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至,仲夏始:未病先防,健康一夏
(2025-06-07 04:42:57)
芒种至,仲夏始:未病先防,健康一夏
摘自2025-6-6中国中医药报
黄卫玲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
芒种,夏季第三个节气,通常在6月5日前后到来,正值阴阳交汇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大麦、小麦成熟待收,而夏季作物也需播种,故称“芒种”或“忙种”。
芒种“忙” 民俗多
这个节气不仅农事繁忙,民俗活动也十分丰富。
送花神:芒种日百花凋零,民间以丝绸系花枝或设祭送别花神,表达对自然的感恩。
煮青梅:南方此时梅子成熟,正是制作青梅酒的好时节,“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便源于此。
嫁树:河北等地有在枣树上划刀的习俗,寓意促其结果,展现农耕智慧。
安苗:稻秧栽插后,人们用彩色面塑祭祀,祈求秋日丰收。
暑湿交困宜中医调理
芒种至,仲夏始,全国大部分地区入夏,气温增高,雨量增多,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天气异常潮湿闷热。此时暑湿邪气重,暑为阳邪,容易耗气伤津,导致口渴、唇干舌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状。湿为阴邪,外感湿邪,易导致脾湿困重,出现口腻无味、困倦、懒散、萎靡不振,甚至出现患脚气、下肢溃疡、妇科带下、皮肤炎症等病症。所以,芒种节气养生我们要注意清热消暑、利湿醒脾,以顺应阴阳之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
中医外治法
药浴
芒种时节,以药浴洗浴可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取等量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用纱布包好,加药物10倍的清水,浸泡20分钟,再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入浴桶中,即可浸浴。可以起到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的功效。
带香包
农历五月又被称为“百毒之月”,蚊虫大量滋生,容易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方式传播疾病。推荐驱蚊香包方:艾叶15克,紫苏叶5克,丁香5克,藿香10克,薄荷3克。
节气灸
芒种前后这段时间,是灸治消化性疾病的最佳时机,养生重生津止渴、养心安神、补益脾胃、生津除烦,灸疗既要预防湿热对身体的影响,又须灸治消化性疾病,化湿健脾。艾灸选穴: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
药膳推荐
薏苡仁百合荸荠汤
材料:薏苡仁20克,百合30克,荸荠200克,精盐适量。
做法:1.薏苡仁、百合洗净,用温水发透。
2.荸荠去皮洗净,一切两半。
3.荸荠、薏苡仁、百合同入汤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开大火至水沸后,转小火慢煮半小时,加适量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养阴清热。
冬瓜绿豆排骨汤
材料:冬瓜250克,绿豆30克,排骨250克,生姜、精盐适量。
做法:1.冬瓜洗净切大块。
2.排骨洗净剁小块、飞水。
3.绿豆洗净、泡半小时,生姜切片。
4.所有材料放入汤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加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消暑生津,开胃利湿,健脾补虚。
薏仁薄荷绿豆汤
材料:薄荷5克,薏苡仁 25克,绿豆80克,冰糖适量。
做法:1.薏苡仁、绿豆洗净,泡水3小时备用。
2.泡好的薏苡仁、绿豆放入汤煲中,倒入清水,以中火煮沸,转小火熬煮半小时。
3.加入薄荷及冰糖,继续煮5~1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除烦。
荷叶茯苓粥
材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3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1.荷叶煎汤去渣,备用;
