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
(2022-08-22 17:33:19)
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稳步推行,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也努力探求创新的教学路径,应用生活元素成为教师当前的首
要任务。这一教学方向的确定是基于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 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也是以生为本教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教
师应该将数学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机整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 应用和渗透生活元素,以期降低学生的理解压力,完善学生的数
学核心素养,下面我们就针对具体的应用策略展开简单分析。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 不够合理,他们通常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生活
元素的应用和渗透,不但会降低学生的知识吸纳效率,而且无法 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和学习理解能力都不够完善,但是他们对现实生活已经产生了最 基本的认知。数学知识源自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潜藏着数学元素,
生活元素与数学元素存在互通的关系,教师只要科学地开发学生 的生活经验,就能达到理想的生活元素的应用目标。基于此,在新
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 意识到应用生活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
具体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一方面 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能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培育学生的自主 学习意识[1]。比如,在教材“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把钟表
作为教具,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 钟表的结构和功能,而且能提高学生对钟表整时认读的学习效
率,从而攻克本课的知识难点,体现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生活元素 的教学有效性。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拉进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
在过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数学知识 生涩难懂,学习兴趣非常低迷,这对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不利学
情。学生之所以会对数学课程产生这种不良的认知体验,主要是 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不但给学生带来理解
压力,也难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虽然小学生的数学核 心素养与综合能力都比较弱,但是他们通常思维活跃,具有强烈
的好奇心,这种思维特点为生活元素在数学课堂的应用启发了新 的灵感。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近年来被广泛应
用于课堂教学,但是以往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常常陷入误区, 很多问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不仅无法达成满意的教学
效果,还可能加重学生的思考负担。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应该夯实 生活化教育思想,根据具体的数学课程内容积极为学生设计生活
化问题,一方面可以拉进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学习 难度,另一方面能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
维品质[2]。比如,在教材“几和第几”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 的日常生活,出示一幅在游乐园排队买票的主题图,同时设计生
活化问题,鼓励学生说一说有多少人排队、每个人位于队列的第 几,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总结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更
透彻地掌握几和第几的概念与含义,从而实现有效的生活元素 应用。 三、组织生活化实践,培育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思想中倡导教师践行“教学做合一” 理论,这为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学生习得的数学知识、技能终将运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 “教学做合一”理论中的“做”便是指实践,教师只有依靠实践教学
才能实现教、学、做的高度统一,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知识 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应
用生活元素时,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实践,一方面可以 丰富生活元素的应用形式,另一方面能有效培育学生的知识运用
能力[3]。比如,在教材“位置”一课中,教师在基础教学结束后,就可 以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化实践活动,随机叫一名学生站起来,鼓励
其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该生的位置,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 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且能培育学生的实践意识,从而彰显生
活元素在数学课堂卓越的应用效果。 总而言之,数学与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不仅是一
个教学大课堂,生活元素更是最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因此,在生活 教育的视角之下,教师必须明确应用生活元素对小学生数学素养
提升的现实意义,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充分整合,积极为 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设计生活化问题、组织生活化实践,多层面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全方位实现生活元素在数学课堂的科 学应用,从而助推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前一篇: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后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