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思考
(2019-08-19 19:29:34)
正比例的意义是苏教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于其概念高度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自然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和教学处理。
一、对正比例意义本质的研究
教材中是通过“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研究得出正比例意义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这样的文字表述不但冗长而且非常抽象,要想帮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首先要挖掘着段文字背后蕴涵着非常丰富内涵,重点厘清以下三个核心问题:
1、路程与时间为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这个问题要厘清两个概念:一是这里的量是指什么?二是什么是相关联的量?首先,正比例意义中的“量”是指的两种数量,而且是不断变化的两种数量,如例题中的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可以任意变化的,可以是1小时,也可以是2小时、1.8小时、3.5小时、小时……路程也与时间一样是变化的量,由于它们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不可以用具体的数量多少小时、多少千米来描述,所以只能用“路程”与“时间”来叙述;其次,例题中的路程与时间不是互相孤立的两种量,而是具有除法运算关系“路程÷时间=速度”,所以这辆汽车行行的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只要有运算关系的两种量都是是相关联的量。
2、时间变化,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路程与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时间先发生变化,路程后发生变化,也就是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的自变量、路程的变量。但是路程的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呢?成比例的量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成正比例,二是成反比例。但是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中都有“××变化,××也随着变化”,但是正比例与反比例变化的情况是有区别的:正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随着缩小,两种量变化的方向一致,而反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反而扩大,两种量变化的方向相反。所以成正比例意义中两种量变化的方向相同,既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
3、为什么说“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实际上是分两步归纳出来的:第一步是研究得出路程和时间成“比例”,第二步是研究得出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1)为什么路程与时间成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只能说明这两种量之间有关系,但不一定都是成比例的,怎样的两种量才是成比例的量呢?如:
表1:
时间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