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5乙巳年紫菀汤验案集锦(下)

(2025-08-23 07:51:22)

2025乙巳年紫菀汤验案集锦(下)

时间:2025-08-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版  作者:赵书伟 郭拥军 李丹玉 杨薇 王文青 姜东海

 

肠梗阻、小儿疝气案

肠梗阻案

刘某,男,1949年11月20日出生,2025年7月4日初诊。腹痛2天,经检查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20余年,平素大便干,长期口服复方芦荟胶囊,入院后予肥皂水灌肠、口服大承气汤治疗3天,腹痛有所缓解,但仍不能正常排气、排便。行X线见膈下有气液平面,邀予会诊。见患者面色黧黑,需输氧治疗,干咳无痰,上腹部隐痛,口干,纳食欠佳,怕风。舌淡嫩,苔白,脉沉濡。

处方:紫菀15g,炙桑白皮15g,人参10g,黄芪15g,地骨皮12g,炒杏仁12g(去皮尖),白芷12g,炙甘草10g。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患者服药3次(一剂半)腹部肠鸣音活跃。4次后,正常排气,排黄软便,腹痛消失。

小儿疝气案

崔某,男,2023年4月23日出生,2025年6月20日初诊。右侧睾丸肿半年余,伴胀痛,诊断为腹股沟斜疝,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使用口服及外用中药治疗无效。患儿偏瘦弱,平素纳食欠佳,大便时不成形。舌淡苔白,脉沉弱。

处方:紫菀15g,炙桑白皮15g,人参10g,黄芪15g,地骨皮12g,炒杏仁12g(去皮尖),白芷12g,炙甘草10g。7剂,水煎泡脚,每日2次,每次30分钟,2日1剂。

7月4日二诊:患者母亲述治疗一周疝气回纳,近一周仅见一次哭闹后漏出,且自行回纳。前方效佳,继用上方治疗。(赵书伟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中医院)

重症虚劳案

王某,女,1943年2月1日出生,2025年7月19日就诊。家属代述上午7时发现患者胸闷背痛,精神萎靡,极度乏力,无力与家人语言肢体交流,早餐仅进少许流食。刻下:软卧病榻,表情淡漠,寐多醒少,呼之不应,呼吸尚平稳,头汗涔涔,手足发凉。舌干红少苔,舌前有一0.5cm×0.5cm大小溃疡,脉沉迟缓双寸微细。查体:不能自主翻身,肌力1级,神经系统浅深反射无异常、无病理反射。体温正常,血压84/40mmHg,血氧饱和度84%,心率40次/分。

当天处以桂枝汤加人参、附子1剂,服药无效,且服药后表情痛苦,虽不能言语却以手护腹似指腹痛。

7月20日二诊:再进生脉饮加附子、桂枝1剂,仍无效,且仍有腹部不适,病情更加危重,已处于昏睡状态,尚有自主吞咽功能。

7月21日晨6点30分三诊:笔者在患者床前沉思良久,突悟六乙年岁运主方紫菀汤。急处配方颗粒剂:蜜紫菀6g,生晒参6g,黄芪9g,炒甘草3g,杏仁6g,地骨皮10g,蜜桑皮6g,炒白芍6g。1剂。因吞咽有困难,嘱水化后少量频服。当日下午15点电话随访,家属诉自早7点开始服药,已服药4次,每次服20ml,至下午14点,患者神志已清。

7月22日四诊:患者神志清楚,已能微微点头致意,干红舌面已转润,双寸脉已有力。原方基础上加白芷6g,3剂,日1剂,水冲频服。

7月24日晚家属电告,患者精神状态进一步好转,已可顺利进食,血氧血压正常,且能自主翻身。

 此患者是虚劳重症患者,多年糖尿病、肺心病、冠心病、风心病病史,长期居家卧床疗养,大小便不能自理,稍有不慎,病情即反复,曾数次病情危重急诊入院,因多系统、多脏器功能衰竭,疗效欠佳。三诊之时,见患者呈“脉微细,但欲寐”之象,为肺金自馁,火乘其敝,且又为水所复,金弱、火乘、水复是其病机,故选紫菀汤,“以养金之法,并为御水之谋”。如此年高体弱,多病缠身的重症患者能在服药仅半剂(约80ml)的8小时内转危为安,应验了“对上运气一口汤”的疗效。(郭拥军  山西省高平市医疗集团)

