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一只蛤蟆

(2008-06-05 10:42:00)
标签:

杂谈

    前天情绪不高,发了些牢骚,昨天开了一天的会,没来得及看评论,没想到引起这么多网友的帮助、支持和鼓励,谢谢大家!生活还要继续,工作还要继续,博客也要继续。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蛤蟆论”这个名词,不是很理解,就搜了一下,发现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营销和广告方面的:当其他蛤蟆都不叫的时候,第一个叫出声的蛤蟆就会特别吸引人们的注意;当别的蛤蟆也开始叫,要想与众不同的蛤蟆就得又叫又跳;如果蛤蟆们都在又叫又跳,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这时蛤蟆就要玩花样,学会“翻筋斗”什么的。

    第二种是源于此次大地震之前,四川的阿坝、棉竹等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蛤蟆迁徙,于是有人说这是地震的前兆,甚至说与其设置地震局,还不如养蛤蟆。很多专家也证明,不能简单地认为蛤蟆迁徙与地震有一对一的预报关联,直白地说,不是蛤蟆搬家就证明要地震。但是也许回头看时,说蛤蟆是因为预感到了地震才迁徙的,也是有一定依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蛤蟆论是说“以蛤蟆的行为来判断是否将有地震”,而这一论断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无论从哪个蛤蟆论的角度来看,我都是一只蛤蟆。

    前者,谈的是创新。在业务支撑的发展历程中,从联机采集到省系统集中,从计费到BOSS再到经分,都是创新;每当竞争对手模仿或者具备缩小了与业务支撑的差距时,我们又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能力建设需求。而最难的则是做NGBOSS规划,如何站在TMF的成果之上,拿出适合中国移动的业务支撑规划,当时着实让我头疼了很久,还好,依然找到了新的方向,不仅是翻筋斗,还会直立、单腿蹦呢。

    call1971说中国移动内部轻微地震,至少目前还没有。也许我这只蛤蟆比较迟钝,也许别的敏感的蛤蟆也在考虑迁徙的问题,既然有地震的可能,那么就要避险,要采取预防措施,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受党教育多年,政治觉悟还是有的,做好本职工作是现在的核心。

    蛤蟆论的核心观点是:“如果蛤蟆能预知地震,国家地震局专家无用,与其专家不灵,不如改养蛤蟆。专家如果本来可以,那叫渎职,应该治罪;专家本来不如蛤蟆,那叫不称职,应当撤职。”可是,谁又能证明蛤蟆迁徙必然地震?所以,看到蛤蟆动,如司马南所说,也许是找到最美丽的母蛤蟆之后要庆祝一下,也许是求偶成功之用后现代行为艺术方式要引起别的蛤蟆群体关注,也许是哗啦啦啦下雨了,气压太低,蛤蟆王憋闷,找茬跟老天叫板,并不意味着要地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