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类方浅说
(2025-10-30 04:35:39)
白虎汤类方浅说
摘自2025-10-29中国中医药报
闫云科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中医医院
白虎汤由石膏60~100g、知母15~30g、甘草6~15g、粳米50g组成,加人参为白虎加人参汤。煎30分钟,取约600ml,分早、午、晚三次服。白虎汤为清解燥热之方,使用时以大热、大汗、大渴、大烦、脉洪大有力为目标。究之临床,不必悉具,且“四大”并见者少,其中以大渴、脉洪有力为要;若脉洪数,或洪大无力则为白虎加人参汤证也。
发热,系机体抗邪之反应。外邪侵袭肌表,宜发汗解表以散热;邪在胃家,当攻下导滞以泻热;若邪热既不在太阳,亦不在胃腑,而是以胸为中心,弥漫全身,则是所谓阳明经证。症见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热不退,轻则心烦,重则神昏、谵语、遗尿,四末厥冷,或四肢肌肤不热而胸部灼烙,且伴有面赤而垢,声重气粗,口不仁(语言不利),口臭,小便短赤,舌质红,干燥少苔或苔黄燥,或干黑有芒刺,此非白虎汤清解不能退也。石膏甘寒,为本方君药。不论伤寒、杂病,凡发热汗出、心烦思冷属里热、燥热者,便可使用。下列三例验案详述之。
案一 产后发热
罗某,40岁,本家境欠丰,子女众多,40岁复妊娠,产后体质虚弱,为风寒所袭。初发热恶寒,头痛骨楚,某医注射安乃近以治,汗大出而热不退,恶寒停止而恶热开始,虽解衣揭被,仍呼热甚,五内俱沸,大渴引饮,昼夜四壶,渴犹不解。翌日中午,邀余出诊,患者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头汗蒸蒸,舌红少津,脉象洪数。此太阳病汗不得法,致邪传经入里,白虎加人参汤证是也。拟:党参15g,石膏30g,知母10g,甘草6g,粳米30g。
彼虑中药不能速效,不欲购药。此前,余尚无用此汤之经验,然观其状,确与白虎加人参汤证吻合,故力保速效,劝其快服,并晓之不治则阳明液亏,厥阴风动,变证将生之害,若城门失火,必殃及池鱼。患者疑信参半,勉强服之。
日晡,热未再增,口渴亦减。至暮,热渐减退。迨凌晨,身凉神爽矣。此1969年冬季之事也。
案二 崩漏
郎某,47岁。经来月余不止,于2022年8月16日来诊。面色微红,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询知三年来,月经或一月一汛,或两三月一潮,且量少,一般行经两三日。然6月份行经10余日,此届7月14日汛,至今33日矣。初量多色鲜,后量减,淋漓不净,少腹不痛,身烘热,手心烫,胃纳好,口干思冷,小便黄赤,大便干燥,三日一行。切得脉象沉滑略数,腹无压痛。持2020年化验单,提示雌激素水平低;近期B超报告单显示,子宫宫体6.0cm×4.5cm,内膜厚1cm,前壁浆膜下肌瘤1.5cm×1.2cm。
夫月经一事,上应太阴,下应潮汐,若六淫不侵,七情无伤,藏统适宜,自能月月守信,启闭自如,断无山岳暴崩、屋顶渗漏之生。今岁少阳司天,病初,主气、客气皆少阳相火,三火炽盛,故崩漏不止。刻下热、渴、汗(红汗)、脉滑数皆显,舍白虎奚为。以其下血日久,津血亏虚,加党参投之。拟:党参10g,石膏60g,知母30g,甘草10g,粳米50g。2剂。
白虎一吼成秋,热意顿消。一剂减,二剂止。以其大便干燥,拟竹叶石膏汤加生地黄善后之。11月3日,微信询知,10月11日经讯,量不多,7日自止。
案三 鼻衄
樊某,6岁,活泼可爱,唯三五日鼻衄一次,已历年余。量多色鲜,用纱布或棉花填塞、冷水敷额,其血可止。医做血液检查,皆无异常,家长微信求治。
屏幕所见明眸皓齿,丹唇红舌,苔少薄白。询知消谷善饥,睡前不食则难以入寐,常口渴欲饮、喜冷,且少饮衄益频。自幼大便艰难,数日一行,经治疗可日一便,仍干燥费时。头汗绵绵,寐后尤甚。
观其病症,胃家实也。分析其因,应是表热未解,传里而成,所谓太阳阳明也。阳明多气多血之腑,其口渴思饮、喜冷、消谷、多汗、便难,知燥热炽盛,逼血妄行,是以衄作。治当用白虎汤清解阳明,泻热存阴。或问,既为胃家实,何不承气以治?曰:表热传里之太阳阳明,与胃有食积之正阳阳明,虽俱属实证,然有不同。白虎汤证属燥热,以大渴引饮、脉洪大为特点,承气汤证则以宿食、腹痛拒压为特点,是其别也。拟:石膏30g,知母10g,甘草10g,生地黄15g,粳米30g。3剂。
居月余,因新冠发热相询,知孩未衄。
