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二)
学校:昆阳镇第七小学
集体备课记录表
课题 |
蜜蜂 |
执教者 |
杨香芝 |
活动时间 |
2019.3.18 |
活动地点 |
三(3) |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
对象:全体语文组教师 参与率:100% |
||
反馈 意见
|
杨香芝老师自我总结:
1.
2.
3.
4. 丁老师: 针对中段孩子的特点,可以将课堂活动设计得更加童趣一点,增加趣味性,让孩子可以在玩中学,更好地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叶老师: 将《课堂作业本》带到课堂,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课堂中梳理的实验过程的各个步骤,语言不够简练。建议再提炼文中词语进行概括。 王老师: 课堂教学中,方法的落实很重要。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过程这个部分,如何完成这个表格,需要教授学生方法。读、圈画、概括等的方法,都是可以用在这个环节的。 林老师: 初读部分,检查字词的环节,看似检查了本课要教学的生字,但是没有重点教学某个字词。这样的教学意义并不大。建议设计一些判断题检查学生的预习和初读情况,这样也更有新意。 |
||
过程确认 |
|


蜜蜂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2.
3.
二、初读感知
1. 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次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相信这些字词肯定难不倒大家。
3.
我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于是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证明(的确如此)且它们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实验目的”
1.
2.
全班读第一自然段
从“无论...总是...”,知道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非常强。
‚“听说”感受:法布尔不轻信他人说法,讲求实证。
师小结:所以从这一段,我们可以得出法布尔进行这项实验的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板贴)
四、学习第2自然段,梳理“实验过程”
师:法布尔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做一下实验,你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吗?
1.
师小结:根据同学们刚刚圈出来的关键词,老师把实验过程的第一步概括为“捉蜜蜂”,接下来的实验过程,同学们能不能模仿老师的方法来填一填呢?
2.
实验过程:
捉蜜蜂
(板贴实验过程)
3.
放进纸袋里:让蜜蜂不明方向
叫女儿等在蜂窝旁: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给蜜蜂做白色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
在四里外放飞: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师小结:作者对这次试验的描述给你带来的感受是什么?有条理,有顺序,法布尔就是如此做事严谨、讲求科学!连起来读读试验过程。
3.
再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放飞蜜蜂后,法布尔观察到的情况。用“
观察到的情况 |
内心的想法 |
蜜蜂向四面飞散 |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
刮起狂风 蜜蜂飞得很低 |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 |
师小结: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发现法布尔是一个用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对比阅读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处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二十只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处飞散,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师小结:从这几个词语可以了解到课文的语言十分准确、严谨。
五、总结课文
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法布尔的实验,了解了他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通过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感受到法布尔的性格特点。他的实验经过又是如何?实验结论又是什么呢?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在课堂作业本上写一写:蜜、蜂、辨、阻
指生评价。
同桌互评。
六、作业布置:把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蜜蜂
教学目标:
4.
5.
教学过程:
七、导入
1.师:孩子们,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杨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准备好了吗?
师: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实验,它跟我们非常熟悉的昆虫有关,它就是---蜜蜂。孩子们,蜜蜂这两个字是这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1:蜜,底下的虫字要稍微扁一些。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预设2:虫的竖画在竖中线上。
师:你很厉害,注意到了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预设2:蜂,左右结构,左边的虫字要瘦长些。
师:你注意到了它的结构。
师:孩子们,一起看这两个字,蜜蜂是一种昆虫,所以他们都有虫字。但是蜜字的虫要写得扁一些,蜂的虫要写得瘦高一些。跟杨老师一起在黑板上写这两个字。
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选自《昆虫记》,它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孩子们,打开课本P51,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师:老师发现刚刚同学们读书很认真,那我相信这几道判断题肯定难不倒大家。
1、判断题:给下面正确的说法画上“√”
(1)下列生字的注音都是正确的。( )
kài
大概 逆风而飞 超常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
花辨 却实 蜜蜜麻麻
(3)因为法布尔发现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他才想做个实验。( )
2、师:是呀,这道题是错误的。请马上从文章中找到句子。
预设: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师:你很了不起。还有哪位同学也找到了?也请你读一读。
(1)师:同学们都同意他们找到的句子吗?同意的同学举手。我想请你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设:这是法布尔听说的。
师:是呀,你抓住了关键词---听说。
预设:听说。
师:大家都找到关键词---听说。正是因为法布尔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他想做个实验,去证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老师告诉你,这里有个词语---验证。他做这个实验就是为了去?验证!
