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目有良策
(2025-07-18 20:25:16)张丽霞,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主任医师,博导。
有效防控是根本
行为控制
用眼姿势看书写字时最佳角度要根据孩子的舒适程度为准,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坚持“一拳一尺一寸”的原则,保持读写坐姿端正,连续近距离阅读45分钟,应休息远眺10分钟。尽量避免在行走、坐车等晃动的环境中或躺卧时阅读。
读写环境读写要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台灯应从左上方照射,距离书面40~50厘米为宜,同时要开顶灯,使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低于300勒克斯。这样既保证充足的阅读照明,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亮度。色温在4000~5000开尔文的暖色光最适合作为近距离读写的照明光源,台灯的光色以淡黄色为佳,能够降低白纸反射光线强度的同时提高眼睛分辨率。
睡眠充足睡眠充足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所需睡眠时长不同,7~12岁和13~15岁所需睡眠时间最好保证在10小时和9小时左右,睡眠充足能够使睫状肌得到休息并恢复弹性,从而防控近视发生发展。
“目”浴阳光进行日间户外活动,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并且活动时长与近视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因此,提倡儿童在学龄前就开始增加阳光下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前儿童宜每天3小时以上,中小学生每天不宜少于2小时。
饮食调护
建议青少年应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保证食物种类摄入的多样化。多以粗粮为主食,少吃甜食及精加工食品,多食水果、蔬菜,如黄瓜、胡萝卜等绿色食品,以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总之,要坚持荤素合理搭配、粗细粮有机结合的原则,才能达到营养平衡、预防近视的目的。
药食同源近视的防控和人的饮食有重要关系,除了保证营养均衡,还要把防控近视的理念放到食疗中,根据孩子的不同体质提供不同的食疗方法。近视患儿多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而陈皮、茯苓、山药、黑芝麻可健脾益肾,桂圆、大枣可补益气血。对于肝火旺盛的近视患儿,可常用菊花代茶饮。
养眼食疗方一核桃仁泥1匙,黑芝麻粉1匙,牛奶1杯。将核桃仁泥和黑芝麻粉冲入煮沸过的牛奶内调匀后服,每日1次。
养眼食疗方二猪肝100克,鸡蛋2个,胡萝卜2根,豆豉、葱白、食盐、味精适量。将猪肝洗净切成片,置锅中加水适量,用小火将猪肝煮熟加入豆豉、胡萝卜(焯)、葱白,再打入鸡蛋,加入食盐、味精等调味品即可食用,每天1次。
养眼食疗方三冬桑叶5克,杭菊花5克,黄豆30克。将黄豆洗净后与中药共煎汤。1日1剂,分2次口服。
中医干预效果显著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认为近视和体质偏颇密切相关,体虚是近视发病的主要因素,多由于过用目力,劳瞻竭视,致心阳不足,气伤血损,或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所致,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较为多见。
常用的中医疗法包括中药、针灸、耳穴压丸、梅花针、穴位贴敷等,主要是通过调和气血、疏经通络,使气血上濡目窍,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睫状肌痉挛,以达养血明目之效;同时能够调理偏颇体质,使其日渐平和,即阴阳和畅、气血充足,从而减缓近视进展速度。在对近视患者予光学矫治基础上配合梅花针、耳穴压丸、脉冲及穴位贴敷疗法,可每3个月进行一次医学验光以监测屈光状态及调节功能。
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对控制近视进展,减缓近视增长速度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调节功能,可能与中医非药物疗法发挥的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濡养目窍的作用有关。此外,中医疗法安全性高,疼痛度低,易为青少年接受,依从性好。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性,因此,近视后越早介入中医干预越好。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近视是一个长期性的行为,需要医院、家庭和患儿的相互配合方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张丽霞)
