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枝、胡同学、姜某飞的那些事
(2023-03-08 20:28:15)
标签:
文化教育 |
劳荣枝、胡同学、姜某飞的那些事
劳荣枝、胡同学、姜某飞是不同的三个人、三件事,放到一起写,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不过我注意到了倍受关注的三个人、三件事都同教育有关。串到一起来看,我们是否感觉到了本该是“于无声处”的地方太过喧闹?我们的教育怎么了?随之引出的社会问题又在向着什么方向游动呢?
劳荣枝读过师专,成为了老师不久就突然辞职,跟了一个叫做法子英的人,尔后共同犯罪,绑架、劫财、杀害了七条人命,劳荣枝逃亡近20年后被抓,现在牢狱里已经三年多,等待死刑复核;胡某宇是在读的学生,一个想不开就失踪了106天,各种猜测、甚至谣言满天飞,后不过是他自己选择了自缢;姜某飞似乎很完美地把学校、老师、学生揉到了一起,我就此提请人们注意,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大问题。如果说老师有自己实在的想法很正常,实际上却反映出教师队伍不安于教育事业存在的巨大危机。
劳荣枝的犯案属于极个案,那么,那个“范跑跑”呢?那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老师呢?我们不都是怀着他们属于很“现实的”,甚至有些“赞叹的”的心理看待他们的吗?即使极其个案的劳荣枝,不是也有“免死”的高呼声吗?难道不该引起我们对教育界的关注吗?
胡同学的自缢,看起来简单,同样反映出我们教育的“呆板”,是的,胡同学的家庭责任很大,但作为住校的学生,他们除去学习,有多少时间可以在一起“打闹”?师生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我曾经写过胡同学的一篇随想,矛头指向了我们的公安系统,为什么搜索会出现“灯下黑”?不应仅是一个道歉问题,应该处罚相关人员,而那个没有参与搜索,在粮库内做保安的人员,居然也出现了“死角”,只是在偶然的一刹那发现了自缢的胡同学,不也是同样的一个责任担当问题而不该受到责罚吗?结果文章被屏蔽。
姜某飞的“抢话筒”以一个完整的校园视角,反映出我们早已经担忧的教育问题,一位副教授、上台“抢话筒”的一位学生和台下的众多师生,在没有编导的情况下上演了一出社会现实版的在教育界热映的实剧,读书的目的居然单一到只为金钱,而我们的有的批评也只是说这位副教授不注意说话场合,言外之意其它场合就是对的,社会就是如此,是这样子的吗?我们的社会现实是一个念书的目的都倒腾不清楚了吗?
教育“不干净”,还有什么是干净的呢?
2023年3月8日16时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