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船舶百科】有关杂货运输(7):杂货运输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014-11-21 10:32:44)
标签:

杂货运输

分类: 船舶世界

  杂货运输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做好货舱准备工作

  1.一般干货舱准备工作

  1)清洁

  2)干燥

  3)无味

  4)无虫

  5)无漏及舱内设备完好

  液舱:无铁锈

  二、作好装卸过程中的监管工作

  装卸时做好看舱理货

  1.装货时看舱职责

  2.卸货时看舱职责

  3.做好货物系固、平舱工作

  4. 大副职责

  三、做好航行途中对货物的保管

  1.航行中对货物保管的内容

  检查

  特殊货物

  气象

  通风

  2.货舱通风

  (1)货舱通风的目的

  ①降低舱内露点,防止产生汗水

  ②降低舱内温度,防止自燃和货物受损

  ③提供新鲜空气,防止发生腐败变质

  ④排除有害气体,防止发生燃烧爆炸和人员伤害事故

  (2)通风方式

  ①自然通风:

  a.自然排气通风

  b.对流循环通风

  ②机械通风

  ③干燥通风

  a.自然排气通风 b.对流循环通风

http://s12/mw690/002jzznjgy6NMmYf5kT2b&690


http://s4/mw690/002jzznjgy6NMn3mz0Te3&690

  干燥通风

http://s2/mw690/002jzznjgy6NMn8xDpLf1&690

  露点(Dew point)tp:

  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露点含义:

  表示空气中的实际含水量,即绝对湿度。

  露点越高,表示湿度越大。

http://s9/mw690/002jzznjgy6NMndnwaAc8&690

  查表方法:依据湿球温度和干湿球温差。规律: 干湿球温差一定,湿球温度越高,露点越高; 湿球温度一定,干湿球温差越高,露点越低。

http://s2/mw690/002jzznjgy6NMnetM7D31&690

  2.货舱通风

  (3)货舱通风的原则

  ①降低舱内露点,防止产生汗水的原则

  a.当舱内露点高于外界露点时(外界温度高),进行旺盛的通风;

  b.舱内露点高于外界露点和气温时,进行缓慢通风;

  c.当舱内露点低于外界的露点时,应断绝通风。

  (3)货舱通风的原则

  ①降低舱内露点,防止产生汗水的原则

  船体温度下降至低于舱内空气露点或舱内空气露点升高,超过船体温度和货物表面温度,舱内出汗。

  舱内空气温度低于空气露点,舱内产生水雾。

  船舶由暖湿海区装货至寒冷海区,则船体结露。

  船舶由寒冷地区装货至暖湿地区,则货物结露。

  ②降低舱内温度,防止货物变质或自燃的通风原则

  a.防止货物变质的原则与防止产生汗水的通风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b.防止货物自燃的通风原则:既然排除舱内热量防积聚,又避免给货物提供过多的氧气促其氧化自燃。

  ③提供新鲜空气、防止货物腐败的通风原则

  根据不同货物的不同通风要求,进行适当的换气

  ④排除有害气体的通风原则

  进行旺盛连续的通风不断排除有害气体

  特殊货物的通风

  煤炭

  开航后表面通风4~5天,后隔天通风6h。当煤温接近45℃时,应断绝通风,封闭所有通往货舱的开口,并采取其他降温或消防措施。

  棉麻

  当确认舱内无任何自燃、着火异状,外界条件又适宜通风时,可连续通风;如有异状(舱温过高、通风筒冒白烟、烧焦气味冒出、烟雾报警等),应立即断绝通风,并封闭货舱,必要时采取消防措施。

  鱼粉

  运输鱼粉最忌的是长时间的微弱通风,因为该通风方式会有效地提供氧气使鱼粉氧化而又不能有效地消除热量。

  当鱼粉的温度超过55℃并继续上升时,应限制货舱通风,必要时封舱并采取相应措施。

  蔬菜、水果:舱内CO2的含量应不超过2%。

  进入装载能够产生易燃、易爆、有毒等有害气体的货物的舱室内时,必须旺盛通风并检验合格。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