2.茯苓、粳米或小米淘洗干净加入荷叶汤中,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出锅前加入适量白糖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
酸梅绿豆汤
材料:酸梅30克,绿豆100克,甘草3克,白糖适量。
做法:1.绿豆洗净,加入清水,大火煮沸。
2.加入洗净的酸梅、甘草,转小火,一同煮至豆化梅烂,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消暑解渴,增强食欲。阴寒之人少服,或温热后服用。
五叶芦根茶
材料:藿香叶、薄荷叶、荷叶各3克,佩兰叶6克,枇杷叶、芦根各10克。
做法:1.上述材料洗净,备用。
2.枇杷叶、芦根共煎,大火煮沸。
3.再加入其他材料,转中小火同煎10分钟即可,代茶饮。
功效:芳香化湿,健脾醒胃。
注意事项
以上药膳孕妇慎用。所有药膳不宜隔夜食用,当日煮当日喝最佳。在食用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
摘自2025-6-6中国中医药报
黄卫玲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
芒种,夏季第三个节气,通常在6月5日前后到来,正值阴阳交汇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大麦、小麦成熟待收,而夏季作物也需播种,故称“芒种”或“忙种”。
芒种“忙” 民俗多
这个节气不仅农事繁忙,民俗活动也十分丰富。
送花神:芒种日百花凋零,民间以丝绸系花枝或设祭送别花神,表达对自然的感恩。
煮青梅:南方此时梅子成熟,正是制作青梅酒的好时节,“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便源于此。
嫁树:河北等地有在枣树上划刀的习俗,寓意促其结果,展现农耕智慧。
安苗:稻秧栽插后,人们用彩色面塑祭祀,祈求秋日丰收。
暑湿交困宜中医调理
芒种至,仲夏始,全国大部分地区入夏,气温增高,雨量增多,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天气异常潮湿闷热。此时暑湿邪气重,暑为阳邪,容易耗气伤津,导致口渴、唇干舌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状。湿为阴邪,外感湿邪,易导致脾湿困重,出现口腻无味、困倦、懒散、萎靡不振,甚至出现患脚气、下肢溃疡、妇科带下、皮肤炎症等病症。所以,芒种节气养生我们要注意清热消暑、利湿醒脾,以顺应阴阳之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
中医外治法
药浴
芒种时节,以药浴洗浴可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取等量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用纱布包好,加药物10倍的清水,浸泡20分钟,再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入浴桶中,即可浸浴。可以起到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的功效。
带香包
农历五月又被称为“百毒之月”,蚊虫大量滋生,容易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方式传播疾病。推荐驱蚊香包方:艾叶15克,紫苏叶5克,丁香5克,藿香10克,薄荷3克。
节气灸
芒种前后这段时间,是灸治消化性疾病的最佳时机,养生重生津止渴、养心安神、补益脾胃、生津除烦,灸疗既要预防湿热对身体的影响,又须灸治消化性疾病,化湿健脾。艾灸选穴: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
药膳推荐
薏苡仁百合荸荠汤
材料:薏苡仁20克,百合30克,荸荠200克,精盐适量。
做法:1.薏苡仁、百合洗净,用温水发透。
2.荸荠去皮洗净,一切两半。
3.荸荠、薏苡仁、百合同入汤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开大火至水沸后,转小火慢煮半小时,加适量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养阴清热。
冬瓜绿豆排骨汤
