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年汛期预报工作做得不错!”8月12日14时,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连线市气象局指导本轮降雨应对工作时,对今年汛期气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气象工作获得认可的背后,是一群预报员夜以继日的努力。在市局党组的领导和带领下,气象各岗位有序运转,众志成城,打赢了一场场紧张有序的仗。
由于地形特点,北京的降雨经常在深夜出现。然而,久经沙场的预报员早已摸清了降雨的“坏脾气”。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他们集中精神,全力应对每一次过程。
6月22日,汛期第一场强降雨来得比往年早些。“当天一共组织了9次会商”,当班首席预报员熊亚军一早进入工作状态,组织全市区域会商,跟进预报。他的身后是气象台智囊团。“台里一个值班组是11个人的团队,大家紧密合作,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天气系统的变化上。”市气象台台长季崇萍说。
为应对“6·22”降雨,北京市气象局组织开展联合大会商。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尤凤春、决策服务人员杨洁为了在第一时间发送雨情信息,常常一宿不能合眼。首席预报员翟亮、预报骨干何娜、荆浩、孙秀忠等人前往市交通委进行一线服务,而每个人12个小时轮岗后,还要返回市气象台参与值班,利用夜班调休再到现场进行服务。
身为总预报技术负责人,首席预报员张迎新总是全程在会商室,对实况和最新预报了如指掌。同样经常出现在会商室的还有首席预报员郭金兰,8月11日刚刚过去的降雨是她值班。在看到回波发展很快后,她一边快速分析回波发展趋势,一边冷静提醒值班员做好服务提示。
主抓预报业务工作的市气象台副台长付宗钰,亦是全程参与每场降雨应对。“她非常辛苦,除与预报员一起分析天气外,还要确保业务系统时刻正常运转,每次降雨结束后还主抓预报复盘。”谈起付宗钰,季崇萍赞誉有加。其实她自己也是一样,在淋巴结发炎说话都很费劲时,依旧坚持到后半夜强降水结束,才不舍地离开。当同事劝她回去休息时,她坚定地说道:“气象台是我的‘主场’,我不能把其他预报员留在这里值守我一个人去休息。”
6月到9月,气象服务中心在24小时值班的基础上,调整了“加强值班”,每天晚上增加一名值班人员,大家轮流坚守。“晚上只要有天气过程,基本上就没得睡了。”行业科科长甘璐说,“因为熬夜,这段时间大家的眼睛一直都是红的。”
只要有重大天气,值班人员的手机总是不断发出响声,一条接一条提示信息占满手机屏幕。在与排水、交通、供电等部门共建的微信群中,每当有重要天气过程,值班人员就会在群里开展跟踪服务,适时发布雨情预报。
一边紧锣密鼓地服务,一边还要做好气象科普。7月6日中午,新媒体业务平台气氛热烈。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叶彩华和首席尤焕苓正在指导开展当日的腾讯“企鹅号”降雨直播。事实上,这已经是这个夏天以来的第五次直播了。“很多不参与值班的预报员也都赶到局里参与直播和其他服务工作。”负责新媒体服务的尹炤寅说。此外,值班预报员还要在百忙之中抽身前往北京交通广播电台解读天气。7月7日,飑线天气影响北京,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迅立即以专家身份进行科普讲解。
进入8月,气象服务的战场上依然安行疾斗。12日早晨,新一轮的强降雨就开始了。本该下班的专家张焕越主动留下与当天值班的专家李世明一起认真研究天气形势,深入讨论天气变化趋势及降水情况。
同在一个业务室的预警中心业务人员,也未有一刻停歇。每当雷电、暴雨、地质灾害等各类预警信号需要发布、升级、解除,他们都认真把关信息内容、发布对象,确保第一时间发送到决策者手中。
气象影视节目作为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预报获取方式,除常规播出节目及每天6次直播节目外,汛期更是“十八般兵器”齐上场。截至目前,在今年汛期北京电视台《锐观察》《北京您早》《特别关注》以及中国气象频道《天气直播间》栏目总共进行了气象专家直播连线19次。
声像中心专家李焕安在汛期几乎随时待岗。每次当遇到重要天气过程需要专家直播连线时,他总能在第一时间来到制作机房。虽然对每次天气过程的各类气象数据、统计图表已经熟记于心,但在专家直播连线前都会与制作、制图以及摄像人员进行多次沟通,确保直播节目能顺利播出。
降雨来临时,枕戈待旦的还有14个区气象局的气象人。他们任务繁重,观测、服务、预报、雨情上报等都要全面顾到。
“保定的回波未来有可能东移北上影响我区,区气象台准备发布暴雨蓝色预警。”8月12日,房山区气象局副局长李艳早早来到区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与区政府领导共同应急值守,向副区长于吉顺汇报天气发展情况。尽管家中有尚不足8个月大的女儿,但从这次降雨开始,李艳一直坚守在一线,单位成了她第二个家。
海淀区气象局主管业务副局长刘文军也是这样一个以单位为家的人。在“6·22”降雨中,他连续三天住在气象台,一直没有回家,尽管总睡眠时间不足六小时,并不把工作的辛苦放在心上,只是见不到上幼儿园的儿子让他有些难熬。他只能抽空打开微信视频通话和儿子聊上几句。儿子撅着嘴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他只能笑笑说:“天晴了,我就回去了。”
为这场暴雨早早准备的还有朝阳区气象台副台长张子曰。6月21日在暴雨到来之前,他带领同事一起加班加点及时完成了全区主要自动气象站的巡检任务。在得知晚上要到区防汛办进行应急值守后,他顾不得吃饭,匆忙赶到单位,就携带上移动设备跟随区局局长张沛刚到区防汛办进行应急值守。
8月3日晚,大兴区雷电交加、大雨滂沱。雨情就是命令,面对不断攀升的降雨量,区局局长李永成靠前指挥,及时向区领导汇报情况。气象台值班员岳志忠及时上报雨情,跟进预报预警。22时,暴雨预警已经从蓝色连续升级到橙色,北臧村自动气象站两小时降水量已达110毫米。副区长杨彦光与李永成连线了解后期形势,部署全区应对汛情、启动应急响应工作。由于此次提前向公众发布了预报预警,向区级各相关部门通报了实时雨情,暴雨中大兴安然无恙。
身处基层,守土有责。在一次次降雨气象服务中,区气象工作者的行动坚毅与果敢,在关键时刻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在这个异常忙碌的汛期里,所有气象人为着同一个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美诠释了“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
中国气象报记者 冯子晏 沈建红 叶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