摘自2025-10-29中国中医药报
闫云科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中医医院
白虎汤由石膏60~100g、知母15~30g、甘草6~15g、粳米50g组成,加人参为白虎加人参汤。煎30分钟,取约600ml,分早、午、晚三次服。白虎汤为清解燥热之方,使用时以大热、大汗、大渴、大烦、脉洪大有力为目标。究之临床,不必悉具,且“四大”并见者少,其中以大渴、脉洪有力为要;若脉洪数,或洪大无力则为白虎加人参汤证也。
发热,系机体抗邪之反应。外邪侵袭肌表,宜发汗解表以散热;邪在胃家,当攻下导滞以泻热;若邪热既不在太阳,亦不在胃腑,而是以胸为中心,弥漫全身,则是所谓阳明经证。症见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热不退,轻则心烦,重则神昏、谵语、遗尿,四末厥冷,或四肢肌肤不热而胸部灼烙,且伴有面赤而垢,声重气粗,口不仁(语言不利),口臭,小便短赤,舌质红,干燥少苔或苔黄燥,或干黑有芒刺,此非白虎汤清解不能退也。石膏甘寒,为本方君药。不论伤寒、杂病,凡发热汗出、心烦思冷属里热、燥热者,便可使用。下列三例验案详述之。
案一 产后发热
罗某,40岁,本家境欠丰,子女众多,40岁复妊娠,产后体质虚弱,为风寒所袭。初发热恶寒,头痛骨楚,某医注射安乃近以治,汗大出而热不退,恶寒停止而恶热开始,虽解衣揭被,仍呼热甚,五内俱沸,大渴引饮,昼夜四壶,渴犹不解。翌日中午,邀余出诊,患者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头汗蒸蒸,舌红少津,脉象洪数。此太阳病汗不得法,致邪传经入里,白虎加人参汤证是也。拟:党参15g,石膏30g,知母10g,甘草6g,粳米30g。
彼虑中药不能速效,不欲购药。此前,余尚无用此汤之经验,然观其状,确与白虎加人参汤证吻合,故力保速效,劝其快服,并晓之不治则阳明液亏,厥阴风动,变证将生之害,若城门失火,必殃及池鱼。患者疑信参半,勉强服之。
日晡,热未再增,口渴亦减。至暮,热渐减退。迨凌晨,身凉神爽矣。此1969年冬季之事也。
案二 崩漏
郎某,47岁。经来月余不止,于2022年8月16日来诊。面色微红,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询知三年来,月经或一月一汛,或两三月一潮,且量少,一般行经两三日。然6月份行经10余日,此届7月14日汛,至今33日矣。初量多色鲜,后量减,淋漓不净,少腹不痛,身烘热,手心烫,胃纳好,口干思冷,小便黄赤,大便干燥,三日一行。切得脉象沉滑略数,腹无压痛。持2020年化验单,提示雌激素水平低;近期B超报告单显示,子宫宫体6.0cm×4.5cm,内膜厚1cm,前壁浆膜下肌瘤1.5cm×1.2cm。
夫月经一事,上应太阴,下应潮汐,若六淫不侵,七情无伤,藏统适宜,自能月月守信,启闭自如,断无山岳暴崩、屋顶渗漏之生。今岁少阳司天,病初,主气、客气皆少阳相火,三火炽盛,故崩漏不止。刻下热、渴、汗(红汗)、脉滑数皆显,舍白虎奚为。以其下血日久,津血亏虚,加党参投之。拟:党参10g,石膏60g,知母30g,甘草10g,粳米50g。2剂。
白虎一吼成秋,热意顿消。一剂减,二剂止。以其大便干燥,拟竹叶石膏汤加生地黄善后之。11月3日,微信询知,10月11日经讯,量不多,7日自止。
案三 鼻衄
樊某,6岁,活泼可爱,唯三五日鼻衄一次,已历年余。量多色鲜,用纱布或棉花填塞、冷水敷额,其血可止。医做血液检查,皆无异常,家长微信求治。
屏幕所见明眸皓齿,丹唇红舌,苔少薄白。询知消谷善饥,睡前不食则难以入寐,常口渴欲饮、喜冷,且少饮衄益频。自幼大便艰难,数日一行,经治疗可日一便,仍干燥费时。头汗绵绵,寐后尤甚。
观其病症,胃家实也。分析其因,应是表热未解,传里而成,所谓太阳阳明也。阳明多气多血之腑,其口渴思饮、喜冷、消谷、多汗、便难,知燥热炽盛,逼血妄行,是以衄作。治当用白虎汤清解阳明,泻热存阴。或问,既为胃家实,何不承气以治?曰:表热传里之太阳阳明,与胃有食积之正阳阳明,虽俱属实证,然有不同。白虎汤证属燥热,以大渴引饮、脉洪大为特点,承气汤证则以宿食、腹痛拒压为特点,是其别也。拟:石膏30g,知母10g,甘草10g,生地黄15g,粳米30g。3剂。
居月余,因新冠发热相询,知孩未衄。
前一篇:芫花:利水之外,可治多种顽疾
后一篇:李佃贵从浊毒论治肥胖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