|
|||||||||||||
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老专家孔嗣伯是北京市名老中医,是当年“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的嫡系传人,孔嗣伯秉承家学,完善继承了孔伯华先生的学术思想,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经验,自上世纪50年代起孔嗣伯专家即在北京同仁医院工作,接诊大量眼科病人,将孔门医学外感热病、内科杂证的辨证思想扩展到眼科,诊疗治愈多种眼病,发展了孔门医学,其眼病辨证论治思想自成一家。经过我们多年的随诊学习,我们总结其眼病证治思想的主干可归属于以下几个方面。 眼病辨证重视整体 孔嗣伯强调,眼病的论治必须以全身辨证为基础,眼睛的任何病变,都是因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失调所致,天有四时之变,人有长幼男女之异,对眼病的治疗必须在内、外、妇、儿诸科的基础上,结合局部辨证。某些眼科轻浅之证局部辨证局部治疗即可奏效,但多数眼病尤其内障眼病,不从整体辨证很难治愈,一些眼科疑难病之所以难以治愈的原因,就是因为医者只专注于局部眼科,狭隘了思路,因此疗效优良的眼科大夫都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 眼病辨证强调两纲六要 孔嗣伯认为:“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开”。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即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辨证施治,参、术、硝、黄并能起死,芩、连、姜、附尽可回生。具体而言,认为传统的五轮八廓理论不能完全指导眼科辨证,参照内科八纲辨证,论治眼科病,强调两纲六要,即阴、阳为两纲,表里、寒热、虚实为六要,表里之内又有阴阳,寒热之间再分阴阳,对内障眼病如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病变(干性、湿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等,孔嗣伯临证很少用单一的寒、热、虚、实来定性,也并不教条地照搬“五轮辨证”,往往采用两纲六要的辨证思想,细辨表里、寒热、虚实,寒中有热、虚中有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间孰重孰轻,全赖医者细审详判,通过两纲六要辨证使眼病辨证和内科辨证结合起来,并且多元化、立体化,有层次性。 眼病论治重开“郁” 孔嗣伯对朱丹溪“郁证学说”颇为推崇,认为内外障眼病种类繁多,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但正如朱丹溪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孔嗣伯认为五脏郁滞是眼病的根源,气郁为首,血痰湿郁从之,木郁土壅,木郁火折,木郁水泛,木郁金阻,“开郁”将是治疗的突破口,至于郁滞何来,则要详加辨证,但情志不调是其中重要一环。 善用石膏疗眼疾 “火热”是眼科重要致病因素,清泄火热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过用寒凉则易使阳气受损,尤其是脾胃之气损伤,致其升发无力,故眼科用药尤宜避免寒凉过度,导致清阳不升,这对提高视力和退翳明目尤为重要。孔伯华先生当年善用石膏治疗外感内伤,诸种热病,病家曾送“石膏孔”美誉,孔嗣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摸索,认为石膏其性凉而微寒,味咸而兼涩,不同配伍,适用于多种内外障眼病,不论虚实热邪,清泄郁热而能不伤脾胃,用之得心应手。 以上只是孔嗣伯眼病学术思想的一些概要,尚不够全面,特以分享于同道,如有机会希望深加论述。
按摩护眼方法: 熨目法: 黎明起床,先将双手互相摩擦,待手搓热后一手掌熨贴双眼,反复三次以后,再以食、中指轻轻按压眼球,或按压眼球四周。 运目法: 两脚分开与肩宽,挺胸站立,头梢仰。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不停转动(头不动),先从右向左转10次,从左向右转10次。然后停,放松肌肉,再重复上述运动,如此3遍。此法于早晨在花园内进行最好,能起到醒脑明目之功效。 低头法: 取下蹲姿式,用双手分别攀住两脚五趾,并稍微用力地往上扳,用力时尽量朝下低头,这样便有助于使五脏六腑的精气精气上升至头部,从而起到营养耳目之作用。 吐气法: 腰背挺直坐位,以鼻子徐涂吸气,侍气吸到最大限度时,用右手捏住鼻孔,紧闭双眼,再用口慢慢地吐气。 