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医药抗衰老大会。探讨抗衰老研究的前沿进展和未来图景——
从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到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
——中医药理论创新的时代答卷
时间:2025-05-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本报记者张霄
理论创新
精气神理论提速中医药抗衰老研究
中医药以其“治未病、调根本、促平衡”的独特理念,成为应对衰老相关疾病、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目前学界认定293种疾病中有92种与增龄有关。“最主要的是心脏病、中风、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病和癌症,约50%的死亡率归因于这些衰老相关疾病。”
在众多衰老干预手段里,中医药有其独特优势。“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健康观符合真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衰老二字要分开读。“老”是数字年龄,“衰”即“弱也,耗也”,是指生理年龄,也叫生物学年龄。“老而不衰”“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是人类健康长寿的追求目标,实现“老者复壮”,亟须构建中医药抗衰老新理论,寻求有效干预策略和药物。如今,以中医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代表的中医原创理论体系,从“精—气—神”整体观切入,揭示衰老的核心病机和系统干预路径。
据中医典籍《类证治裁》记载,“人身所宝,惟精气神”。贾振华表示,一个人“精气神好”,看似一句俗话,却道出了中医对生命本质的揭示,这也恰是中医抗衰老理论的核心。“‘两精相搏谓之神’,父母之间的结合,受精卵的形成就是生命的开始。2000年以前中医就认识到了‘精’,提出‘精藏于肾’,肾精的虚衰,影响到人的生、长、壮、老、已(死亡)全过程。”
“气”是信息与能量,也是人体的调控机制,中医认为是温煦充养、防御卫护等机制。
“神”,狭义上指人脑的功能,广义的“神”,则是指生命的外在表现。
在此衰老的核心病机——肾精虚衰是衰老根本,元气亏虚是衰老关键,形神耗损是衰老表现。因此,抗衰老重在补肾填精,温扶元气,充养形神。
成果转化
八子补肾胶囊解锁抗衰密码
八子补肾胶囊。是用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等八个补肾精的种子药作为方子的核心。”贾振华表示,“一粒种子放到土壤,能够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种子药生命力最强,所含的成分也跟抗衰老有关,在此基础上,加生地黄滋肾阴,淫羊藿等助肾阳,人参扶元气。全方补肾填精,燮理阴阳,温扶元气,充养形神,完全符合精气神理论。”
“衰老标志物”是目前医学界已达成共识、帮助人类理解衰老过程
八子补肾胶囊可以通过减少衰老细胞、维持线粒体稳态、调节表观遗传、维持干细胞活力、改善细胞间通讯、减轻端粒损耗、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微生态等10大机制来延缓衰老并防治衰老相关疾病。同时,八子补肾胶囊对神经、视觉、皮肤、骨骼、肌肉、循环、呼吸、消化、免疫、生殖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减退具有系统干预和综合抗衰老的作用。
中医药在抗衰老方面的独特优势,正在彰显。中西医抗衰老理论及机制,形成共振和呼应。
在共识中,对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及八子补肾胶囊的作用机制作了进一步阐述。
当下“治未病、调根本、促平衡”实现“健康老龄化”大有可为。
宗叶天士从虚论治中风病
(2018-01-06
05:35:32)[编辑][删除]
叶天士,名桂,又名香严。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临床经验丰富,但生平未曾著书立说。《临证指南医案》由其门人编撰整理叶天士临证经验成书。全书共十卷,在第一卷的卷首详细论述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黄帝内经》中无中风病名,但对中风病的临床表现有详细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阳气者,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中风”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者,中风使然。”中风病为中医内科常见病,历来为中医四大难症风、痨、臌、膈之首,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唐宋前以“外风立论”,唐宋后以“内风立论”。因其发病急骤,变化迅速,轻者风中经络则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口角歪斜;重者风中脏腑则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甚者危及生命,直至急性期过后,幸存者又多遗留后遗症,患者生活难以自理,心理产生沉重的包袱,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高发季节,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本病现列入中医优势病种之一。
《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以药测病,阐发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着眼于一个“虚”字,并且主要指阴虚。叶天士治疗中风病所列52首验方中共使用了90味中药,有24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0次以上,依次为茯苓、人参、石斛、枸杞子、天麻,这些药物分别具有利水渗湿、补虚、祛风通络的功效;使用频率在8次以上药物有当归、麦冬、半夏、牛膝、熟地、生地、橘红,分别具有补血、养阴、化痰的功效;使用频率在6次以上的药物有菊花、天冬、羚羊角、菖蒲、黄芪、蒺藜、五味子、元参、沙参、白芍、陈皮、竹沥,其功效分别是补阴、熄风、化痰,以上这些药物配伍有五大特点,即补阴、补气、补血、化痰、熄风。再综合分析每味中药功效,