(2)师:孩子们,他验证的是什么?
预设1: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预设2: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是呀,因为听别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法布尔想做一个实验去验证蜜蜂是否真的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就是他的?在我们的科学实验里,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实验目的。(板贴: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法布尔的实验目的是?
(3)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好这段话。我想请手举的最好的一位同学。
师评1:恩,我仿佛看到法布尔想做实验的决心。
师评2:我听到你把几个词语读重音了。
师评3:读得真好。
师:我们全班一起读一读。
三、精读课文
1.师:是呀,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是真的吗? 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法布尔到底要怎么做实验了。这个实验到底要怎么做呢?老师很好奇。同学们好奇吗?
学习活动二:
默读第2自然段,用“__”画出法布尔做实验的句子。
预设: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6.
请2位同学读这两句话。
请男生读蓝色部分,请女生读红色部分。
一起读。
师:同学们,这两句话其实也就是法布尔这个实验的过程。(板贴:实验过程)
师:一个实验可不是那么简简单单做出来的,它肯定有很多的步骤、很严谨的步骤。老师在读的时候,就发现法布尔做这个实验做的第一件事是:
出示: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2.师:读着这句话,我明白了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其实是: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圈出来)可是圈出这两个短语之后,老师发现这样贴到黑板上有点啰嗦。谁能给它整理一下,让它更简单、更简洁一些。(同时板贴:读、圈、整理)
预设:捉蜜蜂,放纸袋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句话,像老师刚刚那样圈出捉了一些蜜蜂和放在纸袋里。整理一下,记录在书上。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
师:诶,孩子们。所以如果要概括文章中的实验步骤,有哪三个方法?(指生说)
预设:读-圈-整理的方法
3.师:那你也能用上这样的方法,概括第2句话中法布尔实验的其他几个步骤吗?
学习活动三:
用读-圈-整理的方法,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法布尔实验的其他几个步骤。
师:请用上我读的句子是...,我圈出的词语是...,我整理出的词语是...来回答。
(1)预设一:走四公里
圈: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
师请学生将这三个字送到黑板上。
师:这里的四公里,也就是4000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4公里就要走20圈。
(2)预设二:开纸袋
圈:打开纸袋
师请学生将这三个字送到黑板上。
(3)预设三:做记号
圈:在他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
师请学生将这三个字送到黑板上。
(4)预设四:放蜜蜂
圈:放了出来
师请学生将这三个字送到黑板上。
(5)预设五:等蜜蜂
圈: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师请学生将这三个字送到黑板上。
4.师:用这几个词说一说法布尔实验的过程。
生说。
师评1:讲的很完整。
师评2: 你讲的流利又完整。
师评3:老师发现你还用上连接词,真了不起。
5.师:同学们,读着这些步骤,老师心里有点疑问。为什么法布尔要带着蜜蜂走四公里呢?
预设1:太近,蜜蜂认识路。
师评:是呀,距离太近可不行。
预设2:远一些,才能证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真的很强。
师评:恩,这样才更有说服力呢。
学习活动四:
小组合作讨论:选一个实验步骤,说一说法布尔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1)预设1:等蜜蜂---记录下来
师:有人在蜂窝旁等着,才能准确记录蜜蜂到底有没有飞回来,还有蜜蜂飞回来的时间。法布尔想的可真周到。
(2)预设2:做白色记号---不会混淆
师:是呀,做了记号才能和其他蜜蜂区分开来。
(3)预设3:放纸袋---让蜜蜂不知道方向
师:是呀,法布尔这里没把蜜蜂放在透明的袋子里,而是纸袋里。这样,蜜蜂就不知道法布尔带着它们是怎么走的了。
6.
7.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法布尔对蜜蜂进行的实验,了解了他的实验目的。通过读-圈-整理的的方法,学习了他的实验过程。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写字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一个字。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辨,竖撇要在竖中线上。
师:你关注到了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真棒!
师:那跟着老师现在黑板上写一个。
师:打开《课堂作业本》第44页,在田字格中写一个。
评价反馈。
书写正确,一颗星
笔画工整,一颗星
书写美观,一颗星
生再写一个,争取一个写得比一个好。
课后评价。
六、作业布置:课外阅读《昆虫记》
《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课后练习和《课堂作业本》中都涉及到了实验过程。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以此为重点,突出这部分的教学。这个环节的设计值得肯定。
但一堂课下来,我也发现这节课的设计上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