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23事故:可悲,可叹,可敬

(2011-07-29 12:04:55)
标签:

高铁

甬温事故

社会

时评

原创

杂谈

分类: 社会时评

7·23事故:可悲,可叹,可敬

                                     ⊙李立勋

     浙江是一个美丽富饶、风景宜人的地方,它像一粒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我国的东南之滨。我爱那里的乌镇,爱那里的千岛湖,爱那里的普陀寺;爱那里阴霾绵长的梅雨季节,爱那里曲径通幽的小桥流水,也爱那里清晨黄昏的青石街道。我曾站在汹涌的甬江江畔, 看浪花东流去;亦曾疾行在钱江大桥上,任海风拂走屡屡惆怅……

 

 我不是在抒情,也不是在写散文。半个月以前,惊闻钱江三桥塌陷,让我惊愕之余又不甚哀怒;而今,“7·23”甬温事故又“意外”发生,两起惨剧,已让我心中那温婉的江南变成了哀鸿遍野之地。

 

 根据可靠情报,死亡人数已经飙升到39,另有200余人受伤。这是一个悲剧。是一系列因缘际会的“巧合”因素,让两列飞奔的火车产生激情碰撞。没人为这场事故埋单,逝去的是无辜脆弱的生灵,鲜血染红的是冰冷坚硬的铁轨,作为同胞,我们只能对死者寄托无限哀思,对伤者寄托虔诚祈愿。

 

 悲剧同样留下了血淋淋的教训,还有令人发指的种种疑问。这是一个奇迹,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我实在搞不明白,作为我国高铁的龙头老大,京沪高铁在开通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在故障已经不能用接二连三来形容的情况下,铁路局为何还敢照开不误?号称世界领先地位的老大尚且如此,类似于郑西、沪杭、甬温之类的小弟,它们的安全又何以得到保障?所以,当甬温列车事故发生之后,我们已经不能再从雷公电婆风姐姐身上找毛病了,一味地推卸责任只能愈加自欺欺人,只能让政府的威信更加扫地。

 

 我们必须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高铁!原计划5年开通,结果却2年零七个月提前通车,这样的“神速”是值得骄傲,还是令人寒心?号称高铁之父的张曙光,在落马后竟被查出有28亿美元的境外资产,在高铁这块人人争而食之的肥肉上,又产生了多少蛀虫?人人都甘愿争当高铁建设中的先行者,可每到出事的时候,又有谁敢站出来勇于担当?当年大言不惭说“各项技术指标远超日本、愿意为日本提供技术支持”的中国高铁,面对着47年无一人伤亡的日本新干线,底气从何而来?已经连续三年营业超过千亿的中国铁道部,为何就舍不得拿出零头来,为各项应急措施做好预防?已经绝对垄断的铁老大,真的很差钱么?

 

 令人慨叹的并不仅仅如此。如果说,由于相关部门相关责任人的不作为,让已经发生的惨剧无力回天,那么,在救援和善后方面,我们的政府机构又显得是如何官僚、如何臃肿!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里,不是想着如何救人,而是埋火车头就地火化;本来全民参与的救援工作,却要封锁现场,杜绝闲杂人等进入;堂堂一铁道部,居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发言人,最后居然找出一个颇具幽默细胞的官员来挑逗公众情绪;千里迢迢从中央赶来的领导们,并不是身处事故发生的最前线,而是在豪华的五星酒店遥控操作;桥下烧毁的机车残骸令人不堪目睹,桥上的列车却呼啸而过熟视无睹;最能体现政府诚意的安抚环节,却在相关部门的悬赏下要求速战速决;且不去眼红英国伤者赔偿百万英镑、美国死者赔偿五百万美元的天价赔偿费,我们的死者赔偿数额却只能在北京买十几平米的房或者是一块墓地,真的是人有贵贱之分……

 

 我们的高铁,到底是怎么啦?两条没有尽头的铁轨,就像两行泪,绵绵无绝期。

 

 我们的相关领导人,他们的心就像铁轨一样,却照样载歌载舞,在电视机前官腔十足。

 

 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号称人民当家作主的大国里,人民群众的声音是何等的虚弱,以至于以上种种怪象都是在众人眼皮底下发生的;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力量又是多么强大,以至于每次事故后,都要由人民群众来顶上。

 

 在这个放卫星成风的年代,我们的高铁已经与世界脱轨了,它正以一种井喷的速度,在错误的方向上越驶越远,因此,我们的最低要求也就是让它早日驶上正轨。39位亡灵已经渐行渐远,他们用生命为这个追求“大快干上”的浮躁社会打了一针清醒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无辜的生命都是可敬的,他们作为这个转型社会的牺牲者,他们是先驱,是殉道者,他们的血不会白流。这是一个代价,也是一个警钟,如果它能让我们麻木的高铁迷途知返,每一个逝者将死的重如泰山!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最后,借用陶渊明挽诗里的结尾,愿逝者一路走好。

  (载于半月谈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