十年痤疮案

白某,男,1995年出生,2025年4月初诊。患者自青春期至今痤疮十余年,加重半年。刻下无特殊不适,舌淡苔薄白,脉弦。

处方:蜜紫菀12g,炒桑白皮12g,地骨皮12g,杏仁12g,白芍12g,黄芪12g,炙甘草9g,党参12g,生姜3片,大枣2枚。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患者反馈5剂服完,脸上痤疮基本已消,主动要求再服7剂以巩固。

 患者乙亥年出生,痤疮十余年,乙巳年加重,病机为肺金不及而火郁皮肤。紫菀汤补金气清肺火,疏散面部郁热以平痤疮。(李丹玉 杨薇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八旬老人高热案

张某,女,1945年3月15日出生,2025年6月26日因“反复咳喘20余年,发热1周”入院,予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对症西医治疗,体温仍达39.1,伴胸闷。2025年7月8日请中医科会诊,见患者胸闷、憋气,伴间断发热,口干甚,纳少,眠可,二便调,舌暗。苔燥,脉弦。

处方:紫菀15g,党参15g,黄芪20g,炒苦杏仁10g,甘草10g,大枣10g,地骨皮20g,白芍15g,桑白皮15g。3剂,水煎服。

7月10日二诊:患者发热较前好转,偶胸闷、憋气,原口干、纳少亦好转,继予紫菀汤5剂。

7月11日随访:体温已恢复正常。

7月15日随访:体温未再反复,出院。(王文青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十年鼻炎速效案

夏某,男,1969年10月出生,2025年7月22日初诊。患者从事化工行业,患过敏性鼻炎30余年,每于换季时鼻塞、流涕明显,伴乏力、头晕,下肢畏寒,但口中常觉火热,口干喜饮。近一年来眠浅易醒,张口呼吸,晨起口干甚,寅时即醒,不能复睡。纳可,便溏,小便可。舌黯苔薄中有裂纹,脉濡偏沉。

处方:炙紫菀15g,生晒参8g,炒甘草10g,炮干姜6g,黄芪24g,杏仁15g,地骨皮15g,白芷12g,炙桑白皮18g,炒苍耳子10g,辛夷花(包)10g,细辛9g(先煎)。7剂,水煎服,日1剂。

7月24日微信反馈:紫菀汤仅服2剂,鼻炎症状即大减,自觉“舒服多了”。

7月29日二诊:述诸症已基本消失,夜眠亦加深,不再易早醒,仅余轻微鼻鼽,继服上方巩固。

 后随访患者得知,该患者30余年中亦曾多方求治,鼻炎名方苍耳散亦多次服用,仍乏佳效。本案主方为六乙年运方紫菀汤,仍合用苍耳散,却获得明显的速效,显示出“运气方”的独特优势。患者己酉年五之气出生,先天运气因子土运不及,土不及则金难生,又见阳明燥金司天,30年鼻炎主症为金气不降之象,就诊时恰逢2025乙巳年,金运不及,先后天运气因子叠加,多指向“金”,故以六乙年紫菀汤补肺气、降金气,运逢其时而得速效。(姜东海  安徽省合肥市中医院)

2025乙巳年紫菀汤验案集锦(上)

时间:2025-08-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版  作者:李发荣 李士英 王迪 符月敏 胡淑占 刘凯

 

编者按 紫菀汤,源自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五运时气民病证治”十方之一,六乙年运方。紫菀汤药物组成为:紫菀、白芷、人参、黄芪、杏仁、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生姜、大枣。今年2025年,又逢乙年,紫菀汤在临床中有较多的速效案例,再现“对上运气一口汤”的神奇。今集锦部分案例,分享用方思路,供读者参考。

清代龙砂医家缪问在《三因司天方》中释义紫菀汤曰:“凡岁金不及之年,补肺即当泻火,以折其炎上之势。若肺金自馁,火乘其敝,民病肩背痛瞀重,鼽嚏便血注下,不救其根本可乎哉?”紫菀汤“即以养金之法,并为御水之谋”,今年在临床若逢“金不及”为主要病机的病症,紫菀汤皆可一试。

本集锦中病种涉及呼吸科、皮肤科、眼科、儿科、肾病科等多科,皆为速效,且治疗危重症亦有奇效,彰显了中医学中谨守运气病机可以异病同治的鲜明特色。值得注意的是,验案中约一半的患者生于乙年,启示我们当患者先天本命运气与岁气重合时,运用相应的三因司天方的效果会大大提升,这也是中医看病常需了解患者出生时间的一个原因。我们反对单凭生辰八字像算命那样看病,但也不要忽视出生时间与某些疾病病机的相关性。

