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说“更年”

(2025-11-17 14:27:39)

中医说“更年”

时间:2025-11-0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朱光

 

“更年”在医学上特指“更年期”,是人体由成年期向老年期过渡的时期。女性更年期多在45~55岁,男性则多在55~65岁。对于女性而言,这是一个从生殖期过渡到非生殖期的自然生理阶段,身体因“秩序”调整而大都会出现各种不适,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俗称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虽无此名,但有许多相关记述,并积累有丰富的调治经验。现结合文献加以梳理分析。

“更年”之病征

更年期出现的异常,形式多样,且因人而异,但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月经紊乱‌: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持续时间长,经量增多或减少,渐至闭经。

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常在胸部、颈部和面部感觉到热意,并伴有皮肤发红、出汗,汗后又有畏寒感。

精神神经症状: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烦躁易怒,焦虑不安;部分有抑郁倾向,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倦怠感等。

其他还可见泌尿生殖道萎缩、干涩,以及骨质疏松等改变。

本病在中医学中被划入“经断前后诸证”或“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临证常见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腰背酸痛、手足心热,常伴有月经紊乱等。涉及的病证也与“脏躁”“百合病”“郁证”等相关联。如《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郁证则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临床特征。

“更年”之病机

中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与肾气衰减、阴阳失调密切相关,并常伴有肝、心、脾等多脏腑功能失调,总体属于本虚标实。

在脏腑学说中,肾的功能主要有四:一藏精,主生殖、生长与发育;二主水液代谢;三主纳气;四主骨生髓。肾与全身官窍、肢体的联系体现为: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液为唾,在志为恐,且腰为肾之府。

肾所藏之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维持生长发育、生殖机能及脏腑功能的一切有形精微物质的总称;狭义之精,则特指禀受于父母、藏于肾中、主司生殖繁衍的生殖之精,又称“先天之精”。因其所藏为先天之精,故肾被誉为“先天之本”。

此外,生殖之精与“天癸”密切相关。天癸是随肾中精气充盈至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亦称“无形之水”。在天癸的促发下,男子约二八(16岁)天癸至而精气溢泻,女子约二七(14岁)天癸至而月事以时下,从而具备生殖能力。

此外,肾为冲任二脉之本。冲任二脉同起于胞宫,其中冲脉上行于头、下行于足,贯穿全身,为“十二经脉之海”,能调节和汇聚脏腑气血,使胞宫血海充盈;任脉行于身前正中,总司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主持精、血、津液。在肾气的主导与天癸的促动下,冲任二脉将精血输注于胞宫,从而化为月经以时下,或孕育胎儿。

人的自然衰老是肾中精气渐亏的反映。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在这一时期,人体各脏腑功能,尤其是肾中精气,均呈衰减态势。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导致女性经量减少、经期紊乱;二是使依赖肾阴滋养与肾阳温煦的其他脏腑相继出现功能障碍。

若病机属肝肾阴虚、髓海失养,可见头晕耳鸣;若属心肾阴虚、心神失养,则见心悸不安。此两类证候皆可因阴虚不能制阳,导致虚火内扰,共见烘热汗出、失眠多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症。若病机属心肾阳虚或脾肾阳虚,可见心悸不安,或脘腹胀满,并伴有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畏寒肢冷等虚寒之象。若为心肾不交,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不能下煦于肾,可见怔忡、虚烦不寐、健忘多梦等症。若肝体失柔,疏泄功能失调,太过则急躁易怒,不及则烦闷抑郁。此外,若思虑过度,易损伤心脾,以致神失所养,可见心神不宁、悲忧善哭等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主要由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发。该阶段因机体内环境变化,常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然而,这本质上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多数情况表明,即使不加干预,相关症状也大都能随身体自身的调节与适应而逐渐缓解并消失。

“更年”之调治

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处理,中医是在“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则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来实现的。

至于其辨证分型,目前的论治方案并不一致,可以见及的分型有:肾阴虚型,治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加减;肾阳虚型,治以右归丸、二仙汤加减;肾阴阳俱虚型,治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减;肝气郁结型,治以逍遥散加减;肝郁化火型,治以丹栀逍遥散加减;心肾不交型,治以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六味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附子理中汤加减;阴虚肝旺型,治以杞菊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脾虚湿盛型,治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痰瘀互结型,治以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气血两虚型,治以八珍汤加减;冲任失调型,治以乌鸡白凤丸加减,等等。

