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胃同调改善扁桃体癌放化疗后副作用
(2025-11-18 16:02:29)
肺胃同调改善扁桃体癌放化疗后副作用
摘自2025-11-17中国中医药报
吴建春 郭睿涵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扁桃体癌属于中医“喉菌”之范畴,是口咽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放疗、化疗虽贵为攻邪主法,然其“火热之毒”易伤肺胃之阴,“药毒之性”多损中州之气,常见咽喉不利、涎多难摄、神疲脉细等胃气衰败、土不生金之候,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治疗进程。因此,笔者基于喻昌《医门法律》“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之论,针对患者具体病情,运用麦门冬汤合玄麦甘桔汤化裁治疗,肺胃同调,屡获效验。兹分享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丁某,女,50岁,2025年9月1日初诊。主诉:扁桃体癌放化疗后唾液分泌多伴伸舌受限1个月余。患者2025年4月9日于上海某医院行颈部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双侧扁桃体病变,伴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同日行右侧扁桃体肿瘤切除活检术,病理报告示右侧扁桃体角化性鳞状细胞癌。5月14日起行化疗4次,结束化疗后再行局部放疗20余次。末次放疗时间为8月19日,放化疗期间屡见白细胞减少,乏力低热,常以短效升白针对症处理。近期患者自觉口腔唾沫异常增多,乏力明显,血常规提示轻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有减少),遂寻求中医治疗。刻诊:神疲乏力,面色白,唾液分泌多,影响睡眠,伴有口腔疼痛,伸舌困难。舌质淡、边有齿痕,苔少,脉细。
西医诊断:扁桃体恶性肿瘤(右侧扁桃体鳞状细胞癌)。
中医诊断:喉菌。
辨证:气阴两虚兼热毒内蕴证。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用麦门冬汤合玄麦甘桔汤加减:麦冬36g,人参须9g,白术9g,制半夏9g,干姜6g,枇杷叶9g,燀苦杏仁9g,姜竹茹10g,玄参9g,浙贝母9g,桔梗6g,青连翘9g,阿胶珠9g,六神曲9g,甘草9g。7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分服。
二诊:唾液分泌明显减少,睡眠好转,口腔疼痛好转,白细胞恢复正常,血红蛋白、血小板仍偏低,舌质淡,边稍有齿痕,脉细。症去大半,上方加花生衣30g、鹿角胶6g。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精神明显好转,睡眠可,二便调,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红蛋白接近正常,舌质淡,脉细。效不更方,原方继进14剂。后定期于门诊调整中药,随访至今,病情平稳。
按 扁桃体癌是口咽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中医认为,扁桃体癌属于中医“喉菌”“喉痈”“喉疳”等范畴。《灵枢》记载,肺、脾、肝、肾等经脉的循行均与咽喉相关。扁桃体位于咽腔要道,故其病位统属于咽喉,为经络循行之要冲,脏腑相关之肯綮。本病的发生多因正气亏虚,外感邪毒,加之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日久痰瘀互结,化火灼络,上聚于咽喉所致。其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痰浊、瘀血、火毒搏结为标。初起多实,久病多虚,终致气阴两耗,邪毒稽留,缠结咽喉而成形质之变。
放疗属“火热毒邪”,首伤肺胃之阴;化疗属“药毒”,易损脾胃之气,动摇后天之本。患者久经攻伐,呈现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等气阴两虚之象。然其口中唾液过多,此非津液充沛,实因气虚失于固摄,加之脾胃受损、运化失司,以致湿浊上犯所致;同时,患者口腔疼痛、伸舌困难,究其根本,乃阴液亏耗,虚火上炎,与内停之痰湿搏结于咽喉。
综观本案,其核心病机以肺胃气阴两虚为本,痰湿内蕴、虚火夹毒为标。治疗上当以扶正祛邪为总纲,益气养阴、润肺和胃以固其本,化痰散结、清热利咽以治其标。故以麦门冬汤合玄麦甘桔汤为底方化裁。方中重用麦冬,滋肺胃之阴且清虚火;人参须、白术益气健脾,助津液生化,疏布全身,运用培土生金法达到扶脾益肺之效;制半夏、干姜、竹茹、枇杷叶降逆和胃,调和气机,此乃辛开苦降之法,旨在化解湿浊,改善纳差与多涎;玄参、浙贝母、青连翘、桔梗,起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利咽止痛之效;阿胶珠滋阴养血,兼可宁神;六神曲健胃消食。全方配伍,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之效,使邪去正安。二诊时,症去大半,酌加花生衣提升血小板,增入鹿角胶温阳填精,与阿胶珠相须为用,寓“阳中求阴”之意,达精血同补之效。