带状疱疹案

刘某,男,66岁,因“左侧腰臀部皮肤疼痛伴疱疹4天”于2025年7月25日入院。症见左侧腰臀部皮肤疱疹疼痛,呈发作性烧灼样疼痛,疼痛可忍,影响睡眠,伴局部皮肤发红、片状红色皮疹,见鳞屑、肿胀、渗液。精神可,二便调。

处方:蜜紫菀15g,黄芪18g,蜜桑白皮15g,杏仁9g,党参15g,地骨皮12g,大枣9g,炒栀子15g,甘草9g,白术15g,薏苡仁45g,杠板归15g。5剂,水煎服。予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太阴、阳明、厥阴,留针2小时。

针后立即痛减,当晚服药后安然入睡,一觉睡至次日六点半,疱疹已开始干萎结痂,未见新发疱疹,精神大振,心情爽朗。继续以上治疗,5天后痂皮开始脱落,已无疼痛,未再出现新发疱疹,7天后治愈出院。(李发荣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

非典型甲流案

张某,女,1986年11月出生,2025年6月29日初诊。患者2月前出现口中冰凉、双下肢肌肉酸痛等症,于6月9日化验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阳性,诊为非典型甲流,给予磷酸奥司他韦加中药治疗。至6月29日好转不明显,复查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仍为阳性,患者来笔者门诊求治。见其畏寒肢冷,腿痛明显,舌质淡,苔白厚,中有裂纹,脉沉弱,符合今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寒水来复的证候特征。

处方:蜜紫菀15g,地骨皮15g,炙桑白皮15g,人参15g,黄芪15g,杏仁15g,炒白芍15g,炒甘草6g,生姜片10g,大红枣10g(擘)。5剂,水煎服,日1剂。

患者反馈服完后诸症消失。7月16日复查病毒抗原已转阴。(李士英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医医院)

小儿黄疸案

季某,2025年4月15日出生,6月1日初诊。新生儿黄疸1月余。患儿出生3天后发现黄疸,即到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科就诊,住院1周后黄疸消退,出院后再次发作,在家予蓝光治疗,治疗时黄疸稍有消退,停止治疗再度反复,又予中药十余剂外用泡澡治疗(茵陈30g,栀子10g,大黄2g,薏苡仁30g,茯苓30g),至2025年5月31日未见好转,故求治于笔者。刻下:患儿皮肤黄色鲜明,余无特殊。

处方:蜜紫菀15g,地骨皮15g,炙桑白皮15g,党参10g,黄芪10g,杏仁10g(打),炒赤白芍各10g,大枣10g(擘),炒甘草10g,生姜10g,栀子10g,茵陈30g,大黄6g(后下)。3剂,日1剂,外用泡澡。

6月5日二诊:黄疸已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亦从12mg/dl降至7mg/dl。效不更方,嘱继续以上方3剂泡澡外用,后痊愈。

 紫菀汤治肺虚感热,咳嗽喘满,自汗衄血,肩背瞀重,血便注下,或脑户连囟顶痛,发热口疮,心痛。其主要病机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寒水来复”。缪问《三因司天方》解此方曰:“盖肩背为云门中腑之会,肺脉所循,鼻为肺窍,肺伤则鼽嚏。肺与大肠为表里,气不下摄,则为便血、注下。脏病而腑亦病,此时唯有清火止泻一法,急补肺金,斯为得耳。紫菀苦温,下气和血,寒热咸治。桑皮甘寒,补血益气,吐血所需。而尤赖参、芪固无形之气,即以摄走泄之阴也。气交之火必潜伏金中,地骨皮甘平微苦,能泻肺中伏火,止其血之沸腾。又肺苦气上逆,泄之以杏仁之苦。肺欲收,敛之以白芍之酸。合之甘草补土生金,姜、枣调和营卫,缓诸药于至高之分,而参、芪得收指臂之功。为水所复,不用别药,盖补土可以生金,而实土即以御水也。”患儿表现为黄疸虽无他症,因肺主皮毛,又因患儿本命运气与流年运气皆为金运不及,且患儿黄疸经久不愈故仍从补肺金入手而建功。茵陈蒿汤作为黄疸主方乃世人之共识,此患儿为何单用无效?盖因此汤为降太阴阳明之剂,若遇金运不及之天、金运不及之人则恐力有不逮。当然,此案若是单用紫菀汤能否奏效亦是值得思考与实践。(王 迪 云南省芒市人民医院)

