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交工具改变工作模式

(2014-03-14 11:27:53)
标签:

it

杂谈

    通过社交工具,我们主观上为自己的体验,客观上积极主动地传播信息,为别人服务。作为社会人,可以既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谈个人的兴趣爱好,甚至说一些隐私的话题;也可以谈工作甚至更加严肃的话题。

    社交,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通过社交类的通信和信息服务工具,由一组参与者(人或组织)形成了全新的社交结构,以及这些参与者之间形成的关系集合,就构成了社交网络。

    一般来说,组织结构是相对刚性的树状结构,而实际运作方式是基于各种动态的、跨组织的、重叠的矩阵式协作模式。但在处理具体的工作时,经常需要直接对话和讨论。如果一个组织底层的人需要与另外一个人沟通,或者协调外部的资源,传统的模式,就需要沿着管理线通过他的领导逐级向上反馈,到达一定层级后再逐级向下传递。

    而今,无论是QQ、微信还是飞信、易信,都有“群”。随着这些社交工具的普及与创新,工作群逐渐成为新的工作平台。

    群的参与成员都是工作关系,群里讨论的内容也以工作为主,不仅有交互、讨论、甚至具体工作部署和要求,都在群里发布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是社交网络参与者的一部分,因此自然能把社交网络作为工作的工具。为何社交工具提供的群功能会演变成为工作平台?主要有三方面优势。

    首先,通过工作群沟通可以提高效率。工作群提供了人与人之间半正式的扁平化沟通平台。有事儿的话在群里一说,既高效又开放,还能留下印记,多好。

    其次,工作群的建设可以改善工作环境。说是工作群,谈的不可能都是工作,尤其是群里有几个活跃分子的时候,段子和热门话题都能激发起群的活力,让工作也变得不那么古板、枯燥。

    第三,通过群里的沟通,可以对问题提前预警,消弭矛盾。通过传统的层级制传递信息,周期长,易失真;而在群里实现了高效快捷准确地传递,让后端单位或相关部门尽快了解及介入,非常有助于解决问题。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工作群的主要价值在于沟通,而如果将工作群作为组织内的流程载体,还是有风险和不足的。

    比如说,社交不能影响工作。作为活跃气氛,在工作群里可以加点儿胡椒面;但如果群里说的事情都与工作无关,或者不停地围绕热点和八卦进行讨论,那就是不务正业了。

    再比如说,虽然工作群有高效的优势,但是在工作群里布置的工作或提出的观点,随意性比较强,更得不到安全、审计等管理流程的支持。有时言者无心,但听者有意,错误理解的代价也可能很大。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工作群里,更需要求同存异,包容别人。工作群是依托工作关系而建的,在工作群里谈非工作的话题也要小心,参与者更不能因为价值观差异或者其他原因退群。

    总之,社交力改变了工作,通过社交网络形成的工作群,已经在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但是否能颠覆传统组织的僵化迟钝,还要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