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不一样的年份(阅读·3)
(2025-01-09 16:55:41)
标签:
文化教育 |
2024不一样的年份(阅读·3)
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及至退休至今的40多年来,每年会有一些阅读书目。去年阅读一本多些,属于阅读较少的年份。把“阅读”作为一个“单元”来写,主要是首次感觉到阅读经典书籍会有完全不一样收效。
2024年阅读完《世界著名大律师丹诺——答辩录》之后,又翻出上大学时所购买的一本由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开始阅读,即此突然产生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对“经典”的感悟,首先,阅读经典需要静下心来,跟着作者的笔动而心动,读进去便有一种思想的清洗。其次,经典作者一定会是花费了大量心血来耕犁他的叙说脉络,给人以逻辑,引诱人们的思动,觉醒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家庭、对教育的认知。再次,经典即使言过其实、夸夸其谈也会查有源头,去有痕迹。《爱弥儿》则就是一个孩子的教育氛围的实际记录与实际感知的育人升华,它是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逆行。
如若与现代的书籍相比,更确切讲自己所阅读过的有限的一些书籍相比较,不论从内容还是表达观点的语言描述较之以往的经典书籍,大多相去甚远。故而多多少少对过往的阅读有些后悔,总体上看还是阅读经典会更好。《爱弥儿》先是详细阅读对作者的详细的简介后开始阅读正文的,如果卢梭没有切实的经历,他也难以写出那样的文字,而《爱弥儿》之所以成为卢梭的代表作之一,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经历,主要还是他的思考,或者说他的过人一等的“觉醒”和感知。
就每年个人读过的书籍看,上推至40多年来阅读的有限的书籍,印象很深的书籍不多,有限的几本亦不过是前人已经认可的经典。这也就是个人的“2024不一样的年份”小系列中单列出的(阅读·3)的唯一原因。
“经典就是经典”,似乎是废话,但还是想说给自己的“2024不一样的年份”听。
2024年1月8日17时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