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过两本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书,内容都是十八个金科玉律之类的,其中之一就是彼得定理(或定律),讲的是在企业里,人如果做得好,那么就会被提升;再好,再提升,直到他不适应这个位置了,他的上升行为停止了,所以人一定是停留在一个自己不适应的位置。
后来又看了本书,是老虎推荐的,叫《突破停滞》,其中讲到在中国彼得定理不适用,因为彼得定理有一个重要假设,是时间足够长,层级足够多,或者竞争不充分的。中国人太多了,竞争激烈,管理又是金字塔型的,越向上位置越少,往往是几个人在争一个位置。所以说在一个位置上干得出色,并不一定被提升,因为另一个和你同样位置的人可能比你干得还出色,或者别的地方比你出色。
几个人争一个位置,候选人总要有自己的优势吧,有的靠关系,有的靠能力,日子好过时选拔干部,能力强的不一定比得过关系硬的。只是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下,人才的选拔机制和量化标准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得已的,记得一个朋友的MSN名字就是:“有业绩才能生存,生存才能发展”,是说在企业里业绩是生存的基础。能力不强肯定不行,因为只靠关系没有能力,不能带来业绩和增长,企业无法生存,说不定这个人连同提拔他的人一起下课。但是中国的能人太多了,能力只能是必要条件,没有能力不行,但有能力也不一定行。企业内部人才济济可能带来的就是人才太挤,只有德才兼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才能脱颖而出。在这样的企业是幸福,也是痛苦,更是磨练,在种经历会使坚持的人越来越强,当换一个环境,或者企业里增加新鲜血液,就意味着适者生存、考验底蕴的时候到了。
面对变化、突破停滞,自己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幸运的是,我是两三年前读这本书的,于是我悟出了很多东西,我能坦然面对很多看似没有道理的局面。之所以今天谈这个问题,是因为和lp聊到最近北京很多艺术类院校招生,电视上采访的多是些希望以“演进派”征服评委的歪瓜裂枣,联想到前段时间宋丹丹接受采访时对容貌于女演员之重要性的感慨。时代不同了,发展了,以前演员美貌但演进不突出的和演技突出但不美貌的还有一拼,但是现在,只有又美貌又有演进还豁得出去的才能冒出来。选演员都是如此,更何况是白领和金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