补虚药占其首位。补气药物有人参、黄芪,补血药物有当归、熟地、白芍,补阴药物有牛膝、沙参、麦冬、石斛、枸杞子、天冬,平肝熄风药有羚羊角、天麻、蒺藜,利水、理气、化痰、清热、开窍药、收涩药有茯苓、陈皮、半夏、橘红、竹沥、生地、元参、菊花、菖蒲、五味子。补虚药11味,占45.83%;平肝熄风药3味,占12.5%;其他药10味,占41.67%。
中风病根本病因是阴虚。我们临床所见中风发病年龄有一定的规律性,即40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凡阴不足者,必然火偏盛,津液不足,易化燥生风。经脉失于濡养,脉道壁燥涩,易血行不畅,脉管壁易紧张,脉象易出现弦脉。临床观察,弦脉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发生中风病最高的风险因素。阴虚风胜,易伤阳经,多袭阳位,头为诸阳之会,故中风病发病部位多始于首,相当于西医学出血性脑中风。
叶天士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来源于临床,在制方用药方面注重补虚。《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曰:“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我们临床常师其法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叶天士谴方施药针对阴虚证多用滋阴润燥药,在治疗过程中,常嘱患者多食蔬菜、素食、水果以补津液之不足。油腻性食物有碍胃的受纳,脾的运化,易致湿聚成痰。痰湿阻络,气血不通,肢体失养,亦可导致肢体废而不用,故少食油腻类食物对预防和治疗中风病有很大益处。
自拟治疗中风病的基础方:石斛12克,枸杞12克,天麻10克,茯苓10克,人参6克。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餐后温服。功用:养阴熄风。主治:中风中经络或中风后遗症。临床表现:头晕头痛,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语言謇涩等临床表现,舌红暗,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30多年来,此方对治疗中风中经络急性期及中风后遗症,确有良效。方中石斛、枸杞子相须配伍为君,滋养肝肾;天麻为臣,熄风;佐制药茯苓,使君药补而不腻,佐助药,健脾祛湿。人参佐使药补五脏,通血脉,即补虚祛实。本方平肝熄风同时,补而不滞。随证加减:风痰阻络证,茯苓增加为20克,去枸杞、石斛,加半夏10克、石菖蒲6克、橘红10克、竹茹10克、当归10克;肝阳上亢证,天麻剂量增加为20克,去人参,加天冬10克、白芍10克、牛膝10克、竹茹10克;气虚络瘀证,人参剂量增加为12克,加黄芪12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牛膝10克;阴虚风动证,去人参,加石斛24克、枸杞24克、牛膝20克、天冬10克、元参10克、麦冬10克。运用本方治疗中风病,还须详加辨证,灵活化裁,勿机械套用;同时要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有益于早日康复。(牛凤景
牛震丙)
关键词:改变、脑卒中、血管、基底动脉
专家: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
![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 [转载]2018年1月3日播出《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有一种疾病改变了历史、改写了指南、改变了认知,这个疾病就是大家非常熟知的脑卒中。而在脑卒中里有一个部位出现了问题的话,后果会特别的严重,这就是大脑中的基底动脉。基底动脉是两个椎动脉汇合的地方,这个地方得血管出现了问题的话致死率非常高。所以有哪些症状出现能预示着可能是基底动脉出现了问题呢?专家告诉我们如果出现突然8-15分钟之间的眩晕、看东西出现重影、声音嘶哑、嘴唇周围发麻,就要警惕有可能是这个关键位置的血管出现了问题,要及时就诊。
![[转载]2018年1月3日播出《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 [转载]2018年1月3日播出《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成年人的大脑中约有几百亿个神经元,每一次中风都会损失将近12亿的神经元,每一次中风脑子会老化将近36年。而小中风的发生也会让我们的神经元损失,人的神经元丢到一定程度,脑子功能就不能保存了,人就会反应迟钝,神经元丢失一个就少一个,是不可再生的,究竟小中风和大中风有哪些区别呢?有哪些症状预示着已经出现了小中风呢?小的中风一般临床症状就是短暂性的,或者是轻型的脑损害症状,我们把它总结成叫120,1呢就是一张脸,对着镜子看脸是不是歪的,如果要看不清楚请笑一下,微笑的时候看是不是歪的,歪的时候就有可能是小中风;2呢是双上肢,把双上肢举起来,10秒钟之内两个肢体还保持在同一个水平就没有问题,如果不在一个水平就可能是一侧轻瘫了;0呢就是聆听,别人聆听你的话,是不是语言出现问题;出现这三个症状中任何一个症状,都意味着有可能是小中风了,这个时候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转载]2018年1月3日播出《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 [转载]2018年1月3日播出《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18年1月3日播出《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 [转载]2018年1月3日播出《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血栓也有红色和白色的区别,白色血栓主要是以血小板为主的慢性血栓,这类血栓用抗血小板的药效果会很好,还有一种红色的血栓是以红细胞为主,这类血栓用抗凝药物或者溶栓药物效果会更好一些。但是我们大多数中风患者的血栓以混合型为主,如果白色血栓中间长出了红色血栓,那么是非常危险且不稳定的,这种情况需要做高分辨核磁来检查一下。
![[转载]2018年1月3日播出《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 [转载]2018年1月3日播出《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18年1月3日播出《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 [转载]2018年1月3日播出《关于卒中的三个改变》](//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加载中,请稍候......