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枝的舆情场
(2023-03-04 09:37:19)
标签:
文化法律 |
劳荣枝的舆情场
简单说目前劳荣枝的舆情场是失重的,多在为劳鸣“不公”,如稍有怼劳荣枝的声音,立刻被指责、被否定,不知是网络平台本身就有了“观点”,还是从抓捕劳荣枝之初多数对“女魔头”的喊杀声仅仅是过过嘴瘾,而后是“习惯性”的转移“下一个”新闻,造成的舆情场的“失重”。近日,网上传法子英的家人出面说劳荣枝才是“主谋”,立刻引发了劳荣枝的辩护律师的恼火,发文称:是在造谣,法家根本没有发声等等。
劳荣枝案最高院正在复核,不仅劳的律师们四处奔忙,还有什么不相干的“名”律师也就此依法律条文说事,以证明司法程序有“误”,就是非正义。还有什么名导演上书高院为劳喊冤,而那个在劳案二审时驱车几百公里到庭为劳举证的曹先生,不仅成为了劳的律师手中的“法宝”,更成为了“控诉”司法的佐证。一时间劳荣枝“不死”成为了舆情的主导。
就我个人的观察,如上一篇短文所写:劳荣枝必须死。她虽然没有手刃七名中的任何一名被害人,却又是因她的诱导,使其同伙法子英得手杀人劫财,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不论最高院复核的结果怎样,我个人都以为:劳荣枝必须死。
在此,我仍想提及被害人的亲人们,除去小木匠的家人和熊先生的家人,其他被害人的亲人们几乎没有发过声,特别是劳荣枝的同事被害的亲人们,实在不能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也曾经猜测是否因他们的声音太弱,网上没有关注到。也许包括熊先生和小木匠的亲人们都在忙于生计,抑或他们更相信法律的公正吧。
截止到目前为劳荣枝鸣不平的声音甚嚣尘上,特别是劳荣枝的律师“团队”,其实,他们的所谓“证据”甚是可笑,比如把那位曹先生的证据当成为劳荣枝“保命”的“证据”,比如为被害人捐献“善款”,以求其“放下”仇恨等等。如果这样的律师居然还是我们的“名律师”,说明我们的律师行业太过肤浅了。
最后,还想说,劳案早已经超出了劳荣枝个人本身,有利的方面是,它对法律的最终张扬有利,另一方面又会极大地伤害被害人的亲人们,而更大的恶果是犯罪人都可以心怀侥幸,不仅有作案的“爽快”,还会有苟活的机遇,如此,这到底该是谁的悲哀呢?
2023年3月4日9时2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