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位与品位
(2012-05-10 09:30:47)
标签:
官位品位高俅苏轼团长规矩战友杂谈 |
分类: 闲话照说 |
官位与品位
以前批判过官本位思想,说是我们习惯于以官位来衡量一个人的高低贵贱,不管你拥有多少钱财,没有一个官位,就不算有一个好出身。所以就有些人宁可花钱买一个虚名,为的就是要一个社会上的认可。延续到当今还有,象中级职称相当于科级,高级职称相当于处级之类。就是同一个级别的官位,也有个实职虚职之分,是否当过一把手的区别。哪怕是退休了,大家都在一起打牌玩耍,好像那个曾经官位高者品位也比别人高一样,说起话来还是高人一等的样子,好像他的地位高,他说的话也比别人正确。
从古到今,总是有人会以成败论英雄,按理说,官位高品位也高,这在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事实。官位高,站在高处,眼界开阔,管的事多人多,心胸宽,经历广能力强处事得体,日久养成,自然为人品位就高。但事情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并不是靠学识能力当的官,巴结逢迎、裙带关系、投机钻营甚至花钱买官,这样的人,官位上去了,人品的低下却更加暴露无遗。所以说,这官位与品位又不能完全画等号的。就像《水浒传》里的那个高俅,本一市井无赖,靠了逢迎宋徽宗的嗜好当上了一个太尉。他那点儿本事是应付不了这样一个差事的,本应该从此洗心革面谦虚谨慎好好学习广纳贤言才是,可他却狗改不了吃屎,上任伊始就要棒打因病请假的王进,为啥?只因王进他爹当年打过他一棒子。就这一件事足以说明,高俅这厮一辈子就是一个市井无赖!还有那个蔡京,能够科举入仕已经不易,能够在书画俱佳的宋徽宗手下当宰相更加不易,应该说,此人艺文肯定相当了得。可后人就是不买他的账!苏轼和他是同时代人,都是书法作品,前者的底价比他高了几十倍,就这样还是打着滚儿的向上翻,而他的呢?最终流拍!
可见,当官有官位,做人有品位。有官位的人不一定有品位,有品位的人做官会是一个好官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千万别拿这官位太当回事儿,否则,就会有问题。一个人前天是副局长,见了一个楼道的人张口李老师、闭口张大姨,今天突然像个不认识的人似的,原来是一天不见,昨天人家当了正局长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我说了算了”,不用说一个楼道里的人他看不上,就是一个单位里的班子成员,也要挨个儿“修理”!这样的人品德行,当官能好到哪儿去?
这样的官毕竟是少数,当然,仍然希望再少一些。
想起以前刚当兵那会儿,到了部队,站在队列里看到了团长。心里很是激动了一阵子,要知道,在家的时候,我能见到的官就是武装部干事。团长是和县委书记、县长一样大的官,那还了得?别说亲眼看到,有一个同学是县长的叔伯外甥,人家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到下了连队,团长下来视察,这么近距离的看着,那心里除了肃然起敬,还有点儿紧张。在部队时间久了,看到老兵们并不像我一样,团长没事下来转转的时候,老兵们就向团长口袋里掏香烟,我还怪人家怎么能这样?团长却啥事没有,任你淘,吃完了他的香烟,他就吃别人的烟丝。那时候没有军衔,要不是他穿着四个兜的军装,完全就是一个老兵。团长不拿自己当个官,而所有他的属下想起他都会肃然起敬。当年他当连长时手下的排长有当了军长的,第一任通信员也当了师长,路过我们部队,这些人都要来看看他。而他呢,一概不见。甭说我们不理解,团里的领导也不理解。他告诉人们说:“部队是有规矩的,相互见面要敬礼。我先敬礼,他们感觉不自在,他们先敬礼,坏了规矩!”他原本是想退休后到处走走看看的,因为战争年代多次重伤没有等到,但是,连我这个最后一批新兵都忘不了他,更何况那些出生入死的部下战友呢!
写到这儿还是感慨两句吧:人哪,在官位的时候还是想想怎么做人哪!否则,等到不在位了,剩下的只有人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