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清肝法干预慢性肝病
(2025-08-28 08:53:14)薛博瑜团队
益气清肝法干预慢性肝病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慢性肝病,肝脏慢性炎症、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临床实践中,病因治疗并不能完全抑制慢性肝脏炎症、肝纤维化,部分慢性肝病仍然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南京中医药大学薛博瑜教授团队通过对慢性肝病“肝脾失养、湿热瘀郁”中医核心病机以及治法方药的研究,以益气清肝法治疗慢性肝病,运用芪珠方、芪参颗粒、柔肝颗粒、至灵菌丝、紫七软肝颗粒、清肝化毒逐瘀汤等系列方药,全病程干预慢性肝病,可改善慢性肝病的结局。
肝脾失养,湿热瘀郁
肝为罢极之本,慢性肝病患者常见乏力懒言、耐力下降、面色不荣、大便不实、舌体偏大或有齿痕、脉细等肝脾失养证候;同时,湿热疫毒、浊脂酒毒等沉积于肝,常见胁肋胀闷不适、肝体肿大、口黏腻或伴口苦、大便黏腻不爽、小便黄、舌暗、苔黄腻,甚或有黄疸等湿热瘀郁之证。
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脾虚不能运化输布水湿,痰湿内生;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炙煿、酒热,湿热痰浊壅遏肝脾,更伤中焦;或感受湿热疫毒(各类病原体),邪居于肝,日久伤肝;或久坐少动,或焦虑、抑郁,气机郁滞,三焦气化失常,气血津液运行失调,湿浊痰瘀阻滞于内;或肝气横逆,克脾伤胃;或气滞血瘀、郁久化热;终至湿热瘀郁蕴结,留着于肝。久病肝体失养,更失疏泄,脾虚更甚,胃失和降,肾失蒸化,肺失通调,五脏失养,湿热瘀郁互结更甚,疾病难愈。甚而气血水内停,发为鼓胀;湿热瘀郁着而不去,酿生癌毒,发为肝积。
治法方药
益气清肝系列方药
基于对“肝脾失养、湿热瘀郁”核心病机的认识,薛博瑜教授团队在传承全国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教授刘沈林柔肝颗粒处方以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珉紫七软肝颗粒处方的应用经验和学术思想基础上,提出益气清肝法治疗慢性肝病。
益气,主要是补益肝气、健运脾气,恒以黄芪为君药,黄芪“益元气,壮脾胃”,已病防变(肝病传脾、肝病恶变)。清肝,主要是清化胶结沉积于肝的湿热瘀毒之邪,湿热重者,药用茵陈、山栀、苦参;瘀热明显者,药用虎杖、赤芍、大黄;疫毒为主者,药用叶下珠、土茯苓、金银花;瘀毒为主者,药用紫草、水牛角、人中黄;肝脾肿大者,药用鳖甲、牡蛎、鸡内金;清肝不力当泻肝,用龙胆草;肝积恶变者,药用半枝莲、僵蚕、蜈蚣。
同时,逐渐形成以芪珠方为代表的系列方药:肝炎、肝纤维化阶段,以芪珠方(黄芪、叶下珠等)、芪参颗粒(黄芪、苦参等)为主方;肝硬化阶段,予柔肝颗粒(黄芪、三七等)、紫七软肝颗粒(黄芪、紫草等)、至灵菌丝(黄芪、虫草菌丝);肝癌阶段,以清肝化毒逐瘀汤(黄芪、鳖甲、蟾皮等)为主方。
临床疗效
不同程度改善症状、指标
薛博瑜教授团队在传承的基础上深耕中医肝病临床及基础研究,明确了益气清肝法及以芪珠方为代表的系列方药全过程干预慢性肝病的疗效,并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
疗效
病毒性肝炎:芪珠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乏力、纳差、胁痛等症状,保肝降酶、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作用明确,临床总有效率为53%。芪参颗粒能提高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乙肝病毒DNA阴转率、乙型肝炎E抗原阴转率和乙型肝炎E抗原转换率,能调节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
肝硬化:紫七软肝合剂有效改善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总有效率为86.67%。柔肝颗粒能降低患者肝脏硬度值、提高门静脉流速、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患者肝功能。至灵菌丝显著改善患者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估标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有效率达75%。
肝细胞癌:清肝化毒逐瘀汤能提高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功能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降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
脂肪肝:芪珠方能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沉积,减轻腹部脂肪沉积,降低BMI指数,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肝功能。
机制
益气清肝系列方药在为慢性肝病患者提供全病程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以抗炎、抗纤维化为主要作用机理,减少肝硬化、肝癌、慢性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改善肝病预后。(万凌峰
高月求治疗慢性肝病方药
岐黄学者高月求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笔者有幸伺诊半年,现将高月求慢性肝病处方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常用方剂
