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食饮起居中的养心之法
(2025-11-11 04:08:57)
立冬食饮起居中的养心之法
摘自2025-11-10中国中医药报
黄遂和 广东省中医院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意味着阳气渐藏,寒气始盛,人与自然天人相应,人之阳气,气血亦随之内收。《血证论》云:“心为火脏,烛照万物。”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寒冷天气会使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因此冬季是养护心脑血管的关键时期。
饮食养心,以下分享3款养心汤。
益气养心汤
材料:红枣5~6枚,枸杞子5克,茯苓10克,黄芪5克,山药10克,党参10克,猪心半个,瘦肉2两,生姜2片,盐适量。
适应人群:特别适合长期熬夜,思虑过度,出现心悸头晕,精神不振,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等气血两虚症状者。健康人士亦可饮用,作为日常调养。
温阳养心汤
材料:羊肉300~500克,当归10~15克,生姜75克,黄酒150毫升,红枣7~8枚,枸杞子一把,白胡椒末、盐适量。
适应人群:适用于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心胸闷痛、气短乏力,辨证为心阳不足、寒凝心脉者。
活血养心汤
材料:鸡1只,田七15克切片,丹参10克,黄芪10g,当归5克,桂圆肉10克,红枣7~8枚,生姜数片,小葱一段,盐适量。
适应人群:适用于心胸刺痛,痛处固定,心悸心慌,夜寐多梦,且唇色紫暗,舌有瘀斑,辨证为心阳不足兼瘀血痹阻者。
起居养心
立冬寒邪易伤心阳,低温加重心脏负担,轻则出现疲倦、气短、心悸、失眠等症状,严重则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等。《内经》中指出,冬三月起居作息要早卧晚起,为了避免早晚低温寒气影响心脏功能。下面介绍一日三时养心法,助您立冬御寒养心。
晨起拍打通心络
清晨是阳气初生,气血开始旺盛的时段,拍打心经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清除“垃圾”。拍打部位为手少阴心经,位于两侧手臂内侧后缘,起床后进行为佳。
动作要点:感觉微热、舒畅即可,无需用力过猛。左右手臂各拍打5~10分钟。如果遇到有酸、麻、胀痛的部位,可以稍作停留,轻柔按揉片刻。
功效:振精神,解胸闷、心慌,增强心脏功能,让您清晨醒来后头脑清爽,精力充沛。
午间小憩养心阳
午时是心经气血最旺盛的时辰,阴阳交接。小憩片刻,有助于心阳的潜藏与修复,收敛心火,滋养心阴,达到阴平阳秘。
功效:预防午后精力不济,改善精神状态,对于稳定血压,舒缓情绪,增强记忆力都大有裨益。
睡前泡脚敛心火
火分为“君火”与“相火”,君相二火是一体两用,君火在心,为五脏六腑阳气之用;相火藏肾,为五脏六腑阳气之根。君相二火协同配合,有序升降,方能温煦脏腑,长养气血,交通经络,推动机体各项功能活动。若心火过旺,不能潜降为相火,则为虚火上浮,心肾不交,从而出现心烦、不寐、多梦等症状。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睡前泡脚,将“心火”向下引导,回归本位,即引火归元、交通心肾,从而达到安神,助眠。泡脚按摩涌泉。若素体阳虚,可以加入桂枝、艾叶加强温通经络的作用。
功效:改善手脚冰凉症状,缓解疲劳与精神紧张,显著提升睡眠质量,改善夜间心悸、心神不宁、多梦、健忘诸症,让心神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养。
运动
冬季运动不宜大汗淋漓,以促进气血流通为目的。可选择八段锦、时散步、晒太阳。每次活动30分钟,以微发热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外泄。
情志调摄
