稳固,从容。但是在进攻上,由于国家队前场没有孔卡那样技术高超、创造力强的组织核心,致使中国队每次进攻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是因为前场缺乏孔卡那样传出致命一脚的人物。张稀哲有技术,也能传出好球,但在传球节奏上、控制球上明显差了孔卡十万八千里;姜宁不是组织型选手,几次机会也因为粘球或思考人生而错失。所以,顶在最前面的郜林,要么拿不到好球,要么拿到球后被包夹缺少队友接应,从而进攻上打不开。这是中国队在占尽优势情况下没能拿下比赛的最大遗憾。很多球迷会说,东亚杯时打澳大利亚队,以及几场热身赛,没有恒大元素的中国队前场进攻不也是打得很漂亮、很流畅?但看看比赛的性质,以及比赛对手的强弱,再比较这样的比赛,这样的对手沙特队,中国队这场比赛的表现更值得赞赏。

 

     不管怎么说,傅博这场比赛终于排出以恒大国脚为班底的核心阵容出战,并收到良好效果是值得肯定的,这样的中国队在技战术上确实表现出更成熟,配合更默契。不管日后的中国队主帅是否傅博转正,还是换帅,只要坚持这场比赛的技战术指导思路,以及核心阵容的构建,那样的中国队最起码表现得会更稳定一些,技战术素养会更成熟一些。当有了这样的心态和表现时,中国球员在比赛中自信心会更足,那样,前场配合上,传接球上会更从容,效率就更高,那样的中国队就有突破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