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男,15岁,2023年9月16日初诊。患者自述上台演讲紧张时自觉呃逆、恶心欲吐,近日出现腹胀、大便头干后稀水、排气少但极臭,肛门潮湿瘙痒,内科就诊口服莫沙必利及汤药(具体不详),效果差,为求诊治转至肛肠科。肛肠科检查:可见肛周皮肤抓痕、潮湿、局部红肿,肛门口少量分泌物,肛门镜下见多个肛隐窝处红肿,少量脓性分泌物,肠黏膜未见堆积及异常肿物。其父述,孩子学习优秀,正读初三,担任班级及校内干部职务,平日多参加校内上台演讲,曾多次在三甲医院及诊所治疗,中医诊断为“梅核气”,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西医及中医均系统治疗,效果不佳。刻下:心下痞满,口中多涎,食欲差,思虑多,睡眠一般。患者面色红润,舌体正常,舌淡、苔白水滑,脉有力,脉弦。给予腹部X线检查,提示:肠内见少量胀气及粪便。粪便常规检查:潜血阴性。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都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然而这几种疾病都会有上腹痛的表现,那如何正确辨别区分,并合理选择药物呢?
诊断鉴别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依据疼痛与进食先后的时间关系,通常表现为进食后半小时疼痛的是胃溃疡,进食前疼痛的为十二指肠溃疡。鉴别依靠胃镜检查。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表现为主。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临床表现和精神心理状态上无明显差异。多数胃炎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部分胃炎患者会出现上腹痛、饱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慢性胆道疾病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易误诊为慢性胃炎。该病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其他
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现食欲不振、上腹痛等消化不良的胃病症状而延误诊治。全面查体及有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方可防止误诊。
治疗原则
慢性胃炎治疗原则
慢性胃炎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症;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
消化性溃疡治疗原则
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愈合溃疡,最主要的措施是抑酸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应严格按照疗程进行,一般十二指肠溃疡疗程为4周,胃溃疡疗程为6~8周。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原则
对于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宜采用抑酸治疗。中药可选择明确对应上腹痛综合征的药物,如荆花胃康胶丸分型对应上腹痛综合征(寒热错杂型)。
治疗原则总结: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均存在上腹痛等胃部不适症状,且在治疗原则中均明确提出缓解症状是首要任务,依据经验选择快速缓解上腹痛的药物事半功倍。
药物选择
针对以上三种病症,化学制剂通常采用PPI、H2受体阻滞剂等。PPI抑酸效果首屈一指,但随着临床广泛的应用,PPI导致的腹泻、胃肠道感染明显增加,部分病人出现艰难梭菌感染,导致胃肠道防御能力降低,长期应用还会影响机体对VitC、VitB12、Fe2+、Ca2+等的吸收,胃液亚硝酸盐水平增加,增加肺炎和骨折的风险。H2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会导致男子的乳房发育和阳痿现象,同时还会竞争性抑制P450,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现代中药,其药效成分明确,含量控制稳定,作用机制清晰,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更好。如荆花胃康软胶丸剂型,其挥发油成分α-帖品烯抑制体内过多胃酸,驱蛔素、对伞花烃解痉抑制平滑肌,多组份共同作用,在30分钟左右起效,快速缓解上腹部胀痛。临床研究显示,其缓解上腹痛的效果甚至优于H2受体阻滞剂、铋剂的效果,该药物同时通过抑制HP、降低胃酸、促进体内NO、PGS的分泌,起到多靶点保护胃黏膜的作用特点。按照疗程服用,可以促进胃炎患者的炎症减轻,促进溃疡病灶的愈合,防止复发。
另外,因热水易导致胶丸在食道溶解,挥发气体可能引起敏感体质患者的不适。建议服用此类挥发油药物,可选用40以下温水。(姜一凡)
养阴益胃饮【草根一生】
(2016-05-17
17:12:07)[编辑][删除]
养阴益胃饮养胃阴,怡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服,甘凉滋润生胃津。
【组成及用法】
沙参9克,麦冬9克,生扁豆30克, 饴糖20克(后下)水煎服。
【主治】 热病后阴津伤损。
【解析】《温病条辨》益胃汤乃治阳明温病,攻下汗出,虽然温邪已解,胃中津液枯槁已渐,所用以一派甘寒润泽之品,使之引入胃中以复其阴。本方即仿其意而立,惟扁豆甘淡温和,健胃祛湿,通利三焦,升清降浊,专理胃中气阴两损,又兼去余邪而略具解毒之性。故本方较之益胃汤立意略深一层,更切温热病后阴津伤损之调理。
温病易从热化伤津,热结腑实,应用泻下剂后,热结虽解,但胃阴损伤已甚,故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胃为水谷之海,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则气降能食。治宜甘凉生津,养阴益胃为法。本方重用生地、麦冬为君,味甘性寒,功擅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为甘凉益胃之上品。北沙参、玉竹为臣,养阴生津,加强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怡糖为使,濡养肺胃,调和诸药。方用一派养阴之品,以复胃阴,纳饮食,以治病求本。

新鲜苦瓜200克,生姜10克。绞汁,加生姜10克,煮10分钟。每天当茶饮,每次300ml,每日3次。
按:明代以前医书没有记载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纲目》始列入,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其实吃苦瓜以色青末黄熟时才好吃,更取其清热消渴功效。苦瓜中含有一种可以促进人体糖分分解的生物活性成分,它与胰岛素的作用相类似,可以将人体过多的糖分分解转换成能量,与化学药物相比,苦瓜的这种降糖作用不损害肝肾,没有副作用,能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堪称“植物胰岛素”。但通过烹调,苦瓜的降糖作用大为降低,所以应当以新鲜或生品为主,一般的做法是用苦瓜的新鲜汁液或将苦瓜切片晒干储存,每天用温水泡开当茶饮用,可以起到控制血糖的显著功效。苦瓜味极苦,性寒,为了避免苦寒伤胃和调适口味,建议苦瓜煮茶时加适量生姜,促进胃肠运化,从而避免因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腹胀、腹痛、腹泻或呕吐。苦瓜含奎宁,会刺激子宫收缩,引起流产,孕妇慎食。
芪梅降糖饮 【草根一生】
(2016-05-24
20:10:47)[编辑][删除]

芪梅降糖饮:黄芪100克,乌梅30克。加水1000毫升,煎30分钟,共煎2次。服法:早、中、晚饭前30分钟,各服300毫升。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限制饮食,晚上忌喝稀饭。
按:黄芪有排毒、消肿、利尿等作用,黄芪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多糖等物质,对身体有着很好的调养作用。乌梅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具敛肺生津、涩肠安蛔之功,历代本草均将其作为收涩药收载。乌梅更有和肝气、养肝血的功效,可消暑提神、生津止渴,也能帮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乌梅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能有效地抑制乳酸,降低疲劳感,还能除掉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等。黄芪乌梅汤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著的辅助功能,改善精神心理及睡眠质量等评估均有显著的疗效。黄芪乌梅汤对糖受损或从未服用过任何降糖药品的轻型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效,对已服用降糖药品的脾气虚、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对注射胰岛素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本方特别适合糖尿病人虚热烦渴者,但不适用于消瘦患者和胃经常泛酸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