冬季易出现情绪低落,建议在天气晴朗时多晒背部,有助于振奋阳气。平时阅读、听舒缓音乐保持心境平和。尽量免争吵、少焦虑,心神安宁,以利体内阳气的潜藏与养护。
摘自2025-11-10中国中医药报
黄遂和 广东省中医院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意味着阳气渐藏,寒气始盛,人与自然天人相应,人之阳气,气血亦随之内收。《血证论》云:“心为火脏,烛照万物。”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寒冷天气会使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因此冬季是养护心脑血管的关键时期。
饮食养心,以下分享3款养心汤。
益气养心汤
材料:红枣5~6枚,枸杞子5克,茯苓10克,黄芪5克,山药10克,党参10克,猪心半个,瘦肉2两,生姜2片,盐适量。
适应人群:特别适合长期熬夜,思虑过度,出现心悸头晕,精神不振,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等气血两虚症状者。健康人士亦可饮用,作为日常调养。
温阳养心汤
材料:羊肉300~500克,当归10~15克,生姜75克,黄酒150毫升,红枣7~8枚,枸杞子一把,白胡椒末、盐适量。
适应人群:适用于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心胸闷痛、气短乏力,辨证为心阳不足、寒凝心脉者。
活血养心汤
材料:鸡1只,田七15克切片,丹参10克,黄芪10g,当归5克,桂圆肉10克,红枣7~8枚,生姜数片,小葱一段,盐适量。
适应人群:适用于心胸刺痛,痛处固定,心悸心慌,夜寐多梦,且唇色紫暗,舌有瘀斑,辨证为心阳不足兼瘀血痹阻者。
起居养心
立冬寒邪易伤心阳,低温加重心脏负担,轻则出现疲倦、气短、心悸、失眠等症状,严重则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等。《内经》中指出,冬三月起居作息要早卧晚起,为了避免早晚低温寒气影响心脏功能。下面介绍一日三时养心法,助您立冬御寒养心。
晨起拍打通心络
清晨是阳气初生,气血开始旺盛的时段,拍打心经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清除“垃圾”。拍打部位为手少阴心经,位于两侧手臂内侧后缘,起床后进行为佳。
动作要点:感觉微热、舒畅即可,无需用力过猛。左右手臂各拍打5~10分钟。如果遇到有酸、麻、胀痛的部位,可以稍作停留,轻柔按揉片刻。
功效:振精神,解胸闷、心慌,增强心脏功能,让您清晨醒来后头脑清爽,精力充沛。
午间小憩养心阳
午时是心经气血最旺盛的时辰,阴阳交接。小憩片刻,有助于心阳的潜藏与修复,收敛心火,滋养心阴,达到阴平阳秘。
功效:预防午后精力不济,改善精神状态,对于稳定血压,舒缓情绪,增强记忆力都大有裨益。
睡前泡脚敛心火
火分为“君火”与“相火”,君相二火是一体两用,君火在心,为五脏六腑阳气之用;相火藏肾,为五脏六腑阳气之根。君相二火协同配合,有序升降,方能温煦脏腑,长养气血,交通经络,推动机体各项功能活动。若心火过旺,不能潜降为相火,则为虚火上浮,心肾不交,从而出现心烦、不寐、多梦等症状。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睡前泡脚,将“心火”向下引导,回归本位,即引火归元、交通心肾,从而达到安神,助眠。泡脚按摩涌泉。若素体阳虚,可以加入桂枝、艾叶加强温通经络的作用。
功效:改善手脚冰凉症状,缓解疲劳与精神紧张,显著提升睡眠质量,改善夜间心悸、心神不宁、多梦、健忘诸症,让心神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养。
藏阳气
阳气“小火炉”,冬寒冷,火炉多“蓄热”才能抵御寒气。冬天熬夜、频繁受冻,把火炉的火苗往外拔,来年春天容易没力气、怕冷。
藏精气
精气“储备粮”,就像植物冬天把养分藏在根部。冬天新陈代谢慢,是攒精气的好时候,过度劳累、精气耗光,来年会没精神、抵抗力下降。
畅情志
冬天短夜长,情绪低落、想得多。“畅情志”让心态静下来,别焦虑,情绪内耗会耗损阳气和精气。
如何养?