折指法: 每天坚持早晚各做1遍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搬的屈伸运动。每遍进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侧的基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此法坐、立、卧皆可做,坚持经常做,不仅能养脑明目,对有白内障和其它眼病者也有一定疗效。 以上诸法可以单独做,也可任选1、2种合做,贵在持之有恒,日久定见成效。 护眼小秘方: (1)眼睛酸涩疲劳:可用牛奶洗眼。将纱布折叠成小片,在牛奶中完全浸透,覆盖在眼皮上20-30分钟,能增强眼部肌肉活力,解除疲劳。 (2)黑眼圈:可用喝剩的红茶包敷眼,每晚睡前使用,20-30分钟后取下,对后天性黑眼圈效果较好。 (3)眼袋或生理性浮肿:新鲜土豆切成片先揉擦眼部患处,再敷在眼周15-20分钟取下,可消肿,经常食用可减轻眼袋症状。 (4)自制眼膜:每周1-2次,以胡萝卜或黄瓜捣碎取汁加入维生素E油剂4-6滴混匀,敷于眼部,提供眼部特别的滋润与放松。 (5)晨起喝一杯加了菊花的绿茶,可以提神醒脑,清肝明目。 (6)眼睛经常有血丝或突然有小范围充血,可以用1/3或1/2张新鲜的荷叶煮水喝。荷叶能解暑清热、升发清阳、散淤止血。 (7)若目赤肿痛或目赤障翳,一两新鲜的车前草煮水饮用。此草具有清热、利水、明目的功效。 (8)经常按摩眼眶和面部,每次10分钟,每天数次,对眼睛有保健作用。 (9)用艾条炙足三里、曲池和合谷这3个穴位,每星期两次,可起补益肾气、清热利湿、调和营卫、明目退翳的作用。 护眼药膳 对于眼睛的保健,除了多接近大自然,多看远处及绿色植物,日常生活中也要让眼睛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此外,饮食中应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 A的食物,如红萝卜、海藻、绿色蔬菜、鱼肝油、动物肝脏等,因维生素A缺乏时易引起视觉障碍、眼睛疲劳、眼屎多、角膜红肿等症。 中药方面,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可有效改善视力衰退、眼睛疲劳等症。 提供三款药膳: 一、养血护眼汤: 材料:鸭肝 150克、芹菜50克、木耳(水发)20克、鲜蘑菇50克、蒜头、葱姜、麻油、盐、米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 1、芹菜切小段,磨菇、木耳切丁,肝切成泥状拌入米酒、盐及太白粉。 2、油烧至5分热,爆香姜、蒜,加入蘑茹、木耳,加适量水,煮沸,再加入肝泥并搅和,调味,投入芹菜煮沸,起锅滴入少许麻油。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明目、增强免疫力。适合肝虚目暗、视物模糊、夜盲贫血症,是小儿护眼的最佳食疗方。 二、补肝护眼汤: 材料: 1)猪肝60克或土鸡肝2付、菠菜130克、食盐、香油各少许,清高汤1公升。 2)故纸、谷精、甘杞、川芎各15克。 作法: 1、将四味中药材洗净加水1000C.C.,煎煮约20分钟,滤渣留汤备用。 2、猪肝去筋膜洗净后切薄片,菠菜洗净后切成小段备用。先用少量油爆香葱花,加入中药汁、猪肝、菠菜,煮开后放入适量食盐,搅均后起锅加入少许香油即可食用。 功效:补肝养血、明目润燥。常食可改善视力,并可治疗小儿夜盲症、贫血症,均有良好的补益作用。 三、“松仁玉米”抗眼睛老化 由于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黄体素、玉米黄质为脂溶性维生素,加油烹煮有帮助吸收的效果,促使发挥营养作用的效果。所以,老年人吃玉米,可以时不时地炒着吃点,比如做道松仁玉米。 从抗自由基角度来看,在摄氏115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依序升高了22%、44%和53%,也就是说,加热越长时间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所以,老年人在家中煮玉米,也最好能多煮一段时间。四、多食药粥,养肝明目 在米粥中加进一些药物或补品,是一举两得的事,就能起到养肝明目的食疗作用。 枸杞粥: 枸杞子30克,大米60克,先将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肝炎病者服用枸杞粥,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特别适合那些经常头晕目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病人。芝麻粥: 将适量的黑芝麻淘洗干净,晒干后炒熟,研碎,每次取30克,粳米100克煮粥既可食用。这种粥补肝肾,润五脏,适应身体虚弱,头发早白,慢性便秘,头晕目眩贫血者服用。 猪肝绿豆粥: 新鲜猪肝100克,绿豆60克,大米10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先将绿豆、大米洗净同煮,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慢慢熬,煮至八成熟后,再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放入锅中同煮,煮好后再加调味品。