基于丰富的临床阅历,一些名老中医对本病的调治总结出独到的经验,如中医大家焦树德创制的挹神汤(生石决明、龙骨、牡蛎、生地黄、白芍、香附、炒黄芩、夜交藤、茯神、远志、白蒺藜、炒酸枣仁、合欢花),意在养阴柔肝、潜阳安神、交通心肾。若面白无华者,加入当归、阿胶;头晕较重者,加入泽泻、钩藤;悒悒不乐、精神不振者,加厚朴花、玫瑰花、佛手,并予合欢花增量;多梦者,加川黄连、竹叶、莲子心、灯心草;心悸不宁者,加麦冬、丹参、柏子仁;急躁易怒者,加生赭石、灵磁石;口苦口渴、舌红目赤、大便干结者,加龙胆草、青黛、芦荟、木通,并增加生地黄、黄芩用量;消化不良、四肢倦怠者,加炒白术、龙眼肉、芡实;大便溏泄者,加肉豆蔻、车前子,并去生地黄;失眠较重者,加生赭石,并加大炒酸枣仁的用量。

另外,如国医大师张磊以滋阴潜阳、宁心安神为法,以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三方合一组创的眠安汤(百合、麦冬、炒酸枣仁、龙骨、牡蛎、小麦、生地黄、茯神、竹叶、灯心草、胆南星、甘草、大枣);国医大师段亚亭以调补阴阳、滋阴涵阳为法,组创的更年汤(生地黄、麦冬、枣皮、丹皮、知母、黄柏、淫羊藿、巴戟天、仙茅、甘草);国医大师韩明向以滋补肝肾、养血柔肝为法,用二至丸合一贯煎加减组方(女贞子、墨旱莲、熟地黄、麦冬、当归、枸杞、丹皮、柴胡、酸枣仁、白芍、桑椹、淫羊藿、麻黄根);北京名医刘奉五以滋肾养肝、清热平肝、活血调经为法,组创的清眩平肝汤(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桑叶、菊花、黄芩、女贞子、墨旱莲、红花、牛膝);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陈潮祖以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为法,以小柴胡汤、桂枝汤、五苓散三方合一组创的柴桂五苓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桂枝、白芍、白术、茯苓、泽泻、牡丹皮、牡蛎、甘草、生姜、大枣);广东肇庆名医梁剑波以养心、益阴、安神、镇潜为法,组创的更年康汤(玄参、丹参、党参、茯苓、浮小麦、白芍、柏子仁、炒枣仁、五味子、桔梗、远志、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元胡、龙骨、牡蛎);江苏名医姚寓晨以益气补肾、调理阴阳为法,组创的益肾菟地汤(菟丝子、生地黄、熟地黄、仙灵脾、炒黄柏、知母、巴戟天、丹参、白芍);河南名医庞清治以清热祛湿、解郁安神、兼以补脾为法,组创的庞氏更年安汤(黄柏、知母、杭菊花、蝉蜕、节菖蒲、酸枣仁、郁金、车前草、茯苓、焦山楂、枳壳、小麦、大枣、甘草),等等。

还有一些经验方已作为成药被广泛应用,如更年安丸(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仙茅、牡丹皮、五味子、泽泻、茯苓、磁石、珍珠母、首乌藤、制何首乌、钩藤、浮小麦),功可滋阴清热、除烦安神;益肾更年康(柴胡、当归、丹参、茯神、白芍、夜交藤、白术、黄精、肉苁蓉、仙茅、茺蔚子、菟丝子、女贞子、柏子仁、仙灵脾、五味子、陈皮、木香、莱菔子、柯子、合欢花、甘草、浮小麦、川芎、枣仁、珍珠母、狗脊),功可滋阴润燥、除烦解郁、补益脾肾;更年片(生熟地黄、麦冬、玄参、泽泻、牡丹皮、磁石、仙茅酒、茯苓、五味子、珍珠母、钩藤等),功可除烦安神、滋阴清热;更年乐片(淫羊藿、牡蛎、知母、金樱子、黄柏、车前子、人参、桑椹、当归、核桃仁、鹿茸、补骨脂、续断、首乌藤、白芍、制首乌、牛膝、熟地黄、甘草),功可养心益肾、调补冲任,等等。(朱光  河南中医药大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