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妙语启思明理
(2025-08-28 08:46:39)岐黄妙语 启思明理
——《中医思维·内科专刊》金句盘点
编者按
《中医思维·内科专刊》诞生一年来,我们聚焦中医思维在内科临床中的核心价值,在中西医碰撞与融合的背景下,选题策划既坚守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又侧重借鉴现代科技,展示中医内科诊疗体系的创新发展成果。一年来,共刊发10期42篇文章,现撷取部分文章金句,以飨读者。
思维传承·理论创新
象思维是在研究中华民族长期农耕文明传统思维方式本质与特征过程中提出的,理解象思维应立足于“非唯唯物”,融入心灵哲学,把精神当作生命的一种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王永炎
思维是对事物的认知、质疑与重构;思考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跨越,是对事物的深度挖掘与发现;思想是对事物规律的总结,把事实上升为理论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 王琦
如果说曾经的中医治疗是看着“指南针”辨别方向,只要方向对,怎么都能有点效果。那么“态靶辨治”思想将无异于为中医装备上“北斗”卫星导航,让中医大夫的临床选方用药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的精准定位。
我们强调中医思维,首先必须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中国传统思维和中医思维的精华,去挖掘、去发现,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成果,去创新治法,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中医之生命在于临床,临床之魂在于病机。当我们将现代疾病纳入“谨守病机”的框架,当群体规律与个体化方案在病机统领下辩证统一,中医便能真正实现“以我为主”的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仝小林
从状态论治正是病证结合的关键。中医状态辨治的产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源于传统中医学的智慧积累,包括整体、经验、定性的描述;二是源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包括局部、定量、精细的描述。
——首都国医名师 姜良铎
五运六气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灵魂,健康是天人间动态节律的同步和谐,天人关系的失调是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五运六气的核心思想是调天人间的动态和谐。从“天人合一”入手,是更高层次的疾病诊疗和健康体系。调整人的动态节律,可以不治病而病自愈,实现从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顾植山
临床应用·实践经验
病毒感染后的咳嗽,常令患者苦不堪言,医者亦需深研细究。吾辈承先贤之遗训,依据“风善行而数变”之理,创新性地提出疏风宣肺、止咳利咽之法,采用苏黄止咳汤之方,针对风咳有独到之效。
——国医大师、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晁恩祥
临床中遇到病情复杂、病机多变的疾病,治疗时需要兼顾主次,方不嫌“杂”。古往今来的医籍方书中这类方剂数不胜数,是切合临床实际的主要组方法则之一。这类方剂的特征是:“杂”中有法,“乱”中有序。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只有圆机才能活法。
——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严世芸
恶性肿瘤始终处于恒动变化中,具有复杂多变的病理特性,且伴随不同的病程阶段和治疗阶段,核心病机亦会随之变化。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演变特点为“虚—寒—毒—闭—衰五期演变,‘郁’贯穿始终,毒是核心”的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理论体系,从而应对恶性肿瘤多变化、多阶段的疾病特性。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李杰
现在,我们首创了全国范围内的两个全覆盖,一是经方全覆盖所有科室,二是经方全覆盖所有病种。我希望我们中医院不仅要姓“中”,我还要带领全院传承与发展中医,以“效如桴鼓”为目标,从疗效上取得突破。
——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院长 张书富
笔者团队深耕中医脾胃病理论、试验及临床研究工作,将中医思维精髓与现代科学、医学成果有机融合:明晰疾病命名,突破中西医病名简单对接的桎梏;探寻疾病规律,融合中西医认知是把握群体化治疗的关键;践行个体化诊疗,在群体化基础上彰显中医特色,开创了脾胃病诊治新局面。
——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 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