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生命之“形”探微
(2025-10-30 08:05:05)
《黄帝内经》生命之“形”探微
摘自2025-10-27中国中医药报
刘晨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形”是中医关于人体结构及其生命规律的概念。从中医发生学视角溯源,中医理论的构建,事实上和逻辑上是肇始于人的形体,是人形体的医疗需求,然后逐步积累、深入、升华而构筑起中医学理论体系。
正由于此,“形”成为《黄帝内经》探究人体生命规律的核心,对此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的论述,可谓意境深泛,实有阐发探微之必要。
《内经》中“形”的含义
“形”字涵义丰富,诸如形态、形状、形势、形容等。其最主要常见的组词义是形体,指事物、物体存在的形状、形态及其结构,是能被感官觉察到的一切有形之物(质、器);就人体而言,则指人的有形实体—躯体形骸。
《内经》中“形”是对构成躯体实质结构的概括,所指就是人的有形之体。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素问•保命全形论》等中的“形”就是指人的形体。
人体生命活动复杂精妙,需要机体各类别形体协同参与。通常依据“由相同或相似的器物组成,表现出一定的体征形态,具有相同功能和生命特征的组织结构”这一原则对形体进行分类。综观《内经》大体将形体分为两类:广义的形体,泛指人的躯体(身形与体征),包括头面(含官窍)、颈项、躯干、四肢、脏腑等,是有固定形质结构的组织器官;狭义的形体,是指有特定含义的筋、脉、肉、皮、骨等“五体”,是构成躯体身形的五种基本要素,分属于五脏。
如《灵枢•本脏》所言:“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意指人的形体是有一定形状的客观实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灵枢•经脉》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之述,说明人体脏腑、诸窍、精、气、血等都是由气聚而成的有形之质。
另外,《内经》中“形”还有“容貌、容色”“情势、形势”“显露、表现”等随语境不同的语义运用。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的形就是“容貌、外貌”意;《素问•调经论》“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素问•脉要精微论》“病形何如”中的形即为“表现、显露”之意。这些都反映出《内经》中“形”意的繁杂。
《内经》中“形”的本质
《内经》中“形”的本质是人体有生命活力的、有稳定形状(态)、有相应空间序列、按时发挥功能的实质结构,是实质结构、形态、功能的统一体;实质结构、形态、功能构成生命之“形”的三要素。如果仅为有形之质,而无功能活力,则非中医之“形”。不同类别的形体,都是人体“生化”功能的载体,人的生命依附形体而存在,形体时刻进行着、反映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诚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同时,生命活动为形体提供营养、传递信息和调控统摄。形的物化属性和气化特征,造就了人体“形”的众多属性,诸如:物质性、多样性、层次性、可识别性、整体联系性,功能性、记忆性、时限性等。反映出“形”所蕴含义的复杂。
形体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实质结构,而且具有生命活动气化之象,是生命现象的呈现。形体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生命活动,生命的气化功能影响着形体。形体与气、神相互依存关联,一源三歧;“形归气”,形寓气,形含神。对形体(质、器)的认识不能仅限于实质结构,需要考虑对其具有影响作用的各类因素,如生命气化功能的拥有和协调、能量的盈耗、信息的记取等,才能完整诠释。
为此,《内经》中对形体的讨论不囿于实体结构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整体的功能角度来进行阐述。
《内经》中“形”的发微
不同类别形体之间随生命活动需要,进行着与生俱来的天然协同、精妙配合。这些不同类别的形体,由于结构的差异,生命活动时需要发挥的作用不一,而有着不同的功能,成为决定脏腑、五体等形体功能的基础。
直观显见其功能,大多源自古代解剖认识。形体在生命活动中,依据结构特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肺司呼吸、心合血脉、胃为水谷之海、大肠为传导之官等。说明形体的组织结构特点与生命活动的功能有本能的内在关联,是形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需要,决定了它的功能。这些形体所具有的对应功能,大多较为直观,与现代解剖认识基本相同,易于理解。
整体联动功能是指,人的生命活动不是单个形体结构,独自完成的,需要多个甚至所有形体的共同参与,这就要求形体间相互协调有序地进行联络配合。
诚如《素问•灵兰秘典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等所言。这一特征支撑起中医理论的整体观,使中医对生命的认识独具一帜。
智慧调节功能是指,人的形体活动,受体内神机的主宰、调控,使之连续有序地进行,并能诚守生命之需,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本来的序列空间,按时、及时履行所肩负的责任。
在其过程中,获得生命的信息,以保障生命免受伤害。及时调节混乱、弱化或亢进的功能,使之趋于稳健。越来越多的观察研究发现,形体有天然的智慧和记忆能力,有自我调节进行修复的天赋。
形体结构记忆能力的内在机理,与人体的整体性、系统性、经络的联络、形体终端捕获信息与脑神中心存储加工等有关。
《灵枢•本神》中“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早有涉及。其实,其他脏腑、五体同样有智慧记忆能力。如现今研究发现“肠道存在脑肠轴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记忆能力”,器官移植后出现的“记忆(性格、爱好)”传给现象等。对形体智慧记忆能力的明确,拓展了对生命活动的认识,为临床思维提供了新的路径。
人的形体及其功能是生命医学关注的核心话题,其内在机理是形体结构理论需要阐明的关键问题。加强对《内经》生命之“形”理论的挖掘和阐发,揭示尚未被感知的有关理论,拓展相关认知,构建起中医形体结构理论学,有利于加深对形体结构的认识,有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和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为人
