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足球的春天即将到来,青少年足球越来越被我们的领导、以及太多的有识之士重视,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就成为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绝对重心。但是,如果没有做好姥姥、姥爷,以及爷爷奶奶们的思想工作,光投入大把的资金和物质,校园足球依然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要想顺利的开展校园足球,想让校园足球蓬勃发展起来,引导姥姥们的思想觉悟比什么都重要。
上个月北京一小学球队与俄罗斯同龄球队比赛,我们的孩子明显比人家高出一个头,却在比赛中被矮自己一个头的对手以15比0的比分痛扁一顿,引起国内足球圈的热烈讨论。事后媒体发现,现在我们的很多学校根本就取消了很多激烈运动的体育项目,究其原因,就是学校怕孩子受伤,受伤后怕家长找学校算账。说心里话,将心比心,如果我是学校校长,遇上家长这样的惯养教育,为了避免官司不至于把学校推进舆论的波涛中,不至于把学校的信誉毁于一旦,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我也肯定会把那些激烈的、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取消。
足球运动本身就是身体剧烈接触的运动,在草地上摸爬滚打偶尔擦点皮、受点伤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正因为孩子因为运动受那么一点小伤,很多家长就感觉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不是拉拢一大帮人找学校闹事,就是把学校告上法庭,换谁都害怕这样的阵仗,换谁都不敢担负那样的责任。所以,学校取消足球运动这个项目不能完全怪罪学校作为。(当然了,很多城市的学校为了多赚钱,取消足球场盖房子出租又另当别论)
同样将心比心,姥姥们有那样的惯养思想也无可厚非,毕竟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试想,谁家养了那么大的孩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而做父母的又年事已高、生育已经有困难了,那责任谁担当得了?因此,现在很多孩子不是姥姥、姥爷代女儿、女婿养着,就是爷爷奶奶帮儿子、儿媳带着,他们都有一个思想:就是千万别让孩子出事。不然,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祖宗十八代,更对不起自己的儿女们。所以,他们把孩子棒在手心里都会担心化了,更别说在外受了点伤,何况足球运动有时还真的会有断腿那样的重伤发生,这就完全可以理解为人父母的苦心了。
所以,正确引导姥姥、奶奶们支持孩子勇敢去玩足球才是发展校园足球的先决条件。当姥姥们明白玩足球不但有可能是孩子未来的事业,而且还是强身健体的一项体育运动;当奶奶们明白,踢足球磕磕碰碰受点皮伤不但死不了,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魄和坚韧时,孩子们才能大胆去玩足球,校园的足球才能热起来。
所以,只有姥姥们内心里认可了孩子们去玩足球,校园足球才能热起来,校园足球热起来了,青少年足球才能开展得起来。不然,只要姥姥们不答应,思想还没转过弯来,国家给学校足球再多、再好的政策,孩子们也不敢玩足球;学校的足球运动设备再好,再先进,足球场再漂亮,孩子们也不会去碰一下足球。那样的话,没孩子愿意玩足球,开展校园足球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