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

(2019-06-17 23:06:32)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学校:昆阳镇第七小学

集体备课记录表

课题

蜜蜂

执教者

杨香芝

活动时间

2019.3.18

活动地点

三(3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对象:全体语文组教师 参与率:100%

反馈

意见

 

杨香芝老师自我总结:

1.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学习活动设计看似丰富,但是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没有落实到位。同时也忽略了段孩子的特性,在活动设计中要更有童趣。

2. 教写生字时,没有明确出示评价标准,学生在评价时并没有达到很理想的评价效果

3. 利用《课堂作业本》中的题目梳理实验过程,只注重了形式,并没有从学情出发,真正理清实验过程中的步骤而且实验步骤过于繁琐。

4. 课堂内容太多,教学设计中的各环节衔接还不够到位。

老师:

针对段孩子的特点,可以将课堂活动设计得更加童趣一点,增加趣味性,让孩子可以在玩中学,更好地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叶老师

将《课堂作业本》带到课堂,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课堂中梳理的实验过程的各个步骤,语言不够简练。建议再提炼文中词语进行概括

王老师:

课堂教学中,方法的落实很重要。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过程这个部分,如何完成这个表格,需要教授学生方法。读、圈画、概括等的方法,都是可以用在这个环节的。

林老师:

初读部分,检查字词的环节,看似检查了本课要教学的生字,但是没有重点教学某个字词。这样的教学意义并不大。建议设计一些判断题检查学生的预习和初读情况,这样也更有新意。

过程确认

 

                           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温小敏

                               时间:2019.3.18

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

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

蜜蜂 (第一稿)

教学目标:

1. 认识“概、阻”2个生字,会写“蜜、蜂、辨、阻”4个生字及“蜜蜂、辨认、阻力”3个词语。

2. 梳理法布尔的实验过程。

3. 运用多种方式,感受法布尔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孩子们,在《昆虫备忘录》里,我们认识了拥有复眼的---蜻蜓,认识了被叫做花大姐的---瓢虫,认识了昆虫霸王---独角仙,还认识了挂大扁儿---蚂蚱。今天,杨老师要带大家去看看另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昆虫---蜜蜂。

2. 师: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3. 师:这篇文章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二、初读感知

1. 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次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 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相信这些字词肯定难不倒大家。

 

 

3. 师:字词难不倒大家,那刚刚老师的问题,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回答呢?

我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于是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证明(的确如此)且它们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实验目的”

1. 师:孩子们,那法布尔要做什么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谁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2. 出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全班读第一自然段

“无论...总是...”,知道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非常强。

“听说”感受:法布尔不轻信他人说法,讲求实证

师小结:所以从这一段,我们可以得出法布尔进行这项实验的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板贴)

四、学习第2自然段,梳理“实验过程”

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师:法布尔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做一下实验,你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吗?

 

1. 默读第2自然段,动笔圈画关键词,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法布尔实验的过程。

师小结:根据同学们刚刚圈出来的关键词,老师把实验过程的第一步概括为“捉蜜蜂”,接下来的实验过程,同学们能不能模仿老师的方法来填一填呢?

2. 完成课堂作业本P45第4题的第(2)题。

实验过程:

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捉蜜蜂   把蜜蜂放进纸袋   带蜜蜂走四公里路   给蜜蜂做记号并放飞蜜蜂

(板贴实验过程)

3.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可以调换试验环节的顺序吗?这些环节都是必须的吗?说说理由。

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放进纸袋里:让蜜蜂不明方向

叫女儿等在蜂窝旁: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给蜜蜂做白色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

里外放飞: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小结:作者对这次试验的描述给你带来的感受是什么?有条理,有顺序,法布尔就是如此做事严谨、讲求科学!连起来读读试验过程。

 

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3. 再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放飞蜜蜂后,法布尔观察到的情况。用“       ”画出法布尔的想法。

观察到的情况

内心的想法

蜜蜂向四面飞散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刮起狂风

蜜蜂飞得很低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

师小结: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发现法布尔是一个用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对比阅读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处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二十只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处飞散,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师小结:从这几个词语可以了解到课文的语言十分准确、严谨

五、总结课文

2018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二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法布尔的实验,了解了他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通过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感受到法布尔的性格特点。他的实验经过又是如何?实验结论又是什么呢?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在课堂作业本上写一写:蜜、蜂、辨、阻

指生评价。

同桌互评。

六、作业布置:把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蜜蜂 (第二稿)

教学目标:

4. 认识“概、逆、超”3个生字,会写“蜜、蜂、辨”3个生字。

5. 通过“读--整理”的方法,梳理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七、导入

1.师:孩子们,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杨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准备好了吗?

师: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实验,它跟我们非常熟悉的昆虫有关,它就是---蜜蜂。孩子们,蜜蜂这两个字是这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1:蜜,底下的虫字要稍微扁一些。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预设2:虫的竖画在竖中线上。

师:你很厉害,注意到了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预设2:蜂,左右结构,左边的虫字要瘦长些。

师:你注意到了它的结构。

师:孩子们,一起看这两个字,蜜蜂是一种昆虫,所以他们都有虫字。但是蜜字的虫要写得扁一些,蜂的虫要写得瘦高一些。跟杨老师一起在黑板上写这两个字。

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选自《昆虫记》,它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孩子们,打开课本P51,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师:老师发现刚刚同学们读书很认真,那我相信这几道判断题肯定难不倒大家。

1、判断题:给下面正确的说法画上“√”

1)下列生字的注音都是正确的。(

kài      co

大概 逆风而飞 超常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花辨 却实 蜜蜜麻麻

3)因为法布尔发现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他才想做个实验。(

2、师:是呀,这道题是错误的。请马上从文章中找到句子。

预设: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师:你很了不起。还有哪位同学也找到了?也请你读一读。

1)师:同学们都同意他们找到的句子吗?同意的同学举手。我想请你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设:这是法布尔听说的。

师:是呀,你抓住了关键词---听说。

预设:听说。

师:大家都找到关键词---听说。正是因为法布尔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他想做个实验,去证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老师告诉你,这里有个词语---验证。他做这个实验就是为了去?验证

2)师:孩子们,他验证的是什么?

