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晚上,我们一行人出差归来,乘坐海航的班机回北京。在飞机上以及后来在地面上,对海航服务人员的服务和态度非常不满,直接引发了维权和投诉等行为,其中又有许多收获和体会。
先复述一遍当时的过程吧。
在飞机上发餐的时候,坐在前排的一个小女孩发现飞机配送的黄油标识的有效期是070808,就提醒客舱服务员,请她在广播中通知大家不要食用;而这位服务员只是将黄油收了起来,继续发餐。等收拾餐盒的时候,这位女孩就非常生气,要求服务员对乘客道歉,理由是:既然你们已经了解到黄油过期了,为什么不通知大家,这种行为是对乘客不负责任。而服务员并未对女孩的这个要求及时响应,只是按照标准服务程序给这位乘客一杯饮料;但这更激化了矛盾,被女孩误解为该服务员认为自己无理取闹,送饮料是讽刺自己。于是双方冲突的声音比较大,让后排的一些乘客听到了,而后排有的乘客吃了黄油,闻听海航对食品安全和乘客的身体健康如此不负责任,开始义愤填膺地和海航理论。这期间,海航的乘务长挨个向每排的旅客表示歉意,但是对于一些不接受或者需要更多解释的旅客,乘务长也没有更多地解释。
待飞机停稳,旅客们陆续下机,前排的几个人就发动大家向海航讨要说法,有部分旅客留了下来是因为吃了黄油,也有些留下来只是出于“义举”,这样航班上滞留了50个人左右。机组的人按照程序下机,换由机场的地勤人员解决。而我们在分别和首都机场、海航地勤人员交涉无效的情况下,甚至拨打了新闻热线。机场的人也不含糊,海航的地勤人员打电话报了警,警察闻讯带了十几个人过来,一副要执法的架势。我们则分头与前来和我们交涉的人沟通,表示我们只是希望海航给我们一个解释,但在场的居然连一个海航负责服务的人员都没有,这不仅让我们无法理解,就连警察们也逐渐被我们说服,觉得海航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不妥。我们当然不会愚蠢到触犯法律的程度,正当我们考虑怎么下台的时候,一位海航地勤的人站出来说他负责协调解决这事,于是我们就坡下,走出机舱。
到了机舱口,一见不会延误到下班飞机起飞,刚才声称负责的人又改了口,说这事他管不了,这就又引发了新的愤怒;既然离开了机舱,警察也不管了,任由我们在登机口与海航的人争辩。又过了一段时间,海航在首都机场的值班经理才过来,与我们交涉。直到这个时候,海航给我们一个解释,说黄油是进口的,标识是“月/日/年”,因此黄油没有过期。但这个时候,对黄油的解释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大家非常愤慨的是海航处理整个事件的态度,于是我们还坚持要求海航道歉;而值班经理认为既然已经证明海航没有错误,就不应该道歉,这自然引发新的一轮矛盾。
时间已经拖了几个小时了,大家也觉得让所有人都陪着不合适,于是商量了一下,留下几个志愿者与海航继续交涉,其余人则离开了机场,我也是离开的人之一。事后听说由于值班经理态度强硬,险些和一些比较情绪化的旅客动起手来。最后我们向海航的服务热线正式提出三条投诉意见:第一,对机上服务过程中问题处理的方式表示不满,乘务员没有尽到义务提醒大家注意黄油的食用安全问题。第二,对落地后海航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态度表示不满,尤其是海航值班经理和某些工作人员蛮横态度令人无法接受。第三,应该对餐食中的面包标注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并进一步调查落实黄油的有效期。第二天,也就是在我们发出投诉24小时之内,海航的服务部门打电话向我们表示歉意,并针对投诉的内容一一给予回复。从我的角度看,这件事情告一段落。
那么在这次事件中,我又有什么体会和收获呢?
首先,服务问题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不仅服务的结果会产生投诉,服务的过程也会引发投诉,而处理投诉的过程,也就是危机处理的过程中更可能会激化投诉。如本次事件,起因是小事,如果海航的空中服务人员在飞机上处理得当,自然不会引起如此多的反响和麻烦;如果海航及时做出解释,也不会引发投诉;甚至即使不了解黄油有效期的问题,如果海航能及时反映,问题也不会闹得这么大;地面处理问题的人员如果态度好些,也没事,等等。从我们处理的许多投诉来看,大部分升级投诉本身问题不大,而引发最终冲突的原因往往是对投诉处理的过程,所以移动要提高服务,不仅要解决问题源头,更要关注危机处理,要在处理和解决投诉过程中,尽量使矛盾和冲突降级,减少负面的影响。
第二,海航内部的沟通不畅,也从另外一个层面激化了矛盾。同样的事件描述,我们对不同的人复述了不下十次,这也间接导致我们的火气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如果处理问题的人能事先从前面的人了解一下事情的背景情况等,不仅有利于处理矛盾,更有利于提前做好解决方案。否则,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非常本位,不通知相关部门,就造成每个人上来都要重新了解,重新思考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不说,还容易造成前后解释和说法不一致,进一步激化矛盾。所以投诉的管理和信息的共享非常重要,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一定要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第三,如果你承担不了责任,一定不要轻易出头。海航的地面人员从企业荣誉感的角度,看到问题不好处理,自己先跳了出来;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一个地勤人员是没有得到投诉处理方面的授权的,因此尽管他是好心,出于为企业负责、做事的角度,但是会把问题处理得更糟,甚至被利用。
第四,服务的问题得理也要让人,要让投诉的人有台阶下,消弭矛盾。后来海航的人态度比较强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觉理站在自己这边。但是投诉的人要有台阶下,要证明自己不是无理取闹,所以很容易将投诉的重点转移,从具体事件上升到服务态度和过程上,其实这方面如果出现问题,对企业的影响更大。
最后一点,服务的程序化问题。纵观海航的行为,应该都是按照标准服务程序和操作手册做的,也就是说,她们做的没有“错”,到最后向公司投诉的时候,也不会因为违反公司的要求而收到处罚。这次投诉应该说给海航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以前对海航服务的口碑至少在我们这群人中几乎化为乌有,甚至机场的相关人员对于海航对待本次事件的处理都颇有微词,但是,没有处罚当事人的理由(因为他们没有违反公司的程序和要求,甚至是严格按照要求做事的)、没有承担责任的人,最终的受害者只是海航自己。这就是一个服务行业的管理问题,所有人都没有责任并不等于做到了最好,中国移动要追求卓越的话,也应该从类似的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让员工更有企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这样才不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将自己的“责任”和“利益”放在首位,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这并不是挂在嘴边就万事大吉的。
同样是服务行业,同样是投诉,在处理投诉的时候,我看投诉是一个角度;在作为投诉者的时候,对投诉事件就是另外一个角度了,换个角度看投诉,就象多个角度看企业一样,才能全面;换位思考,就会有更多的智慧和方法处理好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