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球场地人

(2025-04-23 15:33:07)
标签:

体育

文化

 场地

——《羽球岁月独白》年度第7篇

去年以来羽毛球运动因羽球的疯涨引出热爱此项运动的人们的不满,并连带引出不少相关话题,我们俱乐部已有30多年的过往,当然也不例外地陷入其中。

我是本俱乐部的召集人,深切感受到了“球  场地  人”的问题。以前球的涨价一般为一桶(12个球)2元/次,自去年起为一桶涨价10元/次,目前,我们常用的某品牌的球已涨价增至一倍。上个世纪末,曾经自己修过球,后来因忙放弃了,看来又要重操旧业。个人不以为连番涨价是“正常”的现象,其中到底隐含了什么并不是很清楚。

随着人们的热爱,羽毛球场地亦如雨后春笋,以私营或承包为主,原有的体育场馆也在以市场模式出现,唯一不同的是除去价格比前者低,就是安全意识“浓烈”,比如本月中旬大风的预警,个体场馆有着明显的灵活性,即风小即开(事实上中旬的3天本市就没有极大的风,私营场馆就没有关过),后者则宁肯信其有,3天闭馆。对与错高下立判。

至于打羽毛球的人,不管是水平如何,也不管是经销球、经营球馆的人如何,都可以见识到当下社会的人们的心理。

纵向看羽球兴于西方庄园里的贵族,逐渐倾向于了平民,现在的势头则又在向高消费人群转化。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干预,这个趋势势必成为必然。

我还没有到非退出不此项运动的时候,如果说每周的两次打球是为了健身的需要,还有另外的一层含义就是透过“球  场地  人”了解脉动的社会,尽管有些变化自己感到很别扭,甚或很反感。自己想说的是,如果一切的人的健身都沾染了市场经济的味道,都不是出自人的本身的需要,我们的社会不是很“苍白”吗?我们何意安宁?何意认知?何意寄托呢?

2025年4月23日15时3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