材料:冬瓜250克,绿豆30克,排骨250克,生姜、精盐适量。
做法:1.冬瓜洗净切大块。
2.排骨洗净剁小块、飞水。
3.绿豆洗净、泡半小时,生姜切片。
4.所有材料放入汤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加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消暑生津,开胃利湿,健脾补虚。
薏仁薄荷绿豆汤
材料:薄荷5克,薏苡仁 25克,绿豆80克,冰糖适量。
做法:1.薏苡仁、绿豆洗净,泡水3小时备用。
2.泡好的薏苡仁、绿豆放入汤煲中,倒入清水,以中火煮沸,转小火熬煮半小时。
3.加入薄荷及冰糖,继续煮5~1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除烦。
荷叶茯苓粥
材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3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1.荷叶煎汤去渣,备用;
2.茯苓、粳米或小米淘洗干净加入荷叶汤中,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出锅前加入适量白糖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
酸梅绿豆汤
材料:酸梅30克,绿豆100克,甘草3克,白糖适量。
做法:1.绿豆洗净,加入清水,大火煮沸。
2.加入洗净的酸梅、甘草,转小火,一同煮至豆化梅烂,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消暑解渴,增强食欲。阴寒之人少服,或温热后服用。
五叶芦根茶
材料:藿香叶、薄荷叶、荷叶各3克,佩兰叶6克,枇杷叶、芦根各10克。
做法:1.上述材料洗净,备用。
2.枇杷叶、芦根共煎,大火煮沸。
3.再加入其他材料,转中小火同煎10分钟即可,代茶饮。
功效:芳香化湿,健脾醒胃。
注意事项
以上药膳孕妇慎用。所有药膳不宜隔夜食用,当日煮当日喝最佳。在食用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
芒种消暑健脾来碗酸梅汤
摘自2025-6-6中国中医药报
杨 勇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请扫二维码观看制作视频。
芒种已至,暑气渐盛,此时人体易受湿热困扰,出现食欲不振、烦渴多汗等“苦夏”症状。中医认为“暑易伤气”,而酸味能生津敛汗,甘味可健脾和中。今天为大家推荐一道传承百年的消暑良方——酸梅汤,助您安然度夏。
酸梅汤
材料:乌梅40克,甘草6克,山楂40克,紫苏5克,桂花10克,冰糖100克。
做法:先将乌梅、山楂、桂花、甘草、紫苏洗去浮尘,再加入水中浸泡半个小时,将泡好的材料和水一起倒入锅中,再放入2800毫升水,大火煮开,转至小火熬煮50分钟后再加入冰糖,继续熬煮10分钟。关火,放凉后盛出即可。
小贴士
1.宜选择药房售卖的净制乌梅,药效更佳。
2.喜甜的朋友可适当增加冰糖的用量。
3.酸梅汤虽可消暑解渴,促进消化,但不宜过量食用,导致腹泻,感冒发热导致食欲不佳时不宜食用,儿童最好减量食用。
4.常温下酸梅汤容易变质,可以在冰箱里保存三天。
摘自2025-6-6中国中医药报
杨 勇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请扫二维码观看制作视频。
芒种已至,暑气渐盛,此时人体易受湿热困扰,出现食欲不振、烦渴多汗等“苦夏”症状。中医认为“暑易伤气”,而酸味能生津敛汗,甘味可健脾和中。今天为大家推荐一道传承百年的消暑良方——酸梅汤,助您安然度夏。
酸梅汤
材料:乌梅40克,甘草6克,山楂40克,紫苏5克,桂花10克,冰糖100克。
做法:先将乌梅、山楂、桂花、甘草、紫苏洗去浮尘,再加入水中浸泡半个小时,将泡好的材料和水一起倒入锅中,再放入2800毫升水,大火煮开,转至小火熬煮50分钟后再加入冰糖,继续熬煮10分钟。关火,放凉后盛出即可。
小贴士
1.宜选择药房售卖的净制乌梅,药效更佳。
2.喜甜的朋友可适当增加冰糖的用量。
3.酸梅汤虽可消暑解渴,促进消化,但不宜过量食用,导致腹泻,感冒发热导致食欲不佳时不宜食用,儿童最好减量食用。
4.常温下酸梅汤容易变质,可以在冰箱里保存三天。
张丽霞:芒种时节应清补祛湿健脾养心
摘自20250-6-6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讯 (记者伍志成)6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新闻发布会,解答芒种时节的中医保健、眼健康以及高考健康提示等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张丽霞建议,芒种时节应清补祛湿、健脾养心。