这种粥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可使人容光焕发,特别适合那些面色发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梅花粥: 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将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两三分钟即可,每餐吃一碗,可连续吃三五天。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气,激发食欲。食欲减退者食用效果颇佳,健康者食用则精力倍增。车前子粥: 车前子15—30克,粳米100克,将车前子包入布内,煎汁后放入粳米同煮为粥,利水消肿,养肝明目,祛痰止咳。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目舒丸 视疲劳主要症状有视近物不能持久、视物模糊或视力波动、眼酸眼胀、眼刺痛、干涩、畏光流泪、异物感等。全身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下降、恶心等;精神症状包括焦虑、急躁、谨慎萎靡、抑郁等。只要具备上述2个或2个以上症状,就可初步诊断为患有视疲劳。 中医认为视疲劳的病因病机是久视劳心伤神、耗气损血,目中经络涩滞;肝肾精血亏损不足,筋失所养,调节失司。目舒丸的作用特点是从补肝养血、活血通络入手,使肝血得养,经络气血通畅,治疗视疲劳。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庄曾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目舒丸,还可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目舒丸由当归、熟地黄、白芍、醋延胡索、天麻、全蝎、川芎等组成。其中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构成四物汤,能够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醋延胡索能够活血、行气;天麻、全蝎能够舒筋通络。诸药合用起到养血活血,解痉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视疲劳。
|
张丽霞,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主任医师,博导。
有效防控是根本
行为控制
用眼姿势看书写字时最佳角度要根据孩子的舒适程度为准,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坚持“一拳一尺一寸”的原则,保持读写坐姿端正,连续近距离阅读45分钟,应休息远眺10分钟。尽量避免在行走、坐车等晃动的环境中或躺卧时阅读。
读写环境读写要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台灯应从左上方照射,距离书面40~50厘米为宜,同时要开顶灯,使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低于300勒克斯。这样既保证充足的阅读照明,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亮度。色温在4000~5000开尔文的暖色光最适合作为近距离读写的照明光源,台灯的光色以淡黄色为佳,能够降低白纸反射光线强度的同时提高眼睛分辨率。
睡眠充足睡眠充足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所需睡眠时长不同,7~12岁和13~15岁所需睡眠时间最好保证在10小时和9小时左右,睡眠充足能够使睫状肌得到休息并恢复弹性,从而防控近视发生发展。
“目”浴阳光进行日间户外活动,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并且活动时长与近视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因此,提倡儿童在学龄前就开始增加阳光下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前儿童宜每天3小时以上,中小学生每天不宜少于2小时。
饮食调护
建议青少年应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保证食物种类摄入的多样化。多以粗粮为主食,少吃甜食及精加工食品,多食水果、蔬菜,如黄瓜、胡萝卜等绿色食品,以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总之,要坚持荤素合理搭配、粗细粮有机结合的原则,才能达到营养平衡、预防近视的目的。