小儿双手脱皮案

谭某,男,10岁,2015年10月7日出生,2025年6月26日初诊。患儿1周前出现双手指脱皮、痒痛,口干口渴,平素喜油炸食品,尿黄,大便干。舌红干苔少,脉细数。

处方:紫菀10g,桑白皮10g,党参10g,黄芪15g,杏仁10g,地骨皮10g,白芍10g,甘草5g,大枣10g,生姜3g,当归10g,桑叶10g。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7月4日回访,家长诉服药后患儿手指脱皮症状痊愈。

按 患儿乙未年出生,乙巳年发病,结合舌脉象,阴虚之证明显,符合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的发病机理,故选紫菀汤,3剂而愈。(符月敏 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

顽固性咳嗽并鼻腔火热案

隋某,男,60岁,1965年10月出生,2025年2月23日初诊。患者晨起咳嗽20余年,近2年加重,伴鼻腔灼热如火,疲劳乏力,大便黏滞不畅,小便黄、有泡沫。舌淡红有紫气,苔白厚腻,脉沉细弱。

处方:黄芪30g,炙紫菀15g,人参10g,桑白皮18g,地骨皮15g,杏仁10g,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3月4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咳嗽减轻,鼻腔火热感亦明显减轻,大便已畅,小便黄减轻,原厚腻苔转薄。上方继服7剂以巩固。

3月20日电话随访:诸症悉除,病愈。

按 《黄帝内经》曰:“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患者出生和就诊时间均为乙巳年,先天禀赋肺金不足,恰逢岁金不及之年就诊。患者肺虚加多年久咳,肺金自馁,火乘其敝,循经上扰则鼻腔火热,乃金虚火灼之象,故投以针对肺金不及的紫菀汤,急补肺金,斯为得耳。(胡淑占 山东省金乡县化雨镇卫生院)

眼底出血案

单某,女,1963年1月出生,2025年7月12日初诊。患者左眼视物不清伴黑圆物遮挡3天。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不清,伴黑圆物体遮挡,黑圆物体呈宽竖条状,偶有左侧头部近前额处疼痛,就诊于某眼科医院,验光示“矫正视力左眼0.5-,右眼1.0”,诊为“眼底出血”。予药物(不详)点眼治疗2天,未见明显改善。今日就诊我院,症状同前,舌淡暗,左寸脉浮,右寸脉稍弱,睡眠可,二便可。考虑眼底出血(少阳病),随即予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双阖+少阳,针后即刻反馈左眼遮挡黑圆物体范围变小、颜色变淡,视物较前稍清楚,留针1.5小时后起针,并予紫菀汤3剂。

处方:炙紫菀15g,党参10g,炒甘草10g,黄芪20g,杏仁10g,地骨皮20g,炒白芍15g,桑白皮15g,生姜片10g,红枣15g(擘),白芷10g。

7月15日二诊:治疗后左眼中黑色遮挡物呈细网状,颜色明显变淡,未再出现左侧头痛。验光示:“矫正视力左眼0.6,右眼1.0”。继予上方5剂,针刺双阖+少阴。

7月21日三诊:治疗后左眼黑色遮挡物范围变小,基本集中在左侧外眼睛附近,验光示“矫正视力左眼0.8,右眼1.0”,继予上方3剂,针刺双枢+阳明。

7月24日四诊:治疗后左眼可正常视物,左侧外眼角少量黑色物体,验光示“矫正视力左眼0.8+,右眼1.0”,予针刺双枢+阳明,留针1小时后复验光示“矫正视力左眼1.0-,右眼1.0”,停药,继予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善后。

 患者壬寅年生人,乙巳年小暑发病,以眼底出血为主证,本命为少阳火,发病时厥阴风木加临少阳相火,患者左寸脉浮,主要病机为炎火之象。近期天津持续高温天气,许多植物枯叶较多,枯叶新枝并存现象多,火象、金象较为突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素问·五常政大论》“从革之纪……其病嚏咳鼽衄,从火化也。”缪问曰:“凡岁金不及之年,补肺即泻火,以折其炎火之势。”笔者予紫菀汤补肺以泻火,配合开阖六气针法治疗,治疗后左眼视力很快恢复,三诊时考虑乙巳年三之气与四之气交接,调整针刺处方为双枢+阳明,共治疗1周余,视力基本完全恢复。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临证时强调诊治疾病要结合物象和治象,笔者遵循老师的教导,取得很好的效果。(刘 凯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