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辞旧岁,笑声朗朗迎新春,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在辞旧迎新之余,我认真拜读了郑毓信教授所著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读完之后感悟颇深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数学教学早已由传统的注重传授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转变为侧重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转变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加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郑教授的书正是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书中的内容对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一名大气的小学数学教师”。
一、为什么要强调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一个由数学思维材料、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思维观念组成的一个立体结构。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学习就好比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好比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好比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学习思维和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授人以渔”成为教学中的主旋律,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任重而道远,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人施教
数学教材只是数学基本知识的简单介绍,如果教师墨守成规,死扣课本,甚至唯教材、教参是从,便是缘木求鱼,得不偿失。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教师不应局限于数学教材的本身,而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课程安排,采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觉的动手动脑去发现数学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并知道用哪个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将数学思维的培养渗透到多种多样灵活的教学案例中,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教师教学必须考虑教学的主题,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做到因人而异,适时而化。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新习惯
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创新习惯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创新思考,习惯的培养应当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常新思维训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书籍阅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其他先进的教学工作者那里“取经”,丰富自己教学理论水平,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