参葛方参葛方由丹参、葛根、白术、垂盆草、片姜黄、女贞子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益气健脾、补益肝肾的功效。
主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高月求认为NAFLD的病机为先天脾胃虚弱或后天过食肥甘油腻,导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脂浊痰湿内生,久则阻滞气血,气结血瘀;痰脂气瘀互结,贮于肝脏,发为肝癖;病久肝脾肾三脏损伤,出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特征。针对以上病机特点配伍的参葛方中,丹参活血祛瘀,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大鼠有降脂的作用。葛根清热泻火生津、升清排浊,葛根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等作用。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药性论》谓其“主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治水肿胀满”。垂盆草清热利湿退黄,具有明确的保肝降酶退黄功效。片姜黄活血行气,《现代实用中药》称其“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用于黄疸,胸满痞闷疼痛”,《中华本草》记载:姜黄具有降血脂、抗炎、保肝利胆、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女贞子,《本草再新》谓其“养阴益肾,补气舒肝”,《中华本草》称其能降血脂、降血糖、抗肝损伤。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基础上,参葛方能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h)水平,对肝脏影像学也有一定程度改善。参葛方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TG)和非酯化的脂肪酸(FFA)含量,减轻肝脏炎症损伤和肝脂肪变性,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灵猫方曙光医院肝病研究团队经过近40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肝肾亏虚、湿热未尽”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持续进展的关键病机,确立了“补肾为主、清化为辅”的治疗方法,先后制定了“补肾冲剂”“灵猫方”等有效方剂,明确了“补肾法”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方法。临床研究证实:补肾方(巴戟天、肉苁蓉、枸杞子、生地、苦参、青皮、田三七等)能明显增强CHB患者TH1型免疫反应(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辅助型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高月求优化处方,以“灵猫方”(黄芪、女贞子、仙灵脾、猫爪草、胡黄连、醋青皮等)治疗肝肾亏虚兼湿热未尽型慢性乙型肝炎,发现灵猫方可以通过降低肝组织纤维化蛋白的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健脾方高月求认为:脾虚是CHB的一个重要证候要素。先天脾胃虚弱或后天脾胃受损,则湿邪内生,外感之湿热疫毒难以自除;湿邪缠绵,或从热化、或从寒化,据于肝胆脾胃,阻滞气血,影响脏腑机能,或发黄疸、或发胁痛、或发痞证、或发泄泻;日久内脏亏损,邪聚体内,出现癥积、鼓胀、水肿等重症,甚至发生神昏、出血等变证;疾病末期,脾病及肾,先后天俱败,病无挽机。健脾方由潞党参、炒白术、薏苡仁、云茯苓、鸡内金、怀山药、川石斛、寸麦冬、炙甘草等组成,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味,既补脾气,又益脾阴,脾胃同治,共奏补气、健脾、和胃、利湿之效。
常用药对
龙胆草,甘草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功能: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本草正义》谓其“大苦大寒,与芩连同功……清泄肝胆有余之火,疏通下焦湿热之结,足以尽其能事”,龙胆泻肝汤即以此为君药,直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但此物大苦大寒,不能长期、大量使用,否则败伤胃气,治失其当。《本草纲目》云:“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高月求临床遇肝胆湿热证,症见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灰腻,以茵陈蒿汤治之无效者,多于处方中配伍运用龙胆草、甘草,以甘草缓和龙胆草之苦寒峻烈,顾护脾胃。临床体会辨证用药得当,患者反不觉药苦难下,服药后多能苔化而口苦显减,而少有苦寒败胃之虞。
白蒺藜,白菊花白蒺藜,味苦,性辛微温,归肝经。功能: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白菊花,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高月求在临证遇慢性肝病头晕眼花、眼目赤涩、迎风流泪、目赤肿痛等眼部症状者,多以白蒺藜、白菊花配伍加入处方,或清泻肝热、或滋养肝肾、或平肝息风、或健脾养肝,常能收到良效。(万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