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业务五花八门,价值链中各个角色重新定位,使得运营的模式和流程丰富多彩,但是总体来看,或者说价值链各个环节加在一起看,端到端地看运营,从客户订购再到客户服务,运营并未和传统业务产生本质性的差异,变化的主要是流程内部的分工、边界、接口和协作。由于传统上运营是运营商内部的事情,而运营的分工又是比较固化的,因此运营的魅力和威力并未凸现。而现在,运营商将流程打散了,部分工作让合作伙伴来完成,这种做法是双刃剑:积极因素是开放了运营部分流程,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使企业更具活力;不利的一面是运营管理的难度加大。合作伙伴希望做自己最擅长的,最有价值的事情,而运营商则要填补运营的空缺,也就是说合作伙伴做的是点,运营商做的是面,既然两家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运营流程,那么合作伙伴做剩下的,就是运营商应该、也是必须做的了。企业和业务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没有一个供应商或者SP能替运营商完成创新了,运营的能力是运营商竞争的差异化手段,做得好,企业就强;反之,企业的竞争力就弱了。
移动梦网是增值业务的起点,透过这种商业模式,我们看到了运营开放的好处,但同时也体会到了运营的难度和压力,而且,还意识到多业务运营与传统运营的差别,或是说传统运营中的一些不足。尤其是考虑到未来虚拟运营商存在引入的可能,拥有用户资源的虚拟运营商,可非仅有产品而无用户的SP可比,这样的组合关系下,运营商不会再拥有那么强的议价能力或谈判优势,因此要透过目前运营商与SP的合作,去思考未来自己作为业务和产品的供应商,如何与虚拟运营商合作的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看,移动梦网也算是个多业务的运营环境了。在开始的时候,从增值业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思维模式来看,业务与业务之间,新产品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他们是相互独立的。数据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和业务种类,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推向客户;但对于业务运营方面,在数据业务发展初期,是没有太多思考的。也就是说,业务部门考虑比较多的是业务的实现,电话打通、短信到达、信息提供,然后这些通信和信息服务实现之后的事情呢?怎么计费,如何结算,投诉怎么处理,质量如何保障,往往不再是业务部门关注的焦点了。新产品和业务是否与其他产品和业务有交叉、有冲突?这样的问题关注得更少。所以当我们回头看时,会发现运营商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恰恰对“运营”考虑得比较少。再看看,何止是运营商啊,SP们在设计业务的时候,又对“运营”理解和考虑了多少呢?
由于网络对于需求的应对能力比较刚性,因此多业务给运营带来的压力和变化,很大程度落在了业务支撑系统上。原本业务支撑系统仅仅支持部分业务运营的流程,但是市场的发展给业务支撑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不但在传统的业务运营上介入得越来越深,而且对于传统的一些OSS覆盖的功能,也被BOSS吃了进去。虽说牙口好,胃口也不错,但是吃得多了,自然也存在消化问题。所以,业务支撑更体会到传统的运营流程中,业务上线引发的流程变更多,系统改动大,改造周期长,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对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移动的业务支撑更早地研究多业务的运营问题。
反思结束了,本来接下来要谈正事了,探讨一下全业务时代的运营与现在的运营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说现在的运营模式、流程和支撑系统不能适应未来,如何才能更高效地适应多业务并发、业务交叉捆绑、病毒式营销和体验经济等特征,全业务时代的运营商该如何运营等话题,因为这才是运营商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是未来竞争的核心竞争能力。但是,看了之前的帖子,觉得大家对于基本的运营缺乏了解和认识,甚至从点击和回复的情况来看,运营的问题都几乎引不起大家的关注和兴趣,所以决定暂缓写全业务时代的运营问题,先探讨运营的基本理念和问题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