药食同源近视的防控和人的饮食有重要关系,除了保证营养均衡,还要把防控近视的理念放到食疗中,根据孩子的不同体质提供不同的食疗方法。近视患儿多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而陈皮、茯苓、山药、黑芝麻可健脾益肾,桂圆、大枣可补益气血。对于肝火旺盛的近视患儿,可常用菊花代茶饮。
养眼食疗方一核桃仁泥1匙,黑芝麻粉1匙,牛奶1杯。将核桃仁泥和黑芝麻粉冲入煮沸过的牛奶内调匀后服,每日1次。
养眼食疗方二猪肝100克,鸡蛋2个,胡萝卜2根,豆豉、葱白、食盐、味精适量。将猪肝洗净切成片,置锅中加水适量,用小火将猪肝煮熟加入豆豉、胡萝卜(焯)、葱白,再打入鸡蛋,加入食盐、味精等调味品即可食用,每天1次。
养眼食疗方三冬桑叶5克,杭菊花5克,黄豆30克。将黄豆洗净后与中药共煎汤。1日1剂,分2次口服。
中医干预效果显著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认为近视和体质偏颇密切相关,体虚是近视发病的主要因素,多由于过用目力,劳瞻竭视,致心阳不足,气伤血损,或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所致,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较为多见。
常用的中医疗法包括中药、针灸、耳穴压丸、梅花针、穴位贴敷等,主要是通过调和气血、疏经通络,使气血上濡目窍,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睫状肌痉挛,以达养血明目之效;同时能够调理偏颇体质,使其日渐平和,即阴阳和畅、气血充足,从而减缓近视进展速度。在对近视患者予光学矫治基础上配合梅花针、耳穴压丸、脉冲及穴位贴敷疗法,可每3个月进行一次医学验光以监测屈光状态及调节功能。
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对控制近视进展,减缓近视增长速度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调节功能,可能与中医非药物疗法发挥的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濡养目窍的作用有关。此外,中医疗法安全性高,疼痛度低,易为青少年接受,依从性好。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性,因此,近视后越早介入中医干预越好。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近视是一个长期性的行为,需要医院、家庭和患儿的相互配合方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张丽霞)
|
|||||||||||||
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老专家孔嗣伯是北京市名老中医,是当年“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的嫡系传人,孔嗣伯秉承家学,完善继承了孔伯华先生的学术思想,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经验,自上世纪50年代起孔嗣伯专家即在北京同仁医院工作,接诊大量眼科病人,将孔门医学外感热病、内科杂证的辨证思想扩展到眼科,诊疗治愈多种眼病,发展了孔门医学,其眼病辨证论治思想自成一家。经过我们多年的随诊学习,我们总结其眼病证治思想的主干可归属于以下几个方面。 眼病辨证重视整体 孔嗣伯强调,眼病的论治必须以全身辨证为基础,眼睛的任何病变,都是因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失调所致,天有四时之变,人有长幼男女之异,对眼病的治疗必须在内、外、妇、儿诸科的基础上,结合局部辨证。某些眼科轻浅之证局部辨证局部治疗即可奏效,但多数眼病尤其内障眼病,不从整体辨证很难治愈,一些眼科疑难病之所以难以治愈的原因,就是因为医者只专注于局部眼科,狭隘了思路,因此疗效优良的眼科大夫都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 眼病辨证强调两纲六要 孔嗣伯认为:“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开”。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即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辨证施治,参、术、硝、黄并能起死,芩、连、姜、附尽可回生。具体而言,认为传统的五轮八廓理论不能完全指导眼科辨证,参照内科八纲辨证,论治眼科病,强调两纲六要,即阴、阳为两纲,表里、寒热、虚实为六要,表里之内又有阴阳,寒热之间再分阴阳,对内障眼病如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病变(干性、湿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等,孔嗣伯临证很少用单一的寒、热、虚、实来定性,也并不教条地照搬“五轮辨证”,往往采用两纲六要的辨证思想,细辨表里、寒热、虚实,寒中有热、虚中有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间孰重孰轻,全赖医者细审详判,通过两纲六要辨证使眼病辨证和内科辨证结合起来,并且多元化、立体化,有层次性。 