预设1: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预设2: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是呀,因为听别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法布尔想做一个实验去验证蜜蜂是否真的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就是他的?在我们的科学实验里,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实验目的。(板贴: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法布尔的实验目的是?

3)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好这段话。我想请手举的最好的一位同学。

师评1:恩,我仿佛看到法布尔想做实验的决心。

师评2:我听到你把几个词语读重音了。

师评3:读得真好。

师:我们全班一起读一读。

 

三、精读课文

1.师:是呀,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是真的吗? 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法布尔到底要怎么做实验了。这个实验到底要怎么做呢?老师很好奇。同学们好奇吗?

学习活动二:

默读第2自然段,用“__”画出法布尔做实验的句子。

预设: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6.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到了法布尔做实验的句子。

2位同学读这两句话。

请男生读蓝色部分,请女生读红色部分。

一起读。

师:同学们,这两句话其实也就是法布尔这个实验的过程。(板贴:实验过程)

师:一个实验可不是那么简简单单做出来的,它肯定有很多的步骤、很严谨的步骤。老师在读的时候,就发现法布尔做这个实验做的第一件事是:

出示: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2.师:着这句话,我明白了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其实是: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出来)可是圈出这两个短语之后,老师发现这样贴到黑板上有点啰嗦。谁能给它整理一下,让它更简单、更简洁一些。(同时板贴:读、圈、整理

预设:捉蜜蜂,放纸袋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句话,像老师刚刚那样圈出捉了一些蜜蜂和放在纸袋里。整理一下,记录在书上。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

师:诶,孩子们。所以如果要概括文章中的实验步骤,有哪三个方法?(指生说)

预设:读-圈-整理的方法

3.师:那你也能用上这样的方法,概括第2句话中法布尔实验的其他几个步骤吗?

学习活动三:

用读-圈-整理的方法,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法布尔实验的其他几个步骤。

师:请用上我读的句子是...,我圈出的词语是...,我整理出的词语是...来回答。

1)预设一:走四公里

圈: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

师请学生将这三个字送到黑板上。

师:这里的四公里,也就是4000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4公里就要走20圈。

2)预设二:开纸袋

圈:打开纸袋

师请学生将这三个字送到黑板上。

3)预设三:做记号

圈:在他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

师请学生将这三个字送到黑板上。

4)预设四:放蜜蜂

圈:放了出来

师请学生将这三个字送到黑板上。

5)预设五:等蜜蜂

圈: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师请学生将这三个字送到黑板上。

4.师:用这几个词说一说法布尔实验的过程。

生说。

师评1:讲的很完整。

师评2: 你讲的流利又完整。

师评3:老师发现你还用上连接词,真了不起。

 

5.师:同学们,读着这些步骤,老师心里有点疑问。为什么法布尔要带着蜜蜂走四公里呢?

预设1:太近,蜜蜂认识路。

师评:是呀,距离太近可不行。

预设2:远一些,才能证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真的很强。

师评:恩,这样才更有说服力呢。

学习活动四:

小组合作讨论:选一个实验步骤,说一说法布尔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1)预设1:等蜜蜂---记录下来

师:有人在蜂窝旁等着,才能准确记录蜜蜂到底有没有飞回来,还有蜜蜂飞回来的时间。法布尔想的可真周到。

(2)预设2:做白色记号---不会混淆

师:是呀,做了记号才能和其他蜜蜂区分开来。

(3)预设3:放纸袋---让蜜蜂不知道方向

师:是呀,法布尔这里没把蜜蜂放在透明的袋子里,而是纸袋里。这样,蜜蜂就不知道法布尔带着它们是怎么走的了。

6. 师:看,这就是法布尔的实验。虽然实验步骤这么简单,但每一个步骤都是法布尔细心安排的,多么严谨啊。对待科学,对待实验,法布尔就是这么严谨的一个人!

7. 师:一起读好这两句话。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法布尔对蜜蜂进行的实验,了解了他的实验目的。通过-圈-整理的的方法,学习了他的实验过程。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写字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一个字。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辨,竖撇要在竖中线上。

师:你关注到了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真棒!

 

师:那跟着老师现在黑板上写一个。

师:打开《课堂作业本》第44页,在田字格中写一个。

 

评价反馈。

书写正确,一颗星

笔画工整,一颗星

书写美观,一颗星

 

生再写一个,争取一个写得比一个好。

课后评价。

六、作业布置:课外阅读《昆虫记》

 

《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课后练习和《课堂作业本》中都涉及到了实验过程。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以此为重点,突出这部分的教学。这个环节的设计值得肯定。

但一堂课下来,我也发现这节课的设计上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1.  教学过程中没有落实方法。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一心要梳理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却没有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去梳理实验过程。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法没有教学到位,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也并没有很突出。

2. 教学内容太多。一节课下来,看似一环接一环,学习活动也很丰富,但是每一个学习活动都只是“走过场”,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3. 教学过程比较刻板,没有童趣。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一味地配合我,而我也把一个个问题甩给学生,却忽略了儿童本身的性格特点。一堂课没有趣味,学生在课上听着听着就走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