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篇,说说经营分析系统未来的发展问题。前面说了,在当初建设经营分析的时候,主要精力放在数据源的清洗、数据仓库的建设方面,因为那个时候分析和应用的需求不充分,难以推动经营分析全面发展。而到了二期之后,就应该按照数据仓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应用的推动作用下,全面发展,或者说由应用带动经营分析系统的发展。总体来说,围绕经营分析系统有六个发展方向。
一是丰富数据源。从经营分析系统1.0,到1.5,再到2.0,随着BOSS的发展,数据源在不断增加和更新,而且BOSS也不再是经营分析系统唯一的数据来源,网管系统、财务系统等IT系统,包括业务平台的数据也逐步纳入了经营分析系统的数据仓库里。当然,伴随着数据源的变化以及对数据仓库理解的进步,ETL的规则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而这些都是为数据仓库系统的长期发展有利的。
二是优化模型,既包括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模型,也包括应用的分析模型。应该说这两种模型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是由于某些厂商的设备和系统里,模型被偷换成为一种,这就是我们被厂商忽悠了。应该说,这些长期性的工作是需要专业人员长期跟踪,主动开展工作的,业余或者兴趣的方式进行模型优化,还不如不做!有很多别的行业的客户曾经问过我,中国移动的数据仓库用的是IBM的模型还是NCR的模型,我的回答是用中国移动的模型,因为如果运营商/客户不按照自己的模型进行数据仓库的设计,怎么能做好IT系统和自己的业务结合呢?
三是提高数据质量,这也是个逐步解决的问题,而且不是单纯依靠IT部门就能解决的,更不是买了工具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数据质量是数据仓库的生命线,如果使用者对数据的准确性、可信度失去信心,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个使用者,这对于数据仓库长期的发展来说,甚至对于这个部门来说,都是非常可怕的。
四是增加应用,这方面我觉得应该采用开放的心态,支持和鼓励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引入众多的技术和专业人员,将经营分析用好。这当中还有个观点与众不同,就是经营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分析并不象生产系统,一定会实现预期的目标,也许有的分析做完,无法形成一个结论性的意见,这并不意味着不应该做分析或者分析做错了,只能说没有结果也是分析可能的结果之一。当然,这方面要说服计划部门就更难了,所以才说经营分析不能完全按照需求和工作量来衡量,应用的发展很多时候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才是根本的驱动力。
五是优化展现。现在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前端展现面对的对象不仅是业务部门,也包括网络、财务、计划,以及公司的管理层等等,因此经营分析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在这种情况下,展现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展现和界面的便捷性、个性化等方面做得好,可以促进使用者更多地使用经营分析系统;反之,对专业的IT系统存在疑惑、不适应甚至恐惧的话,有谁愿意用这个系统呢?
最后一个是经营分析系统与生产系统的互动。前面说了,提高数据仓库的实时性成本压力会比较大,而且确实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而业务需求客观方面需要提高分析的实时性,怎么解决呢?应该大力发展经营分析系统和生产系统的互动,发挥各自系统的强项,在满足需求的多种技术方案中选择包括成本因素在内的最佳支撑方式。类比一下F1赛车停站策略的制定过程,就能看出正确的IT方案应该如何设计了。
以前就说过F1,它是智慧、力量、知识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决定名次的因素包括车手,赛车,也包括维修站的工作效率,而代表智慧、知识与技术结合的就是停站策略。大部分的停站方案是前期确定好的,但是赛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会有很多偶然因素,这就需要制定临时方案。这些临时方案的设计是建立在海量的数据和精准的分析基础之上的,数据的产生是实时的,分析是历史的经验积累,所以确定临时方案就是一个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分析应用需求。好的车队(比如法拉利)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定出漂亮的停站策略,既要保证车不至于跑到没有油,又要考虑到进出站时别的车(尤其是慢车)的影响,怎么做到的?第一是数据源丰富、准确,第二分析模型合理,第三是计算的实时性。如果第一方面做不好还是第二方面做不好,都可能忽略某些因素的影响,则方案可能会出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如果第三方面做不好,即使策略制定得再漂亮,恐怕也错过了最佳时机,失去了价值。我不知道F1计算机系统是怎么设计的,但是映射到移动的业务支撑,第一靠的是生产系统采集相关数据,第二是数据仓库或者分析应用的结果,形成一个静态的分析模型,而第三是让实时性高的生产系统去做还是让分析能力突出的数据仓库去做,个人理解还是应该并到生产系统里面去。也就是说,让经营分析系统平时做分析,形成算法模型,可以计算出各种数据和参数对进站策略的影响,然后在比赛的时候,计算机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后,通过OLTP系统快速计算形成最终的结果。应该说,这些互动的问题是未来经营分析系统发展的重点,因此一定不能犯路线错误,否则企业付出的代价不仅是资金的无效投入,在时间成本、士气等隐性因素方面的影响会更大。
最后总结一下,经营分析系统的发展应该是六个方面并重的,因为这种发展呈现木桶原理,单纯提高某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都会使最终的投入效果打折扣,只有全面、逐步提升经营分析系统的支撑能力,才能使中国移动的经营分析系统和数据仓库健康地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