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球而言,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是它们混合组成并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人们通常以云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对其归类,并因其观测到的不同形状进行具体划分。
从大气科学的角度,通过“云高”和“云状”对云进行分类,有利于对云进行观测、记录。云高、云状与云的成因关系紧密,因而能够反映当时、当地的天气状况,对天气预报来说有一定参考价值。
人们通常按照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低、中、高3族;进一步的,按云的外形特征将云分为10属;再按云的结构特征和成因,将云分为29类云状。
低云多是由微小水滴组成,云底距地面较低,一般低于2500米,并随季节、天气条件以及地理位置而变化。低云包括积云(淡积云、碎积云、浓积云)、积雨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层积云(透光层积云、蔽光层积云、积云性层积云、堡状层积云、荚状层积云)、层云(层云、碎层云)、雨层云(雨层云、碎雨云)5属(14类)。多数低云都有可能产生降水。
中云多由微小水滴、过冷水滴或冰晶、雪晶混合组成,云底一般为2500米至3000米之间。中云分高层云(透光高层云、蔽光高层云)、高积云(透光高积云、蔽光高积云、荚状高积云、积云性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堡状高积云)两属(8类)。高层云在夏季多出现降雨,冬季则多有降雪发生。高积云较薄时,则不会出现降水。
高云则由微小冰晶组成,云底高度一般在5000米以上,但在高原地区时较低。其分为卷云(毛卷云、密卷云、伪卷云、钩卷云)、卷层云(毛卷层云、薄幕卷层云)、卷积云3属(7类)。高云出现降水较少,但会产生“雪幡”,即冰晶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升华,最终在云底形成白色的丝缕状悬垂物。(来源:中国气象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