“芒种节气正值仲夏,仲夏人体容易疲乏、倦怠。”张丽霞介绍,芒种时节天气开始变热、湿度增加,湿热交蒸,容易损伤脾胃,困扰心神。
对此,张丽霞建议,可以晨起时口含一到两片生姜或者饮用姜枣茶,以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此方法也可以预防长期吹空调冷风导致的寒凉。日常也可以食用时令瓜果蔬菜,比如冬瓜、苦瓜、莲子、西瓜等,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张丽霞还推荐了以赤小豆、绿豆、黑豆煎煮而成的代茶饮“三豆饮”,可以清热利湿,预防暑热;乌梅山楂饮,可以清热生津、消暑宁神,但要注意不可过食生冷,以免寒湿困脾,引发腹泻。要注意少食油腻辛辣制品,预防湿热内生。
针对学生长时间用眼,容易出现的视疲劳、眼干眼涩等情况。张丽霞提醒,学生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读写习惯,确保学习灯光均匀、柔和,避免屏幕过亮或者过暗。张丽霞介绍,除可以饮用菊花玫瑰陈皮茶,以疏肝清热、祛湿明目外,还可以通过简易的护眼方法来缓解视疲劳。推荐熨目法,把掌心搓热,以温热的掌心轻敷双眼,改善眼周循环;穴位按压法,轻柔地按压内眦角上方的睛明穴、眉梢和眼延长线交汇点的太阳穴,每个穴位按压5到10秒,重复3组;做瞬目训练,闭上眼睛以后眨眼10次,改善眼干涩和疲劳症状。如果出现眼干涩、视物模糊,短时间之内不能缓解,要及时去就医检查。
针对高考生因过度紧张而出现身体不适,张丽霞建议,可以通过按揉内关穴和神门穴来平复情绪。内关穴在腕横纹向上三指的地方,神门穴在腕横纹的尺侧端,各按3分钟,两只手可以交替进行,可以宁心安神。也可以用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煮甘麦大枣汤饮用,养心缓急。
摘自20250-6-6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讯 (记者伍志成)6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新闻发布会,解答芒种时节的中医保健、眼健康以及高考健康提示等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张丽霞建议,芒种时节应清补祛湿、健脾养心。
“芒种节气正值仲夏,仲夏人体容易疲乏、倦怠。”张丽霞介绍,芒种时节天气开始变热、湿度增加,湿热交蒸,容易损伤脾胃,困扰心神。
对此,张丽霞建议,可以晨起时口含一到两片生姜或者饮用姜枣茶,以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此方法也可以预防长期吹空调冷风导致的寒凉。日常也可以食用时令瓜果蔬菜,比如冬瓜、苦瓜、莲子、西瓜等,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张丽霞还推荐了以赤小豆、绿豆、黑豆煎煮而成的代茶饮“三豆饮”,可以清热利湿,预防暑热;乌梅山楂饮,可以清热生津、消暑宁神,但要注意不可过食生冷,以免寒湿困脾,引发腹泻。要注意少食油腻辛辣制品,预防湿热内生。
针对学生长时间用眼,容易出现的视疲劳、眼干眼涩等情况。张丽霞提醒,学生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读写习惯,确保学习灯光均匀、柔和,避免屏幕过亮或者过暗。张丽霞介绍,除可以饮用菊花玫瑰陈皮茶,以疏肝清热、祛湿明目外,还可以通过简易的护眼方法来缓解视疲劳。推荐熨目法,把掌心搓热,以温热的掌心轻敷双眼,改善眼周循环;穴位按压法,轻柔地按压内眦角上方的睛明穴、眉梢和眼延长线交汇点的太阳穴,每个穴位按压5到10秒,重复3组;做瞬目训练,闭上眼睛以后眨眼10次,改善眼干涩和疲劳症状。如果出现眼干涩、视物模糊,短时间之内不能缓解,要及时去就医检查。
针对高考生因过度紧张而出现身体不适,张丽霞建议,可以通过按揉内关穴和神门穴来平复情绪。内关穴在腕横纹向上三指的地方,神门穴在腕横纹的尺侧端,各按3分钟,两只手可以交替进行,可以宁心安神。也可以用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煮甘麦大枣汤饮用,养心缓急。
前一篇:调神治癌形与神俱
后一篇:中医专家教你守护“心灵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