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0年前的那嘲小升初”

(2023-03-09 21:23:31)
标签:

情感

50年前的那场“小升初”

1973年身在河北保定市的自己却是随着保定的寒假升学制(至今还不太清楚其为什么是寒假过后升学、升级)“小升初”。刻骨铭心的几件事如影随形到今天,且还将会索梦下去。

课堂上的两件事,一次生物课老师指向了在中后排坐着的我,就像那个同学的眼睫毛“又长又齐整”,全班同学都望向了我,我感觉到了脸热(当时所在班级里的男女同学是不说话的);另一次,地里老师操着不够标准的普通话说谁来“总结、总结?”因为同自己的名字有些同音,我慢慢站起来,实际还没想好答案,老师赶紧说“坐下、坐下”,引起同学们的哄笑。

辞去学习委员和全班考第一的一幕。班主任教数学,一次全班没有举手回答她让复习的一个简单的根号公式题,最后她蛮有信心地叫起了学习委员的我,我却因为头天贪玩儿也没有复习,回答了个一塌糊涂,至今我还记得她的恼怒的眼神,“坐下!”她几乎吼道,放暑假前自己就主动提出不干班委了,但老师还是让我改任了劳动委员。由于暑假被抽调到集训队到外地比赛,暑假过后开学已20多天才返回到学校上课,紧张补习功课后,在放寒假前班主任的数学的18次小测中,我有10次得了满分,其它也都在60分以上,竟然位列了全班第一,得到了严苛的教数学的班主任的表扬。现在想来,如果当时自己一蹶不振,恐怕极有可能成为另一种样子。

几乎改变自己一生走向的五位老师(小学两位),三位都是在1973年读初一阶段,除去一位上面已经提到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外,另一位是政治老师,在那个年代,她居然能把政治课作为一门“学问”让我们既感兴趣又便于掌握,太难为她了,简单说我从她那里学到了“否定之否定”,绝不盲从于任何时代的表象,至今我还保留着初一转学时,她写给我的一封信;还有一位是体育老师,1973年暑期,在他的举荐下我们几个同学参加了代表保定市羽毛球队的集训,集训不过十天,他来看望我们再隔网对打时,他就已经不是我们的对手,我傲慢起来,当时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过后同我并排坐在床上,眼睛含泪地批评了我。前几年还联系到了他想去看望自己的这位恩师(我同样保留着他给我的留言的笔记本)。

那个年代是“唯成分论”的,因为出身“不好”,没有第一批假如“红某兵组织”,我很消沉了一段,好在自身没有出现其它“拐点”。

还有客观上塑造自己的个性也是在初一暑期参加的市级羽毛球集训队(我们属于少年,还有青年队员)及其后的全省各地市的比赛。

1973年的那个“丰满”的初中一年级,最终“修修剪剪”成为了自己名字下的那个自己。

在老师的多次鼓励下,19731212日,初一将毕业的自己写下了第一篇日记,严格意义上讲那时还不能叫做“日记”,因为不是天天写(直到10年后才开始天天写至今)。

不得不提的是,1974年初从保定市转到石家庄市中学,这里是暑期后升学制,自己又多读了初一的后半学期。首先两地的比较让自己瞠目结舌,那个年代保定市属于全国的“某斗重灾区之一”,但是,它的教育系统却不是鸡飞狗跳,教室里仍然传出朗朗读书声,而石家庄的学校却“紧跟”了形势,读报还是读报。初来乍到的自己在某节课上,面对班里的喧闹和老师的无能为力忍无可忍,从最后一排走到讲台向老师报告要回家自习,居然得到了老师的批准。后来在班级里年龄最大和早学了半年功课的自己在班主任老师的认可下当了班长,开启了不是初一那样模式的不堪回首的自己的路。

也许我们记住各自的50年前“小升初”的几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也许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会再有接下去的50年,如果可以重新走一回,我们又会怎样呢?今天的我们又会告诉我们的后人什么呢?我不知道。

20233921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