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维基经济学》的体会(一)

(2007-10-31 01:33:00)
标签:

杂谈

    王英雄在博客里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运营商不设立新闻发言人,来回答广大人民群众的质疑?其实新闻发言人早就有,但是很难让传统正规的新闻发言人面对学校的学生或者开放的媒体环境。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面对众多的草根疑问,我希望一一解答他们的疑问或者假设,但是一张口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而且有些话出于对企业机密的保护和职业道德等,我不能说。这是为什么?之前我之知道结论,想不明白原因,结果看了书中的前言,就已经有了一个答案:大家的提问不是传统的方式,而是现代的、或者说超前性的网络社区的疑问,对于这类新出现的问题,当然不能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方式,或者说新闻发言人的方法来解答,而是要用新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要用网络社区的方式来去解决。

    客户与运营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这是双方出现分歧甚至摩擦的原因之一。那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至少我之前提的,角色和定位不同也会出现草根和运营商之间的对立。举些例子:希望运营商降价,是客户角度的需求;加强管理,精细化营销,这是投资者的需求;和谐社会,共同发展,这是政府的需求;为社会创造财富,搭建创新平台,倡导社会责任,这是社会的需求。当这四种角度聚在一起的时候,那么你做什么都是错的,都会有人跳出来站在某个角度指责你这么做违背了需求。而这些人受益的时候呢?不作声了,换一拨人跳出来。顺着这个思路,我又访问了一些攻击性比较强的sohu博主,发现他们或多或少地经常性地站在了某个角度,观察着运营商的一举一动,一待运营商做了违背这个利益团体的事情,那么他就会跳出来批判一番。我觉得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至少说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运营商的很多举措,站在某个利益团体角度看肯定会有问题,为什么?因为这些角度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方案和举措大多数情况下本身就是个妥协的结果,但是外人并不知道,所以看到结果出来的时候就大叫自己吃亏,运营商当然费力不讨好。那运营商能站出来说:这个方案已经考虑到你们的利益了,已经做了多大的让步了么?不行。这种解释不但不会安抚这拨人,还会引起另外一批人的攻击:原来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利益的,现在的利益太少,我们不满足。得,两边不是人。让新闻发言人怎么说呢?说什么呢?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公司等实体的出现和存在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支持社会继续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我不敢说多少年后公司是否存在,但至少现在如果不存在这类实体,社会长期的进步和稳定是无法持续的。既然这类实体存在,就应该尊重构成实体的各个利益团体的存在价值,而不能单单顾及自己的利益。如果人人都想自己合适,这个社会恐怕真的没有前途了。

    扯远了,回到网络社区的问题上,我认为,网络社区的问题应该由网络社区来解决,比如王英雄举的例子,北邮的“两项”与学子们的讨论,对手是谁?对手应该是网络社区自己。找一些与北邮、项老师等不同角度的网络社区成员,从另一个角度与之讨论,才有可能有一个大家满意的结论,也就是说,用网络社区的规则解决网络社区的问题。运营商的发言人是必要的,他们什么时候出现呢?是在传统经济形态下,回答传统的问题,解决传统的对立。两个不同的经济时代游戏规则是不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