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竹林寺女科传奇
(2025-08-24 17:43:33)萧山竹林寺女科传奇
中国多地建有竹林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竹林寺与众不同,这里的女科医术传承1000多年,是一座为中医药学作出独特贡献的“圈粉”寺院。
道士秘方成就传奇寺院
寺院之奇,奇在竹林寺名闻遐迩不是因为香火鼎盛或景致幽美,而是女科医业受人追捧。萧山竹林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南齐年间(公元479—502年),初名古崇寺,俗名竹林寺,开山祖为悟真禅师。建寺400多年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寺僧高昙获高人指点而兴医业。
清代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纂辑的《竹林寺世乘·高昙祖师述异记》,记述了竹林寺获得女科秘方的神奇过程:“自悟真禅师之创兴竹林……不过静养一席地耳。惟时有一道者至,不知从何方来,亦不识其姓氏,与师(指高昙)附居者月余,师见其骨骼翩翩,言辞不凡,知其非常人,甚敬礼之,而道者亦不自安,每谓师曰:‘君之遇我厚矣,愧无以报君何!’一日师出,抵暮而归,觅道者不得,盖不知其所去矣。忽见几上有蝇头细楷数十百行,阅之,乃胎产前后秘方数十种,又胎产至要辨论及诊法共百十余条。师随录之,于是晓夜诵读,而医道日精,患者验之,百无一失。”高昙禅师试用了云游道士留下的诊法、秘方,确有奇效。此后,为方便行医,他筹措银两,在古崇寺原址上扩建寺院,专事诊疗女科疾病。
高昙禅师圆寂后,经其录存、整理的女科秘笈在寺中代代传习。据清代任以治的《旧雨丛谈》记载,竹林寺在后周、北宋之际,已有“越中女科巨擘之称”。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六月,宋理宗赵昀的皇后谢道清突患重病,竹林寺医僧静暹被请入宫后,以寺传秘方治愈了皇后的女科疾病。净暹“有功掖庭”,理宗皇帝赐封“十世医王”(上溯四代、下延五代),御笔亲书新的寺名“惠济寺”,赐予“晓庵”(静暹法号)、“药室”两块牌匾和一对石狮子。竹林寺由此医名大盛,誉满大江南北。
在千年岁月中,萧山竹林寺迭遭兵燹,几经毁建。民国初年,竹林寺藏经楼“文益堂”不慎失火,大部分文物史料被烧毁。日军侵华期间,竹林寺大殿被日军飞机炸成废墟。几十年后,这里被改建为居民小区。1995年,在旧城改造的浪潮中,竹林寺旧址最后的600平方米旧厢屋全部拆除,修建了花坛和一座竹林寺纪念亭,其中立有《惠济寺碑记》石碑,亭柱上镌刻一副楹联:十世医王名扬神州,万家弱女疴消竹林。
数代医僧传承传奇女科
女科之奇,奇在竹林寺女科医术在封建礼教的多重钳制下通过数代医僧传承千年而没有出现中断。古代,中国有一些寺院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还承担着医疗救助的社会职责,以医药济世利生。这些寺院内设有诊所、药房,懂医的寺僧为信徒、民众提供免费或低价的诊疗服务。其中名气较大者,有嵩山少林寺、镇江金山寺、福州开元寺等。萧山竹林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女科专长闻名于世。
女性异于男性的疾患,主要有经、带、胎、产等几类,通常称为“隐疾”或“暗疾”。几千年来,由于封建礼教的影响,“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束缚了男性医师的手脚,他们无法通过全面的诊查确切掌握女性求医者的病理状况。正是因为女性患者信息不完整,古代医者常有“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的感叹。
在封建时代,僧人为妇女治病更是多有禁忌,很多人感觉有碍观瞻。据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刊本《竹林寺女科秘传》西湖春崖氏序中所述,竹林寺范姓医僧善医妇科,“邑宰怪其以僧治妇科,大乖佛法,责令还俗行道授徒”。县令(邑宰)不想看到僧人为妇女治病的场景,令其还俗,脱掉袈裟继续行医、授徒。
医僧在接待女性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由于不便施用舌诊、脉诊,便专注于问诊,不断改进探问的技巧,丰富询问的内容,将问诊用到了极致。1987年版《萧山县志》第二十二编第二章“中西医疗”对竹林寺女科的主要特色做了如下概括:“重问诊,测隐曲,审因论治,按症索方。”竹林寺医僧在方书中归纳总结的女科疾病百余症,完全靠问诊写出方论,没有舌诊、脉诊的相关记录,后世医家无不为之称奇。
面对男性医师,很多女性求医者对于自身所患“隐疾”往往羞于启齿。然而,寺院是烧香拜佛的场所,是女性向菩萨倾诉苦楚的地方。竹林寺女科医僧曾受到皇帝的嘉奖,声名远播,女性患者下决心前来求医,表明她们对医僧的信任。坐堂的医僧则充分利用患者信仰菩萨、崇佛敬神的虔诚心理,积极诱导她们直言不讳,诉说“隐疾”带来的苦痛,如实地陈述患病过程和病情现状。医僧通过详尽的问诊对患者的病情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
女科秘本衍生传奇方书
方书之奇,奇在竹林寺女科方书陆续出现各有特点的数十种抄本,充分展现了女科医术的丰富内容。竹林寺女科方书非一时一人之作。在千年传承中,以当年无名道人留给高昙禅师的“蝇头细楷数十百行”女科秘本为基础,历代医僧勤于临证、博采众方、精心总结,在不同时期撰著了以方剂为主要内容的多种版本女科方书。
囿于佛门戒律和医门守秘惯例,竹林寺女科方书不允许外传,明代以前寺外鲜有人知。清代初期,女科方书的各种抄本悄无声息地流传到民间,版别之多比较罕见。关于方书的流出路径,存在多种可能性。乾隆六十年(1795年)刊本《竹林寺女科秘传》西湖春崖氏序中有一个没有具体细节的简略记载,范姓医僧还俗时将女科方书带出寺院,“夏晴岚少府取其秘本刊以赠人”。
药方秘本公开刊布,少数人掌握的神效疗法逐步远播四方,从仁术利众、护佑百姓健康的角度来看,是一件好事。诚如清道光七年(1827年)汪致中为《竹林女科证治》所作序中所说:“且使天下闺阁女流,共登乎仁寿之域,何庆如之。”
清代中后期,先后有多种竹林寺女科方书刊刻问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的20卷本《胎产新书》(重刊本又名《竹林寺女科全书》《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全书共收录545首方剂,是竹林寺女科方书中部头最大、载方最多的一种版本。其他流传较广的版本,还有《宁坤秘笈》3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初刊。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多家出版社出版了重新点校的竹林寺女科方书,如1955年上海中医书局《女科秘方浙江萧山竹林寺女科一百二十症》,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199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竹林寺女科二种》(包含《宁坤秘笈》《竹林女科证治》),2012年人民军医出版社《竹林寺女科秘传》等。(王续琨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