眼病论治重开“郁” 孔嗣伯对朱丹溪“郁证学说”颇为推崇,认为内外障眼病种类繁多,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但正如朱丹溪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孔嗣伯认为五脏郁滞是眼病的根源,气郁为首,血痰湿郁从之,木郁土壅,木郁火折,木郁水泛,木郁金阻,“开郁”将是治疗的突破口,至于郁滞何来,则要详加辨证,但情志不调是其中重要一环。 善用石膏疗眼疾 “火热”是眼科重要致病因素,清泄火热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过用寒凉则易使阳气受损,尤其是脾胃之气损伤,致其升发无力,故眼科用药尤宜避免寒凉过度,导致清阳不升,这对提高视力和退翳明目尤为重要。孔伯华先生当年善用石膏治疗外感内伤,诸种热病,病家曾送“石膏孔”美誉,孔嗣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摸索,认为石膏其性凉而微寒,味咸而兼涩,不同配伍,适用于多种内外障眼病,不论虚实热邪,清泄郁热而能不伤脾胃,用之得心应手。 以上只是孔嗣伯眼病学术思想的一些概要,尚不够全面,特以分享于同道,如有机会希望深加论述。
按摩护眼方法: 熨目法: 黎明起床,先将双手互相摩擦,待手搓热后一手掌熨贴双眼,反复三次以后,再以食、中指轻轻按压眼球,或按压眼球四周。 运目法: 两脚分开与肩宽,挺胸站立,头梢仰。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不停转动(头不动),先从右向左转10次,从左向右转10次。然后停,放松肌肉,再重复上述运动,如此3遍。此法于早晨在花园内进行最好,能起到醒脑明目之功效。 低头法: 取下蹲姿式,用双手分别攀住两脚五趾,并稍微用力地往上扳,用力时尽量朝下低头,这样便有助于使五脏六腑的精气精气上升至头部,从而起到营养耳目之作用。 吐气法: 腰背挺直坐位,以鼻子徐涂吸气,侍气吸到最大限度时,用右手捏住鼻孔,紧闭双眼,再用口慢慢地吐气。 折指法: 每天坚持早晚各做1遍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搬的屈伸运动。每遍进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侧的基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此法坐、立、卧皆可做,坚持经常做,不仅能养脑明目,对有白内障和其它眼病者也有一定疗效。 以上诸法可以单独做,也可任选1、2种合做,贵在持之有恒,日久定见成效。 护眼小秘方: (1)眼睛酸涩疲劳:可用牛奶洗眼。将纱布折叠成小片,在牛奶中完全浸透,覆盖在眼皮上20-30分钟,能增强眼部肌肉活力,解除疲劳。 (2)黑眼圈:可用喝剩的红茶包敷眼,每晚睡前使用,20-30分钟后取下,对后天性黑眼圈效果较好。 (3)眼袋或生理性浮肿:新鲜土豆切成片先揉擦眼部患处,再敷在眼周15-20分钟取下,可消肿,经常食用可减轻眼袋症状。 (4)自制眼膜:每周1-2次,以胡萝卜或黄瓜捣碎取汁加入维生素E油剂4-6滴混匀,敷于眼部,提供眼部特别的滋润与放松。 (5)晨起喝一杯加了菊花的绿茶,可以提神醒脑,清肝明目。 (6)眼睛经常有血丝或突然有小范围充血,可以用1/3或1/2张新鲜的荷叶煮水喝。荷叶能解暑清热、升发清阳、散淤止血。 (7)若目赤肿痛或目赤障翳,一两新鲜的车前草煮水饮用。此草具有清热、利水、明目的功效。 (8)经常按摩眼眶和面部,每次10分钟,每天数次,对眼睛有保健作用。 (9)用艾条炙足三里、曲池和合谷这3个穴位,每星期两次,可起补益肾气、清热利湿、调和营卫、明目退翳的作用。 护眼药膳 对于眼睛的保健,除了多接近大自然,多看远处及绿色植物,日常生活中也要让眼睛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此外,饮食中应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 A的食物,如红萝卜、海藻、绿色蔬菜、鱼肝油、动物肝脏等,因维生素A缺乏时易引起视觉障碍、眼睛疲劳、眼屎多、角膜红肿等症。 中药方面,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可有效改善视力衰退、眼睛疲劳等症。 提供三款药膳: 一、养血护眼汤: 材料:鸭肝 150克、芹菜50克、木耳(水发)20克、鲜蘑菇50克、蒜头、葱姜、麻油、盐、米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 1、芹菜切小段,磨菇、木耳切丁,肝切成泥状拌入米酒、盐及太白粉。 2、油烧至5分热,爆香姜、蒜,加入蘑茹、木耳,加适量水,煮沸,再加入肝泥并搅和,调味,投入芹菜煮沸,起锅滴入少许麻油。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明目、增强免疫力。