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来自泰国、越南和朝鲜的预报员参加了中国气象局组织的针对台风委员会会员的台风预报员业务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台风监测、预报预警、台风风暴潮、海浪预报、台风数值模式等方面,并结合预报的具体业务进行操作练习。培训期间,三位国外预报员接受了中国气象报记者采访,就各自国家台风预报业务情况和参加培训的感受进行了介绍。
嘉宾:泰国气象局南部气象中心预报员 Watchara
Jaroonsak
记者:中国气象报 刘淑乔 郝静

泰国(左二)、越南(左三)和朝鲜(右一)气象预报员接受采访。郝静摄影
记者:台风和风暴是亚洲许多国家的重要灾害,首先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台风的影响情况?
Watchara Jaroonsak:一般情况下,泰国较少会受台风影响,不过,像在1997年、2011年和2015年,泰国受到台风“琳达”、热带风暴“玫瑰”等的影响。泰国中部和东北部受台风影响,积水暴涨,多处出现洪涝灾害。

2006年5月23日,在越南中部的岘港市韩江港,遇险越南渔民的家属及救援人员等待获救渔民归来。因台风“珍珠”而在海上遇险的首批33名越南渔民乘坐越南两艘救援船,于当日下午安全返抵韩江港。新华社记者 黄海敏 摄
Duc Cuong
Le:越南每年都频繁遭受台风袭击。例如,1997年11月,台风“琳达”重创越南南部,引起暴雨洪涝灾害,致使3000余人遇难,经济损失达3亿美元。另一个例子是2006年,强台风“珍珠”造成11艘越南渔船沉没,共有28名渔民丧生,近250人失踪。此外,“威马逊”等台风也对越南造成了严重灾害。
Ri Tu Yon:台风易引起洪涝、风暴潮等灾害现象,因此台风预报十分重要。朝鲜北部多发生此类灾害。去年和今年,朝鲜均受到台风影响,尤其今年的第10号台风“狮子山”重创朝鲜,多地出现气象观测史上最大的洪水。当地时间8月29日至9月2日,咸镜北道庆兴郡降水量达到了320毫米。严重洪涝灾害和风暴潮造成万余人受灾,经济损失惨重,成为自1940年朝鲜最严重的灾害。

今年8月底,台风“狮子山”重创朝鲜,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图片来源:CNN
记者:贵国气象部门如何监测和预报台风?
Watchara Jaroonsak:泰国气象局利用自动气象站、雷达和卫星获取监测数据。我们主要从泰国一家气象公司的“i平台”获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卫星和中国风云二号系列卫星数据。此外,泰国气象局还利用飞机观测。虽然泰国较少受台风影响,但我们也利用日本气象厅、韩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的一些预报模式。

今年9月13日8时25分的风云二号卫星云图,图中可见第14号台风“莫兰蒂”、第15号台风“雷伊”、第16号台风“马勒卡”。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Duc Cuong
Le:越南气象部门主要利用卫星和海岛气象站获取台风监测信息。当台风靠近海岸时,利用雷达、近岸气象站进行监测。我们有一些预报模式,希望从中国气象局、香港气象台、日本气象厅机构等获取更多预报模式。通过预报模式,预报员对台风路径、强度进行研判。
Ri Tu
Yon:在监测和预报台风方面,朝鲜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我们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和日本气象厅的预报模式,特别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模式,对台风路径预报有着较高的准确率。目前,朝鲜气象局正计划建立自主研发的台风强度和路径监测业务系统。此次我们参观学习了中国的台风监测预报系统,受益匪浅。
记者:在做台风预报服务工作中,您认为难点在哪里?
Watchara
Jaroonsak:在我个人日常工作中,对台风影响范围和位置的预测时效把握比较困难。
Duc Cuong
Le:作为发展中国家,越南缺少先进的气象仪器和资金发展气象事业。台风即将来临时,我们往往没有足够丰富的信息。在我们的预报模式中,遇到强天气时信息往往不足,而且设备运行不稳定。我在越南地方气象中心工作,我们会利用信号图和一些模式结论制作台风预报。总之,越南的台风监测设备和预报技术都在发展中。
Ri Tu
Yon:在我的工作中,台风预报较难的是路径预报和降水预报。风暴潮预报因为依赖于台风路径,因此预报以来也较为困难。我们目前主要依赖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我们需要开发出比ECMWF模式更加先进的模式,提高预报准确率。
记者:这次来中国参加培训有哪些收获?对于以后的合作有哪些建议?
Watchara
Jaroonsak:我来北京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学习台风预报和台风轨迹跟踪技术,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对本次培训的建议是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能够练习如何进行台风预报。另外我认为该培训可以有更多的学员参与进来。
Duc Cuong
Le:我参加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希望学习中国的气象预报模式。我认为这些对我平时工作以及我们国家进行台风预报都很有帮助。通过此次培训,我接触了新的天气预报模式和数值预报模式,对中国如何进行南海台风观测和预报进行了学习。这些知识对我的工作和我国气象预报大有裨益。在培训中我不仅收获了新知识,还结交了新的朋友。课程的组织和内容都很有帮助。我希望以后该培训可以有更多的学员参加,尤其是来自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学员。这些国家需要发展,需要新的技术,也想要学习中国在台风预报方面的经验。
Ri Tu
Yon:我学到了很多台风预报的知识。我也了解了泰国、中国和越南的台风预报体系。我参加此次培训的感受是我们练习台风预报的实践时间比较少。我很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整体来说,我觉得此次培训对我来说很有启发。
记者:在预报技术培训等方面,贵国与中国气象局有哪些交流和合作?您是否了解《南宁倡议》?在加强合作方面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Duc Cuong Le:我认为《南宁倡议》很有建设性。中国气象局和广西自治区政府主办的此次会议和论坛提供了许多气象灾害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我认为该倡议大有裨益,中国气象局、广西自治区政府和东南亚各国的气象水文部门在这次论坛中强化合作、交流经验,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水平。

2016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现场。韦坚摄影
Watchara
Jaroonsak: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在台风预报和台风轨迹追踪方面进行更多的信息共享,就可以更好地应对台风。事实上,我知道《南宁倡议》。我希望未来我们可以利用中国气象局更多的技术来促进我们自身的研究。泰国和中国还可以联合进行研究论文。事实上,我们利用了中国气象局的数据,以及风云二号、三号气象卫星数据等。我们的手机上也下载了相关应用。
Ri Tu
Yon:我认为中国和朝鲜可以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台风预报技术。实际上我们国家也利用中国的风云卫星进行相关预报。
Duc Cuong Le:中国气象局和越南有台风预报的联合会商机制。该机制建立已有一段时间。越南气象部门的许多人员去中国参加了相关会议,这对于我们提高台风监测能力有帮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