起居
建议早卧晚起,夜晚十点前入睡,气温回升时再起床。此举有助于规避清晨寒气,防寒邪侵袭人体。
饮食
冬季饮食“温补而不燥热,滋阴而不寒凉”的原则,强机体御寒能力,避免内火滋生,调护脾胃、促进营养吸收,储备能量。少冷寒摄入,若食用海鲜、可搭配生姜、紫苏等温中散寒的调料,以平衡食性。
1.羊肉萝卜汤
材料:带骨羊肉500克,白萝卜1根,生姜5片,葱段2段,白胡椒少许。
功效:羊肉温中暖下、补益阳气,白萝卜消食化痰,二者搭配补而不腻,有助于身体保暖,不易引起上火。
2.当归黄芪炖鸡
材料:老母鸡半只,当归5克,黄芪10克,红枣4颗,枸杞子少许。
功效:黄芪补气固表,当归养血和血,鸡肉具有温中益气的作用。此汤适合冬季体虚乏力、面色无华者食用,可增强体质,补充能量。
3.栗子小米粥
材料:小米100克,去壳栗子8~10颗,山药1小段。
功效:小米、山药健脾益胃,栗子补肾强筋。该粥品性味平和,可作为早餐或晚餐,有助脾胃运化,亦不易造成消化负担。
立冬节气阳气潜藏,此时人体气血随之内收,养生重在御寒保暖、滋阴潜阳。红糖姜枣茶以生姜之辛驱散寒邪,红枣之甘滋养气血,红糖之温补中活血,三者相辅相成,能有效温散寒邪、健脾益血、固护脾胃,助您温暖过冬。
材料:老姜20克,红枣30~40克,红糖4~6块。
做法:1.老姜连皮用细盐搓洗干净,切细丝备用。红枣洗净去核切厚片。
2.红枣片放入无油无水的炒锅中,用小火慢焙至边缘微焦、散发枣香。
小贴士:1.红枣经炒制后温养效果更佳,且不易生湿。
2.若风寒较重,可加葱白2段同煮;若气血偏虚,可添桂圆肉5~8粒。
阳气“小火炉”,冬寒冷,火炉多“蓄热”才能抵御寒气。冬天熬夜、频繁受冻,把火炉的火苗往外拔,来年春天容易没力气、怕冷。
藏精气
精气“储备粮”,就像植物冬天把养分藏在根部。冬天新陈代谢慢,是攒精气的好时候,过度劳累、精气耗光,来年会没精神、抵抗力下降。
畅情志
冬天短夜长,情绪低落、想得多。“畅情志”让心态静下来,别焦虑,情绪内耗会耗损阳气和精气。
如何养?
起居
建议早卧晚起,夜晚十点前入睡,气温回升时再起床。此举有助于规避清晨寒气,防寒邪侵袭人体。
饮食
冬季饮食“温补而不燥热,滋阴而不寒凉”的原则,强机体御寒能力,避免内火滋生,调护脾胃、促进营养吸收,储备能量。少冷寒摄入,若食用海鲜、可搭配生姜、紫苏等温中散寒的调料,以平衡食性。
1.羊肉萝卜汤
材料:带骨羊肉500克,白萝卜1根,生姜5片,葱段2段,白胡椒少许。
功效:羊肉温中暖下、补益阳气,白萝卜消食化痰,二者搭配补而不腻,有助于身体保暖,不易引起上火。
2.当归黄芪炖鸡
材料:老母鸡半只,当归5克,黄芪10克,红枣4颗,枸杞子少许。
功效:黄芪补气固表,当归养血和血,鸡肉具有温中益气的作用。此汤适合冬季体虚乏力、面色无华者食用,可增强体质,补充能量。
3.栗子小米粥
材料:小米100克,去壳栗子8~10颗,山药1小段。
功效:小米、山药健脾益胃,栗子补肾强筋。该粥品性味平和,可作为早餐或晚餐,有助脾胃运化,亦不易造成消化负担。
立冬节气阳气潜藏,此时人体气血随之内收,养生重在御寒保暖、滋阴潜阳。红糖姜枣茶以生姜之辛驱散寒邪,红枣之甘滋养气血,红糖之温补中活血,三者相辅相成,能有效温散寒邪、健脾益血、固护脾胃,助您温暖过冬。
材料:老姜20克,红枣30~40克,红糖4~6块。
做法:1.老姜连皮用细盐搓洗干净,切细丝备用。红枣洗净去核切厚片。
2.红枣片放入无油无水的炒锅中,用小火慢焙至边缘微焦、散发枣香。
小贴士:1.红枣经炒制后温养效果更佳,且不易生湿。
2.若风寒较重,可加葱白2段同煮;若气血偏虚,可添桂圆肉5~8粒。
运动
冬季运动不宜大汗淋漓,以促进气血流通为目的。可选择八段锦、时散步、晒太阳。每次活动30分钟,以微发热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外泄。
情志调摄
冬季易出现情绪低落,建议在天气晴朗时多晒背部,有助于振奋阳气。平时阅读、听舒缓音乐保持心境平和。尽量免争吵、少焦虑,心神安宁,以利体内阳气的潜藏与养护。
前一篇:诗词赏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