适合肝虚目暗、视物模糊、夜盲贫血症,是小儿护眼的最佳食疗方。 二、补肝护眼汤: 材料: 1)猪肝60克或土鸡肝2付、菠菜130克、食盐、香油各少许,清高汤1公升。 2)故纸、谷精、甘杞、川芎各15克。 作法: 1、将四味中药材洗净加水1000C.C.,煎煮约20分钟,滤渣留汤备用。 2、猪肝去筋膜洗净后切薄片,菠菜洗净后切成小段备用。先用少量油爆香葱花,加入中药汁、猪肝、菠菜,煮开后放入适量食盐,搅均后起锅加入少许香油即可食用。 功效:补肝养血、明目润燥。常食可改善视力,并可治疗小儿夜盲症、贫血症,均有良好的补益作用。 三、“松仁玉米”抗眼睛老化 由于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黄体素、玉米黄质为脂溶性维生素,加油烹煮有帮助吸收的效果,促使发挥营养作用的效果。所以,老年人吃玉米,可以时不时地炒着吃点,比如做道松仁玉米。 从抗自由基角度来看,在摄氏115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依序升高了22%、44%和53%,也就是说,加热越长时间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所以,老年人在家中煮玉米,也最好能多煮一段时间。四、多食药粥,养肝明目 在米粥中加进一些药物或补品,是一举两得的事,就能起到养肝明目的食疗作用。 枸杞粥: 枸杞子30克,大米60克,先将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肝炎病者服用枸杞粥,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特别适合那些经常头晕目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病人。芝麻粥: 将适量的黑芝麻淘洗干净,晒干后炒熟,研碎,每次取30克,粳米100克煮粥既可食用。这种粥补肝肾,润五脏,适应身体虚弱,头发早白,慢性便秘,头晕目眩贫血者服用。 猪肝绿豆粥: 新鲜猪肝100克,绿豆60克,大米10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先将绿豆、大米洗净同煮,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慢慢熬,煮至八成熟后,再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放入锅中同煮,煮好后再加调味品。这种粥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可使人容光焕发,特别适合那些面色发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梅花粥: 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将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两三分钟即可,每餐吃一碗,可连续吃三五天。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气,激发食欲。食欲减退者食用效果颇佳,健康者食用则精力倍增。车前子粥: 车前子15—30克,粳米100克,将车前子包入布内,煎汁后放入粳米同煮为粥,利水消肿,养肝明目,祛痰止咳。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目舒丸 视疲劳主要症状有视近物不能持久、视物模糊或视力波动、眼酸眼胀、眼刺痛、干涩、畏光流泪、异物感等。全身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下降、恶心等;精神症状包括焦虑、急躁、谨慎萎靡、抑郁等。只要具备上述2个或2个以上症状,就可初步诊断为患有视疲劳。 中医认为视疲劳的病因病机是久视劳心伤神、耗气损血,目中经络涩滞;肝肾精血亏损不足,筋失所养,调节失司。目舒丸的作用特点是从补肝养血、活血通络入手,使肝血得养,经络气血通畅,治疗视疲劳。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庄曾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目舒丸,还可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目舒丸由当归、熟地黄、白芍、醋延胡索、天麻、全蝎、川芎等组成。其中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构成四物汤,能够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醋延胡索能够活血、行气;天麻、全蝎能够舒筋通络。诸药合用起到养血活血,解痉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视疲劳。
|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