摘自2025-10-27中国中医药报
刘晨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形”是中医关于人体结构及其生命规律的概念。从中医发生学视角溯源,中医理论的构建,事实上和逻辑上是肇始于人的形体,是人形体的医疗需求,然后逐步积累、深入、升华而构筑起中医学理论体系。
正由于此,“形”成为《黄帝内经》探究人体生命规律的核心,对此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的论述,可谓意境深泛,实有阐发探微之必要。
《内经》中“形”的含义
“形”字涵义丰富,诸如形态、形状、形势、形容等。其最主要常见的组词义是形体,指事物、物体存在的形状、形态及其结构,是能被感官觉察到的一切有形之物(质、器);就人体而言,则指人的有形实体—躯体形骸。
《内经》中“形”是对构成躯体实质结构的概括,所指就是人的有形之体。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素问•保命全形论》等中的“形”就是指人的形体。
人体生命活动复杂精妙,需要机体各类别形体协同参与。通常依据“由相同或相似的器物组成,表现出一定的体征形态,具有相同功能和生命特征的组织结构”这一原则对形体进行分类。综观《内经》大体将形体分为两类:广义的形体,泛指人的躯体(身形与体征),包括头面(含官窍)、颈项、躯干、四肢、脏腑等,是有固定形质结构的组织器官;狭义的形体,是指有特定含义的筋、脉、肉、皮、骨等“五体”,是构成躯体身形的五种基本要素,分属于五脏。
如《灵枢•本脏》所言:“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意指人的形体是有一定形状的客观实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灵枢•经脉》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之述,说明人体脏腑、诸窍、精、气、血等都是由气聚而成的有形之质。
另外,《内经》中“形”还有“容貌、容色”“情势、形势”“显露、表现”等随语境不同的语义运用。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的形就是“容貌、外貌”意;《素问•调经论》“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素问•脉要精微论》“病形何如”中的形即为“表现、显露”之意。这些都反映出《内经》中“形”意的繁杂。
《内经》中“形”的本质
《内经》中“形”的本质是人体有生命活力的、有稳定形状(态)、有相应空间序列、按时发挥功能的实质结构,是实质结构、形态、功能的统一体;实质结构、形态、功能构成生命之“形”的三要素。如果仅为有形之质,而无功能活力,则非中医之“形”。不同类别的形体,都是人体“生化”功能的载体,人的生命依附形体而存在,形体时刻进行着、反映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诚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同时,生命活动为形体提供营养、传递信息和调控统摄。形的物化属性和气化特征,造就了人体“形”的众多属性,诸如:物质性、多样性、层次性、可识别性、整体联系性,功能性、记忆性、时限性等。反映出“形”所蕴含义的复杂。
形体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实质结构,而且具有生命活动气化之象,是生命现象的呈现。形体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生命活动,生命的气化功能影响着形体。形体与气、神相互依存关联,一源三歧;“形归气”,形寓气,形含神。对形体(质、器)的认识不能仅限于实质结构,需要考虑对其具有影响作用的各类因素,如生命气化功能的拥有和协调、能量的盈耗、信息的记取等,才能完整诠释。
为此,《内经》中对形体的讨论不囿于实体结构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整体的功能角度来进行阐述。
《内经》中“形”的发微
不同类别形体之间随生命活动需要,进行着与生俱来的天然协同、精妙配合。这些不同类别的形体,由于结构的差异,生命活动时需要发挥的作用不一,而有着不同的功能,成为决定脏腑、五体等形体功能的基础。
直观显见其功能,大多源自古代解剖认识。形体在生命活动中,依据结构特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肺司呼吸、心合血脉、胃为水谷之海、大肠为传导之官等。说明形体的组织结构特点与生命活动的功能有本能的内在关联,是形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需要,决定了它的功能。这些形体所具有的对应功能,大多较为直观,与现代解剖认识基本相同,易于理解。
整体联动功能是指,人的生命活动不是单个形体结构,独自完成的,需要多个甚至所有形体的共同参与,这就要求形体间相互协调有序地进行联络配合。
诚如《素问•灵兰秘典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等所言。这一特征支撑起中医理论的整体观,使中医对生命的认识独具一帜。
智慧调节功能是指,人的形体活动,受体内神机的主宰、调控,使之连续有序地进行,并能诚守生命之需,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本来的序列空间,按时、及时履行所肩负的责任。
在其过程中,获得生命的信息,以保障生命免受伤害。及时调节混乱、弱化或亢进的功能,使之趋于稳健。越来越多的观察研究发现,形体有天然的智慧和记忆能力,有自我调节进行修复的天赋。
形体结构记忆能力的内在机理,与人体的整体性、系统性、经络的联络、形体终端捕获信息与脑神中心存储加工等有关。
《灵枢•本神》中“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早有涉及。其实,其他脏腑、五体同样有智慧记忆能力。如现今研究发现“肠道存在脑肠轴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记忆能力”,器官移植后出现的“记忆(性格、爱好)”传给现象等。对形体智慧记忆能力的明确,拓展了对生命活动的认识,为临床思维提供了新的路径。
人的形体及其功能是生命医学关注的核心话题,其内在机理是形体结构理论需要阐明的关键问题。加强对《内经》生命之“形”理论的挖掘和阐发,揭示尚未被感知的有关理论,拓展相关认知,构建起中医形体结构理论学,有利于加深对形体结构的认识,有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和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为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