摘自2025-11-17中国中医药报
吴建春 郭睿涵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扁桃体癌属于中医“喉菌”之范畴,是口咽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放疗、化疗虽贵为攻邪主法,然其“火热之毒”易伤肺胃之阴,“药毒之性”多损中州之气,常见咽喉不利、涎多难摄、神疲脉细等胃气衰败、土不生金之候,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治疗进程。因此,笔者基于喻昌《医门法律》“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之论,针对患者具体病情,运用麦门冬汤合玄麦甘桔汤化裁治疗,肺胃同调,屡获效验。兹分享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丁某,女,50岁,2025年9月1日初诊。主诉:扁桃体癌放化疗后唾液分泌多伴伸舌受限1个月余。患者2025年4月9日于上海某医院行颈部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双侧扁桃体病变,伴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同日行右侧扁桃体肿瘤切除活检术,病理报告示右侧扁桃体角化性鳞状细胞癌。5月14日起行化疗4次,结束化疗后再行局部放疗20余次。末次放疗时间为8月19日,放化疗期间屡见白细胞减少,乏力低热,常以短效升白针对症处理。近期患者自觉口腔唾沫异常增多,乏力明显,血常规提示轻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有减少),遂寻求中医治疗。刻诊:神疲乏力,面色白,唾液分泌多,影响睡眠,伴有口腔疼痛,伸舌困难。舌质淡、边有齿痕,苔少,脉细。
西医诊断:扁桃体恶性肿瘤(右侧扁桃体鳞状细胞癌)。
中医诊断:喉菌。
辨证:气阴两虚兼热毒内蕴证。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用麦门冬汤合玄麦甘桔汤加减:麦冬36g,人参须9g,白术9g,制半夏9g,干姜6g,枇杷叶9g,燀苦杏仁9g,姜竹茹10g,玄参9g,浙贝母9g,桔梗6g,青连翘9g,阿胶珠9g,六神曲9g,甘草9g。7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分服。
二诊:唾液分泌明显减少,睡眠好转,口腔疼痛好转,白细胞恢复正常,血红蛋白、血小板仍偏低,舌质淡,边稍有齿痕,脉细。症去大半,上方加花生衣30g、鹿角胶6g。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精神明显好转,睡眠可,二便调,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红蛋白接近正常,舌质淡,脉细。效不更方,原方继进14剂。后定期于门诊调整中药,随访至今,病情平稳。
按 扁桃体癌是口咽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中医认为,扁桃体癌属于中医“喉菌”“喉痈”“喉疳”等范畴。《灵枢》记载,肺、脾、肝、肾等经脉的循行均与咽喉相关。扁桃体位于咽腔要道,故其病位统属于咽喉,为经络循行之要冲,脏腑相关之肯綮。本病的发生多因正气亏虚,外感邪毒,加之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日久痰瘀互结,化火灼络,上聚于咽喉所致。其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痰浊、瘀血、火毒搏结为标。初起多实,久病多虚,终致气阴两耗,邪毒稽留,缠结咽喉而成形质之变。
放疗属“火热毒邪”,首伤肺胃之阴;化疗属“药毒”,易损脾胃之气,动摇后天之本。患者久经攻伐,呈现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等气阴两虚之象。然其口中唾液过多,此非津液充沛,实因气虚失于固摄,加之脾胃受损、运化失司,以致湿浊上犯所致;同时,患者口腔疼痛、伸舌困难,究其根本,乃阴液亏耗,虚火上炎,与内停之痰湿搏结于咽喉。
综观本案,其核心病机以肺胃气阴两虚为本,痰湿内蕴、虚火夹毒为标。治疗上当以扶正祛邪为总纲,益气养阴、润肺和胃以固其本,化痰散结、清热利咽以治其标。故以麦门冬汤合玄麦甘桔汤为底方化裁。方中重用麦冬,滋肺胃之阴且清虚火;人参须、白术益气健脾,助津液生化,疏布全身,运用培土生金法达到扶脾益肺之效;制半夏、干姜、竹茹、枇杷叶降逆和胃,调和气机,此乃辛开苦降之法,旨在化解湿浊,改善纳差与多涎;玄参、浙贝母、青连翘、桔梗,起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利咽止痛之效;阿胶珠滋阴养血,兼可宁神;六神曲健胃消食。全方配伍,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之效,使邪去正安。二诊时,症去大半,酌加花生衣提升血小板,增入鹿角胶温阳填精,与阿胶珠相须为用,寓“阳中求阴”之意,达精血同补之效。
前一篇:漫步在“有灵”的药用树木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