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三弄之若有所思
(2024-04-12 17:38:38)
标签:
时评文化 |
路遇三弄之若有所思
4月4日(周四、清明节假)已不再是天已黑的傍晚,推着自行车走一程,以缓解本不该加班的疲惫,没出千米,非机动车道上有自行车和车主倒地,前面的一个步行的中年男看了一眼,绕开而行,自己紧推了自行车到近旁,支好自行车,蹲下身,边触摸他跌破膝盖裤子的部位,边询问疼不疼?又有多处的触摸,最终由轻到重触摸他喊着“胳膊断了”的左胳膊,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儿运动扭伤的晓得,判断不是骨折。这是个初中生是他自己等车蹬空跌倒的,他的脸色苍白里透着黄,整个儿左臂在不停地抖动,在确定他没有其它部位受伤的情况下,我把他搀起(这孩子很瘦、很轻)让他坐到公路牙子上,把他横倒在路上的自行车扶起支好(在路边),蹲在孩子旁边慢慢从下到上揉捏着他的左臂(想试探他伤的部位),边同他聊天疏散他的心理,他的父母不在身边,他的爷爷腿脚不好,他不让告他爷爷和父母,很懂事的孩子。他的脸色有缓,左臂也停止了哆嗦,他应该是扭伤,需要静养的。他可以自己动自行车了,我离开。不过他起初自言自语的一句:遇到好人了。让自己生出感慨,如果这样的话挂在了人们的嘴边,特别是孩子嘴边,未见是什么好事。
时间有些紧了蹬上车到了“观赏鱼”小店,给孩子养的鱼买鱼食,店内有一人在购物,自己习惯性地在一米线外等待,后又进来一中年男当仁不让地挤到柜台前,啰里啰嗦了好大一会儿,换好了一个什么灯器,又边走边聊起店中挂着的蝈蝈,自己无法发作,被实在地噎了一下。其实,这个小店发达不起来,同店主的不通事理也有关系吧。不说“先来后到”,店主也该耳听八方,适时接待“下一个”才是。
又加快了蹬速往家赶,路过一幼儿园门前,院内的国旗成“降半旗”状,这是这所幼儿园一年来的第二次了,本想还打市府热线电话,不过还是蹬车折回,提示一下门卫不就是了,结果敲了一会儿门卫的门居然没有人在,只好又给市府电话(隔天该幼儿园降下了国旗,这是对的,非规定部门平时要降下国旗的)。其实,不执行《国旗法》是我们社会所有机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常态,只是民不举,官不究,法虚设而已,我们成人可以是“无赖”,孩子却是不能“无赖”的未来呀。
路遇三弄,完全是自己找不自在,自己安好最好。如果心“净”而达不到心“静”,就尽量不出家门为好吧。
2024年4月12日17时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